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東北大學體育部 遼寧沈陽 110034)
在體育課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是指: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總和,它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問題。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愉悅的教授氛圍,呈現給學生宜于學習的內容,促進學生主體建構自身的主體性品質。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入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學生主動自覺自愿學習。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求知、學會健體,逐漸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為當前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抽取東北大學、遼寧大學、沈陽工業大學學生2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綜述和專家訪談法
共查閱相關文獻38篇,對相關文獻進行了研究分析,向體育教學一線專家進行學習、訪談,整理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1.2.2 文獻資料法
根據目前大學生體質普遍下降的現實問題,結合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現狀,查閱相關資料。從相關因素的各個方面尋找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
2.1.1 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觀念認為師生關系應學生是主體,教師、學習內容、場地器材是客體。只要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從事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這種活動才能持續不斷地發展下去,外部的強加是難以起作用的。學生與教師之間是主客體間的交流關系,是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為基礎的合作的關系。學生獲得有效的指導和交流經驗,促使體育活動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減少了練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積累經驗,培養鍛煉習慣,總結方法,逐漸增強自身的主體性。
新觀念認為師生關系是良好創新環境的基礎,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把教學內容和教師的言行、品德、價值觀等化為自身的主體品質。這兩個方面同時發生在教學中,是雙方對象化過程,這種對象化過程是建構教師和學生主體性的機制。它保證教師和學生的現有主體性不斷向高水平、高層次主體性轉變。有了這些教學基礎,就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中學生可以大膽的進行創新,為學生主體性的建構提供了條件,促進學生建構自身的主體性品質。
2.1.2 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老師通過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外部教學環境,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的體育活動需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地、能動地、創造性地認識和實踐體育的一種教學活動。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學校最大的浪費在于兒童在學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運用已有的經驗,采用自己的方法去獲取知識。”所以作者應用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多參與滿足自主,多激勵干預批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這樣達到了最好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生的模仿練習為主要方法,幫助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這種以“模仿”為主的方式雖然重視教法,也有利技術教學,但忽視了學生的學法和能動性,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主體教學中,教師常常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即主體對自身及其發展的自覺自我意識,包括主體對自己機體活動的狀態以及對自己思維、情感、意識等心理活動的意識。通過學生學習的主體參與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主體性教學中,學生主動地參加體育運動,提高體育意識。獲得主動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創造性地學習,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教師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只提出創編的要求,提供活動的器材,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自己創編。例如在復習《排球》正面上手發球教學中,教師在宣布課內容后,讓學生自主創編準備活動。在創編中,出現了球操、交叉跑、連續跑等方法,活動的創新遠遠超過教師的包辦。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還可以保證教學快速、順利的完成,體現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體育教學中可以很好的應用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可以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展現自己的才能,更好的體現自己的個性特點,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2.1.3 轉變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自主學習的內含就是學生可以獨立進行學習,主要表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肯定學生在學習和設計活動探究中自己的觀點和成果,并把優秀、新穎的創編讓學生介紹給同學,為學生盡可能多提供交流展示的機會,肯定成績增強學習的信心。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在體育教學中進行角色互換,由傳統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轉換成引導者、參與者,放寬學生的表現的空間,可以通過單個技術動作的設計,集體的比賽項目創編,組織比賽,促進學生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課下,都能不斷地學習、實踐、獲得成功體驗。
2.1.4 構建與改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種任務或某類任務的主觀判斷,是個體自信心在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后,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自主學習的一個關鍵變量,是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與前提。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輔導者、情境設計和調控者。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處于一種人際互動的關系,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有創意的活動方法。要鼓勵他們大膽地去探索和嘗試,給學生更多的支配的時間,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組織或活動。使學生在練習中能不斷地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要主動參與進去,及時地給學生適當的指導,分析技術重點難點,努力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練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通過對學生的認可、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
2.1.5 改變學習習慣,形成主動探求的學習意識
由于學生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自主學習意識較差,大部分學生由于對學習體育課比較反感,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因為這些原因,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在學習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起到引導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主體性教學法以學生為本,通過教師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環境,激發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的新途徑。
主體性教學法是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參與意識。課教學中通過各種方法手段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目的,增強學生體質。
體育課的內容要多樣化,要不斷改善體育教學的基礎設施條件,為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
[1]毛振明.體育教學模式論[J].體育科學,1998(5).
[2]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朱黨培.主體性體育教學的探討[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8).
[4]邵敏娟.主體性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作用[J].常州師專學報,2002(4).
[5]王合成.主體性教學模式應用于體育教育教學研[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