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競 廖惠珍 黃國錦
(1.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福州福建 350003; 2.福建田徑自行車運動管理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0)
《運動訓練學》課程是全國各大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同時也是高職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專業課程中的一個重要核心課程。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福建省唯一一所體育高職院校,不僅是福建省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搖籃,也是全民健身體育人才的搖籃,針對于如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體育人才,以滿足競技體育、群眾健身體育與學校體育人才市場需求的的目標,在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合理的建設體育高職院校的《運動訓練學》課程,使課程朝著內容的廣泛性、自主性并富有彈性和多層次的方向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在充分考慮體育職業崗位需求的前提下,在教學中應針對課程特點,合理選擇理論教學內容,加強訓練的實踐教學內容,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相結合的原則;對課程進行必要的優化,使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一門課程的知識,且能夠將同類科目課程的內容相結合,實現課程知識的整合。
近年來,隨著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需求以及我省競技體育人才需求的提升,都為我省體育事業、體育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難得的歷史機遇。近幾年運動訓練專業人才需求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根據體育人才儲備規律,需要超過萬人,甚至10萬人的儲備后備人才,對運動訓練專業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和社會體育服務人才提出了強烈的需求,同時也為運動訓練專業培養高端技能型體育專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前景。我院運動訓練專業更是福建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搖籃,該專業高水平運動員占全省總數的60%以上,已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等體育人才以滿足競技體育市場的需求。在這樣一個前景和條件下,就需要對學院的運動訓練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運動訓練學》課程是一門研究和闡明運動訓練一般規律的一門綜合性運用學科,是對于不同項目的運動訓練活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專業理論。作為我院運動訓練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根據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針對高職教育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素質養成為根本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特點,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出發點,把能力培養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強化課堂教學和實踐探討,根據所適用的職業崗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意識為目標進行設計,注重實用性,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掌握運動訓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知識,懂得訓練計劃的制定;能以科學訓練理論為依據,運用所學知識指導不同年齡、性別和訓練程度的人群進行運動訓練,能夠分析、解決訓練實踐及競賽中的各種問題;并通過理論與運動訓練實踐相結合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達到從事專業或業余訓練工作所具備的基本能力。運動訓練練學原理也是指導運動訓練實踐的橋梁,運動訓練學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應緊密相連不容脫節,它們是相互促進發展的獨立體。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運動訓練學課程應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當前運動訓練學的研究開始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研究的深度也在不斷推進,尤其是在多學科的參與下,對于運動員選材、競技能力、運動訓練方法創新、運動負荷控制、訓練周期以及科學制訂訓練計劃等方面的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果。過去運動訓練學課程教學偏重理論教學,以單一理論學習的教學模式講授運動訓練原理、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等內容,忽視對實踐與應用性教學形式運用,使學生對運動訓練的理解與認識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具體應用方面往往是一知半解。依托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良好的競技體育資源,對運動訓練學課程教學在理論與實踐應用方面進行深化地改革。
通過課程的優化,首先是強化實用性強的理論知識內容,弱化理論過深的知識內容;其次是擴充實踐教學學時,強化學生的競技實踐能力,以適應運動訓練專業培養目標高技能要求,并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將課程設置的符合體育職業崗位的知識、素質、能力的需求,進行以開放式教學與實踐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該門課程,將運動訓練實踐、高水平運動訓練觀摩、運動訓練前沿知識講座等獨具特色的教學方式運用到教學中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層次和教學質量,使課程的教學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以及符合用人單位對運動訓練專業人才的需求,針對人才培養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動向、新情況加以積極思考,對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的專業理論核心課程《運動訓練學》課程進行改革、分析和探討,從而使課程教學效果能符合當前及未來運動訓練的人才崗位職業能力需求。
學院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有:專業運動隊、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從事專項運動訓練、競賽的優秀運動員;企事業單位、俱樂部、健身場館的運動訓練指導者;各級運動訓練單位的專項教練員。根據人才培養的職業能力目標出發,進行調研訪談,對該課程的崗位執教能力需求進行探討分析。
一名運動訓練執教者的成功多取決于他的執教理念,具備科學正確的執教理念能決定在運動訓練過程中合理運用體育科學知識、體育科學的管理進行組織和實施,給予合理的技戰術技能指導。因此,運動訓練學課程給執教者所帶來的崗位職業能力主要表現為:訓練實踐規劃能力、分析能力;為運動員的成長與發展及運動能力的提高制定安全、有序有目的合適的訓練計劃的能力;對運動員的行為進行監測并制定運動處方以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對受訓者訓練時能夠進行合理的講解和管理;依據教練員計劃綱要,具備為運動員設計一個年度和階段訓計劃的能力,履行相關的管理職責。因此,在教學模式中,課程內容的設置應該有針對性并圍繞專業能力,講授有助于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內容;課程內容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化,同時培養學生多種學習策略進行學習。
現代運動訓練要求執教者是一個多種實戰操作能力于一身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要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素質的培養,打破以單純理論學習為中心的傳統思路,以職業分析確定的綜合能力作為學習的目標,以職業能力分析的專項能力從易到難地安排教學內容。其核心是由知識本位轉到技能與能力上來,突出滿足職業能力或資格的需求,強調使學生獲得預期的職業能力,適應執教工作。因此,課程課堂實踐教學方法需多樣化,包括實例案例分析、討論與啟發式問答、訓練方案設計演示等多種方法。針對課程內容要求,采用直觀性強的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主的現代教學手段,全部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積極采用課堂教學、網絡自主學習等多種方法相結合。在觀摩實踐教學環節中,學院有著高水平運動隊的硬件以及全省乃至全國高水平的運動隊,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專項直接進入項目所屬運動中心進行觀摩實踐,同時請優秀運動隊的專業教練進行相應的實戰指導。讓學生對運動訓練診斷、訓練目標確定、運動負荷安排、運動訓練組織實施、運動訓練控制反饋等過程進行模擬實戰體驗,增加這樣的直觀性實踐教學可以解決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弊端,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能力的關鍵步驟。
課程的知識結構是決定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課程教學內容中不斷滲入更新當前最新的前沿訓練信息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結合現代奧運與競技體育的發展運作,講解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發展趨勢;結合優秀運動隊專業訓練來分析項群訓練理論,并由學生根據各自所屬項群來加以闡述;結合競技訓練、健身訓練、青少年訓練實踐案例講解運動訓練規律與訓練原則,加入實踐環節以及學生課后資源檢索環節;根據不同項目以及各身體素質的特點,結合訓練實踐講解運動訓練基本操作方法與不同身體訓練負荷特點,同時進入優秀運動隊或校外運動健身俱樂部實踐基地進行技戰術的觀摩實踐。在課程內容增加運動訓練競賽總結分析的內容。學習如何對于訓練過程的賽前競技決定因素進行分析、賽中的比賽調控及表現進行分析、賽后對于問題的解決與改進及預期目標等進行總結分析。該部分內容的增加有利于在優秀運動隊的在訓隊員在賽后針對比賽的分析總結。
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能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在該課程的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和獨立學習策略。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獨立獲取知識,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運動訓練的相關問題。課后布置相關主題的內容進行文獻資料的查閱,攝取與課程相關的教學以外的知識內容,并且將最后的結果占課程結業考評的百分比。這樣的教與學的模式的結合,學生既學到了專業知識又學會了怎樣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教學質量。真正將學習策略的運用與指導納入到課程教學中。
課程的評價模式和教學模式是相輔相成的。評價最終目的則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評價使學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運動訓練知識與能力,自己是否具備了勝任執教崗位工作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傳統理念僅關注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在過程教學中所呈現的狀態,因此,應該要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重視基本知識和方法的評價,又注重學習態度和能力的評價;既重視理論考試,又重視開放性的實踐操作能力評價;改變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個性與創新能力評價相結合,以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為中心達到全面綜合地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目的。
《運動訓練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是圍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為核心,培養高技能體育人才為目標的改革;注重教學過程的可行性,注重理論和實踐緊密相聯系的改革;最終目標是以研究和探索適合于現代運動訓練崗位需求特點而進行的行之有效的改革。同時《運動訓練學》課程設置的優化、學習策略的選擇與運用及教學評價的變革都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豐富運動實踐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師資是至關重要的。
[1]鄧運龍.運動訓練基本規律的基本內容與基本關系[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2]熊文,朱詠賢.運動訓練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若干問題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4(5).
[3](美)雷納.馬騰斯.執教成功之道[M].錢鐘樞,譯.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4]李少丹.運動訓練學習題大全[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5]劉克軍.運動訓練[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