李孟璐
(鹽城工學院體育與藝術教學部 江蘇鹽城 224051)
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①
李孟璐
(鹽城工學院體育與藝術教學部 江蘇鹽城 224051)
通過對我國社會健美操指導員職業特點的分析,歸納總結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建議。
社會健美操指導員 職業素質
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是我國新型消費群體下產生的新型職業,是我國人群對健康生活的需求,對個性健身的需求。因而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受到人們的接受和推崇,然而影響和制約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工作經歷以及自身所必備的形象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非智力結構等。根據目前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的發展現狀和職業特點,總結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
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是在從事社會群眾健身消費和體育鍛煉活動中對健美操學員進行健身指導、知識技能傳授等活動的直接負責人。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根據服務對象體質、體形、目標、要求、素質等各方面的不同,服務于消費者,這就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的工作本質。以健美操學員的消費為根本載體,有償指導服務,制定、實施、監督健美操學員以科學健康的鍛煉健身方式方法達到身體練習效果。
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的工作本質:(1)制定健身方案。健美操學員進行鍛煉之前,先教簡單易學的健美操套路、身體形態練習以及各種素質測試,對健美操學員的身體素質進行總體評估。同時了解健美操學員的心肺功能、體能狀況、柔韌性、協調性、平衡性、表現力等各項素質指標,對健美操學員的素質情況進行全方位掌握。根據對健美操學員的測試和評估制定適合健美操學員的健身方案。(2)指導健美操學員健身。健美操學員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健美操指導員全程對健美操學員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教學,對健美操學員錯誤的理解和錯誤的動作進行糾正,提高練習者的鍛煉效果,并避免練習者出現運動損傷。(3)觀察記錄健美操學員健身情況及時調整健身方案。觀察記錄健美操學員的鍛煉情況,對健美操學員鍛煉中已經達到的目標,要求進行適量的減少保持,對需要進一步加強的目標,要求進行適當增多,科學健康的進行鍛煉健身。(4)為健美操學員提供咨詢服務。活動休息期間,健美操指導員講解關于合理飲食、充足睡眠、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小常識,使健美操學員在身體鍛煉的同時更關注日常生活健康。
形象素質是人們面對他人、面對生活的最基礎的素質結構,它間接影射著人們對自身工作積極、喜愛的程度,也直接影響著商業健身中心或是公司品牌形象的素質結構以及文化底蘊,良好的形象素質不僅可以體現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的個人風采,更進一步體現商業健身中心的制度理念和公司品牌形象的管理特色。
2.1.1 健美操指導員的外在形象
外在形象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這一特殊職業的最基礎要求。健康勻稱的體型體態、整潔合體的職業服裝是吸引健美操學員的必修功課,同時也是對自身工作的肯定和尊重;自信從容的言語、大方得體的舉止是工作生活中接人待物的職業態度和對自身知識能力的承認。
2.1.2 健美操指導員的內在形象
內在形象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所具有的又和其他人所不同的個人魅力。健康向上的氣質、活潑開朗的性格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特有的職業氣質和外在性格,吸引著健美操學員同時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獨特的個人魅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由內而外自然散發、無法模擬的人格魅力。
知識素質是做任何事情所具備的最根本所在,它反映著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和所接受的文化體系。知識素質可以發現解決我們日程生活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同時也是我們生存所必有的謀生技能。
2.2.1 健美操指導員的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教授動作、傳授技能的理論組成部分。健美操技術理論知識、健美操教學實踐知識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通過內在結構的優化使健美操學員淺顯易懂的掌握科學鍛煉健身方法;健美操指導的經驗性知識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總結自己工作經驗,重難點的使健美操學員在鍛煉過程中高質量的達到健身目的。
2.2.2 健美操指導員的專業相關知識
專業相關知識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教學訓練時運用和專業相關的知識處理鍛煉健身中所遇到的問題。體育教學法、運動訓練學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科學的教學訓練方法;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使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從多方面的考量學員的生理和心理指標;運動醫學、運動解剖學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在處理運動損傷等突發狀況的緊急救助和應急手段;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使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更具體的了解運動時人體關節以及肌肉的承力承重點,為預防措施奠定基礎。
2.2.3 健美操指導員的專業輔助知識
專業輔助知識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銜接、構建專業知識和專業相關知識的不交叉卻又密不可分的知識結構。社會體育法規、體育社會學使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擴寬知識面,更好服務于健美操學員。教育學、英語使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更利于和健美操學員溝通交流。
能力素質是完成任何事情所具備的最基本所在,它反映著個人為生存而掌握的技術技能,同時也反映著適應環境變化而習得的經歷經驗。能力素質可以提高提升我們的能力體系隨著生活工作的不斷積累融合。
2.3.1健美操指導員的基礎能力
基礎能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教授動作、傳授技能的時間組成部分。語言表達能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通過外在結構的轉化使健美操學員汲取吸收練習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方法;觀察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通過觀察健美操學員鍛煉健身情況分析健美操學員身體負荷及時調整練習方案。創新創編能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打破常規挑戰傳統不斷追求完善自我知識能力結構。
2.3.2 健美操指導員的教學指導能力
教學指導能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教學訓練時運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共同作用于健美操學員的活動練習。動作規范示范到位能力、講解明確口令清晰能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對健美操學員第一視覺、聽覺的直觀感受和感知。調動感染與調節氣氛能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積極調動健美操學員的學習氛圍,使健美操學員以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產于活動練習。糾正錯誤與保護幫助能力、運動負荷制定把握能力、預防和處理傷病的能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對于健美操學員動作的糾正和保護、及時調整運動強度、預防和處理潛在的傷病。
2.3.3 健美操指導員的組織管理能力
組織管理能力是健美操指導員在工作課堂中人際溝通交流的能力,是除了活動練習之外的另一種社交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交流溝通能力是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在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表達自己、認識他人的能力。集體性活動組織能力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綜合能力的體現,考驗著其總體調度以及決定決策能力。
非智力素質是智力素質意外的對人體體質、品質、心理其影響作用的因素,比知識素質個能力素質抽象穩定但同時決定著知識素質和能力素質的發展和發揮。非智力素質和智力素質一樣,同時作用著人體的素質結構。
2.4.1 健美操指導員的體質
體質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從事這一特殊職業所應有的身體素質。首先本身就需要強健的體質來完成課堂的學習任務,充足的體能是長時間大強度保障每課堂的練習基礎。
2.4.2 健美操指導員的品質
品質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對待生活、對待工作的積極態度,是自身的職業操守和職業期望,是自身素養的修習。
2.4.3 健美操指導員的心理
心理是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對于自身內心深處的個性和動機,為智力的發揮提供調控基礎。
年齡結構決定了一個人生活工作中知識能力以及經歷經驗的累積,是綜合能力以及對待事物總體把握的體現。調查表明,目前江蘇省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隊伍中,30以下的健美操指導員占總比分的72.2%,表明我國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隊伍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反映出年輕化是健美操指導員的發展趨勢。
學歷結構決定了一個人接受正式正規教育的程度,是知識素質和能力素質的體現,更是對于社會和社會所處在的位置的理解。數據顯示,目前江蘇省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隊伍中,大學以上學歷的約占5.56%左右;從另一角度——具有健美操指導員等級證書的人員,具有國家級指導證書的約占2.8%,說明我國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隊伍整體存在著受教育程度低、知識結構缺失、能力結構匱乏的受教育程度偏低現象。
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專業經驗是經過知識能力的學習之后作用于實踐的體現,是經過時間的打磨、專業的歷練總結的方式方法。調查表明,教齡在1年以內、2年以內、5年以上的分別占被調查人數的24.06%、31.5%、19.40%。以上發現我國社會健美操指導員隊伍教齡普遍偏短,突出教學訓練經驗不足。
(1)充分利用高校體育專業資源,經國家和體育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共同聯合培養適用于社會的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專業,從基礎上提高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的職業素質。
(2)嚴格規范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從業制度,經過家國家有關行政部門建立、統一、認證職業資格、評估體系、考核標準,檢查、監督、確保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的從業水平。
(3)加強社會健美操指導員的培訓工作,鼓勵社會健美操指導員參加各級別健美操協會舉辦的培訓班。
[1]張學綱,楊碗.對北京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及對策的研究[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3(3):73-78.
[2]于長菊.西安市健身俱樂部健美操指導員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9):36-38.
[3]毛俐亞,李遵.健身健美指導員行業定位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0(6):39-41.
[4]王滔.遼寧省商業健身中心健美操指導員綜合素質調查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4,23(2):31-32.
[5]阿依古力牙生,熱依汗伊大伊.試論烏魯木齊市健美操指導員的素質[J].科技信息,2012,34:628-631.
[6]王剛軍,嚴鈔澤.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對策研究[J].佛山科技技術學院學報,2012(4):84-87.
G8
A
2095-2813(2013)09(a)-0148-02
李孟璐(1988—),女,江蘇徐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