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斌
(安徽工業大學體育部 安徽 馬鞍山 243000)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條件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使得人們對體育的需要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種健身俱樂部也隨之大量出現。在2007年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上教育部長周濟代表教育部就向全國的廣大青少年學生提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就是應該終身養成的良好習慣,也是健康人生的基本條件。現代籃球運動的表現主要是以職業競技、群眾業余健身等多層次性的立體交叉發展的,特別是群眾健身性的業余籃球活動得到了蓬勃的開展,愛好者越來越多,使籃球運動的健身娛樂價值迅速提升[1]。高校開展體育運動就是培養年輕人正確的體育價值觀,讓學生養成良好終身體育意識,注重鍛煉、和諧人生,使自己成為社會合格健康的人才。所以,高校體育教育是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籃球游戲自傳入中國以來,就已植根于學校這個肥沃的土壤,在我國籃球運動的發展與學校籃球運動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說,中國籃球首先在中國的校園發起,當時最好的球隊和最好的球員都是高校的教師和學生[2],后來由于國家的發展變革,競技運動脫離出學校,高水平籃球運動也隨著脫離了教育系統。現在,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發展,籃球運動在高校又重新展現出巨大的魅力。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CUBA聯賽的出現,籃球運動在今天的大學校園里又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籃球運動不僅僅是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而且是學生健身交流的主要手段,已融入了高校校園文化。
在我國部分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已有近20年的歷史,它迎合了國際教育的發展趨勢,也符合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需要,同時也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鍛煉的動力。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研究的學校俱樂部大致有這樣幾種方式:教學類體育俱樂部、課外活動類體育俱樂部、業余訓練類體育俱樂部。然而,通過現有對我國部分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研究的資料發現,高校體育俱樂部模式教學實施了近十幾年,由于許多因素,俱樂部式教學還未能有效地發揮其職能,其許多優越性也未能完全體現出來,表明我國高校實施體育俱樂部制,在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方面仍處于初創階段。[3]探索大學生籃球體育課程教學俱樂部式的改革之路,對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進行研究,目的是尋找適宜高校體育活動特征及大學生特點的籃球教學模式,不斷開拓創新的教學方式,借鑒國外籃球俱樂部教學并進行改革,對俱樂部式教學的諸多因素進行研究摸索,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提高,以快樂教學和終生學習意識培養為目標,最終形成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4]體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為了吸引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解決主動體育與被動體育的關系問題,有必要用體育俱樂部的教學來替代傳統體育選項課的形式。
現在籃球課的教學依然是選項課的模式,劃分為二個級別的籃球初級班和籃球中級班進行授課,學生是按照規定的時段進行選擇初級或中級課程。選項課程要求(1)組織和安排好每一堂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巧。(2)教師應講清動作方法和要領,正確示范,使學生加深理解,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3)練習應循序漸進進行練習,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這些要求反映了教學側重面是:籃球技術教學和教師填塞式的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強調了技術動作的教授與學習,在選擇初級還是中級班課程上,學生只能按規定的時段選擇,造成部分水平高的學生選不到相應的中級班,水平差的學生無奈只能選擇中級班。這些都不利于籃球活動中學生身體鍛煉功效的發揮。
在俱樂部學生人員的配備中可以參考現在的籃球選項課形式,籃球俱樂部形式的開展應該符合教學實際和起到體育課的延展和補充,要改變過去的體育課教學形式,按照學生的選課情況,以年級為層面進行俱樂部式教學訓練,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個人愛好、體育運動技術基礎好壞進行分層教學。讓分班后的學生都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組織安排專業籃球教師擔任籃球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及時教授籃球運動技術和理論知識以及籃球裁判法。對所出現的問題加以及時糾正,使“籃球俱樂部”的學生不單單是一個學習籃球技、戰術、游戲規則及提高身體素質的地方,同時,利用球品如果人品的口號,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和俱樂部組織紀律灌輸,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歸屬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安工大現有籃球專業教師完全能夠勝任現有學生人數的教授,場地器材的配比都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軟硬件都能夠支持俱樂部的正常運行。
俱樂部運行分為二個部分,(1)課內活動,(2)課外活動。
籃球教學采用俱樂部教學模式來進行,勢必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籃球專業技能和知識,只有具備了過硬的專業能力,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個人籃球技、戰術水平以及規則裁判法的指導。[5]俱樂部型教學模式著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籃球的技、戰術,包括籃球裁判法的知識和比賽的編排等,可以說學生對籃球運動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它比較全面地培養了學生對籃球不同層面的愛好和需求。
分層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組織教學。學生體育基礎參差不齊,利用俱樂部教學讓運動基礎、愛好相近的同學聚到一起,和諧了人際關系,更加靈活地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且還能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開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調查摸底,大致分成三個層次:(1)基礎相對好的運動組;(2)積極活動健身組;(3)游戲娛樂活動組。
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因人而異的方法,俱樂部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俱樂部的活動去學習、鍛煉,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提高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無論什么內容都要從學生運動實際需要出發,多以臨場的方式解決技術訓練問題,靈活穿插相應的理論知識。例如:學生裁判員臨場執法時,教師要適時介入臨場指導,在實際的比賽過程中提高學生裁判員的執法能力。這樣,即使在課堂以外,俱樂部的學生也完全可以自己組織、編排籃球比賽活動,此舉鍛煉了學生各種能力,豐富了業余生活,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終身體育意識養成。這就是課堂以外的延伸,在課外更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特點。
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評價要與過去的評價方式有較大的區別。傳統的評價方法只是注重了一定的量的標準,內容單一,沒有重視學的過程以及個人縱向特點的評價,沒有真正重視學生體育修養、行為習慣的評價。籃球俱樂部教學評價要借鑒以往教學評價優勢,改革過去教學評價存在的不足,拓展教學評價的內容。結合分層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評價,運動組側重技術難度評價,活動健身組側重技術和身體素質評價,游戲娛樂組側重低技術難度、身體素質和參與俱樂部活動的評價。
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對提高學生健身運動興趣和籃球俱樂部模式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有著很現實的意義。這些對高校體育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探求出適合高校學生特點與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有效評價手段。
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是安工大籃球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通過運行發現問題,不斷修正和補充,必將朝著培養健康合格的社會人才方向發展,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現有的教學對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積極性有了一定的阻礙,通過對幾個運行方面的分析,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在理論和實際上都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比以前的傳統模式具有更大的開放性、主動性、優越性,比較符合高校體育的特點,有利于啟發學生的體育動機與行為,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是現有教學模式不斷向前發展完善必然,它是動態的、不斷更新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去完善,才能符合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之需。
[1]周登蒿.學校體育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岳冀陽,王玉瑾.影響我國高校籃球運動開展的主客觀因素分析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
[3]李愷憲,王燕.我國部分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
[4]劉海明.高校籃球俱樂部的發展對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積極建設意義探究[J].運動,2012,9.
[5]李園園,劉昌亭,翟恒佳,等.淺談高校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J].運動,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