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萍
(山東省武術院 山東濟南 250014)
武術在中國有著遠遠留長的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地位。近些年全國武術錦標賽中,運動員武術比賽套路模仿盲目盛行,嚴重影響了套路的觀賞性。武術套路的創編在武術比賽中占有重要作用,指導著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趨向,武術套路的技擊性鮮明區別于戲曲武功、搏擊操等項目,技擊性是武術的精髓,但是隨著武術的規則不斷改變,促使競技武術套路的編排出現了技擊性退化,即編排的“技擊”形式不能反映出武術技擊的本質作用[1]。套路的編排在比賽中占主要的位置,套路內容豐富,動作新穎,節奏分明,起伏明顯,便可以在比賽中處于優勢。我國目前普遍開展的自選長拳競賽項目,就是在查、華、洪、炮、花、少林拳等傳統拳術的基礎上發展和創編的新型拳術。新型武術套路的創編,人們有了許多不同認識及建議,其中不乏是批評和質疑之聲:有人認為它“花拳秀腿、中看不中用”;有人認為它沒有了武術精髓;有人認為它“似拳非拳,似舞非舞”;有人認為它已因嚴重體操化、戲劇化、舞蹈化而畸形發展。縱觀各種觀點與認識,自選長拳套路創編不僅要遵循其規律與其本質,而且在內容、結構、技擊、形式、風格等方面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編排出適合自己的套路,更能適應武術競賽的需要及套路的合理性。
針對十一屆全運會自選拳術男女前十名優秀運動員競技自選套路創編的特點進行分析,清晰的認識到當前競技自選套路創編的內容安排和素材來源以及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今后競技自選套路的創編提供科學性針對性的理論指導,并對項目本身的特點要求和動作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參考,發現當前套路創編的存在的問題與內容改革的發展趨勢。
本文以十一屆全運會武術套路自選長拳創編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等,電子資源數據庫搜集與競技武術套路創編相關專著、報告、期刊等文獻資料幾十篇,并進行了認真研讀。
1.2.2 數據統計法
運用Excel統計軟件,從錄像中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分析數據反映的問題。
1.2.3 專家訪談法
根據論文研究的需要,對與本領域相關的領導與專家進行訪談,獲取武術套路創編實踐經驗、理論認識、武術創編素材及對論文立論的意見建議,為本論文順利完成提供寶貴資料。
1.2.4 觀察分析法
通過觀看十一屆全運會自選長拳男女前十名運動員的比賽錄像資料,對運動員規定必選動作、難度動作、武術創編素材及音樂與動作結合等問題進行統計分析與研究,獲得相應數據。
2.1.1 自選長拳編排的組成及結構
套路有著其本身的結構,自選長拳也有其編排結構。編排的結構首先要具備規則中所規定的內容、組別,另外要充分地考慮到演練對象的性格和身體素質等特點。長拳自選套路組成結構主要由步行、組合、跳躍及演練。一套編排成功的自選套路,既要表現出動作的規范及質量又要表現出動作在高、中、低三個空間位置的變化,充分體現運動員節奏多變的特點。
2.1.2 自選長拳創編素材的選擇
自選長拳套路是由多個動作組合形成的一個整體,各種組合又由單個動作合成。各種組合、單個動作的多少要根據演練者自身的性別及身體素質等多方面而定。素材是編排武術套路的基礎。動作素材越多,思維和想象力就越豐富,在編排過程中越得心應手。所以編排套路要在平時注意收集、積累,將適合于自己的優秀組合動作記錄、儲存起來。而編排者應具有豐富的想象及對所有動作的理解力,這樣才能保證有好的創編靈感,編排出適合自己特點的長拳套路[11]。經訪談了解到,十一屆全運會自選長拳套路的創編素材主要來自以往自選長拳比賽錄像,在比賽錄像從中提取比較好的動作組合與單個動作,然后在自己原有套路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套路演練風格特點將自選長拳套路串聯而成。
2.2.1 規則規定必選動作的統計分析
自選長拳規則規定必選動作包括:弓步、虛步、仆步、彈腿、踹腿、后掃腿、頂肘與扣腿平衡8種動作。規則限定動作的目的是讓武術套路創編凸顯中國武術元素,避免武術套路創編完全向體操化、舞蹈化、技巧化轉變[12]。對十一屆全運會武術套路-長拳項目比賽分析,男女運動員套路創編都將規則規定必選動作編入整套套路演練之中,不僅凸顯中國武術元素,而且避免無辜扣分。
2.2.2 難度動作的選擇統計分析
(1)難度動作選擇類別。男女長拳自選套路中,動作難度的選擇與位置匹配是影響套路創編的重要因素,武術長拳比賽項目動作難度統計分析結果表明,運動員競賽套路中編排的平衡類動作難度和腿法類動作難度的次數均為零、編排的跳躍類動作難度的次數是107次。數據表明運動員套路創編時,動作難度在選編類型上成集中趨勢,難度選擇主要是跳躍類難度動作,反映了我國高水平長拳自選套路運動員難度動作發展的重點和整體趨勢,也體現出規則對難度動作類別選擇限定不明確。(2)難度動作等級選擇。競賽套路創編中動作難度級別的選擇可以反映成套動作中動作難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運動員在競賽套路中動作難度級別選擇的整體趨勢。十一屆全運會運動員競賽套路創編A級動作難度選擇次數占套路動作難度總次數的17.0%,其中側空翻選擇率3.8%、旋風腳360°選擇率為4.7%、旋子選擇率為8.5%;B級動作難度選擇次數占套路動作難度總次數的50.0%,其中側空翻轉體360°選擇率為8.5%、旋風腳540°選擇率為4.7%、旋子轉體360°選擇率為17.9%、騰空擺蓮540°選擇率為18.9%;C級動作難度選擇次數占套路動作難度總次數的33.1%,其中旋風腳720°選擇率為18.9%、旋子轉體720°選擇率為12.3%、騰空擺蓮720°選擇率為1.9%。由統計數據顯示,選擇B級難度動作多于C級難度動作,這是由于C級動作難度的完成對人體結構力學特征、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與協調能力和感知覺能力、動作技能的貯存數量、運動素質的發展水平、運動員個性心理特征、競賽規則、技術環境和場地等因素的要求相對較高[13]。而B級動作難度屬于自選套路難度等級及分值確定表中的中等難度,運動員對此類動作難度和連接難度的控制能力相對較強,有利于保證套路難度動作完成的穩定性。
2.2.3 連接難度的選擇統計分析
連接難度包括動動連接與動靜連接,動動連接是指兩動作難度之間的銜接動作部分;動靜連接是動作難度與后繼定式或造型之間的銜接。統計數據表明,在十一屆全運會武術運動員長拳競賽套路創編排中,動靜連接和動動連接的數量分別為61次和24次。連接難度動作中動靜連接所占比例為71.8%、動動連接所占比例為28.2%。競賽套路中編排動動連接與動靜連接在數量上的差別主要與規則中限定的動動連接與動靜連接難度動作的內容和數量有直接關系[14]。從統計數據看,運動員競賽套路創編中的動靜連接的次數多于動動連接的次數;動靜連接主要接馬步與跌豎叉,還有少部分選擇提膝獨立。
2.3.1 武術的本質—技擊丟失
武術的特點之一就是技擊同體育運動的完美結合,區別于西方體育運動的特有屬性。技擊是武術最基本、最普遍、最穩定的性質,是武術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具有的屬性,技擊是武術套路的生命和靈魂。武術的這一屬性一旦發生變化,武術就失去了它賴以延續的特征及精髓,容易被他項目所同化、所混淆,失去了武術原有的魅力。武術的不斷發展演變,現在競技武術套路的編排卻存在技擊形式的異化,即編排的“技擊”形式不反映武術運動的技擊本質,出現了體操化、技巧化的傾向。運動員編排一個套路時,不能片面追求動作形象美和過于渲染演練氣氛,而忽視武術動作蘊涵的攻防含義。武術技擊是武術套路發展特有的,區別與其他運動的,競技武術套路的發展也應以此為基礎,才能真正表現出武術的精髓博大精深。
2.3.2 音樂與動作節奏配合不融洽
音樂不僅可以烘托套路的氣氛,更能增強感染力,音樂的選擇必須有利于體現競技武術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符合演練風格。在編排中,對音樂的節奏、旋律、配器等諸多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動作與音樂的結合點,特殊的音響效果會給動作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可以自己創造音樂,讓動作和音樂有機結合,可以使套路的節奏、轉折達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效果;從而起到形神兼備的特點。通過對十一屆全運會武術套路自選長拳比賽錄像分析了解到,前10名男女運動員,河南馬嵐與遼寧鄒純音樂與整套動作節奏配合比較好,其他運動員僅是在套路演練中并沒有將動作與音樂節奏很好的結合,此現象在男運動員中尤為突出。希望在之后訓練中動作與音樂配合不融洽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期待武術比賽更具觀賞性。
(1)男女運動員自選長拳套路創編都將規則規定必選主要動作編入整套套路演練之中,不僅凸顯中國武術元素,而且避免無辜扣分。(2)運動員套路創編時,動作難度在選編類型上成集中趨勢,難度選擇主要是跳躍類難度動作,反映了我國高水平長拳自選套路運動員難度動作發展的重點和整體趨勢,也體現出規則對難度動作類別選擇限定不明確。(3)運動員自選長拳套路創編時,選擇B級難度動作多于C級難度動作,動靜連接的次數多于動動連接的次數;動靜連接主要接馬步與跌豎叉,還有少部分選擇提膝獨立。(4)自選長拳套路的編排素材主要來自以往自選長拳比賽及比賽錄像,借鑒同類型運動項目或相關藝術的精華,比如戲曲、搏擊操、街舞等項目,以此補充和豐富編排內容。(5)自選長拳套路編排卻存在技擊形式的異化,即創編的“技擊”形式不能充分反映套路運動的技擊本質,出現了體操化、技巧化的傾向。在成套演練上,音樂與動作節奏配合不融洽。
(1)自選長拳成套動作創編過程是以教練員、運動員和音樂等為主體,依據競賽規則和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水平,選擇動作并創編出符合武術發展趨勢以及運動員競技能力及動作風格的成套動作。在運動訓練實踐中編排主體應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能力結構,為編排出更適合自己的套路奠定基礎。(2)自選長拳套路動作創編應具有競技性、發展性、多元性、規定性和創新性等內在基本特征,武術特點與風格,保留中國武術技擊本質,在成套動作的創編過程中應遵循科學性、統一性和創新性等基本原則和要求。(3)運動員是演練套路的主體,要學會聽音樂,不斷培養自己樂感,才能將套路與音樂統一起來。教練員要不斷的學習本專業的新知識以及其它學科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加深對武術的理解,使套路與音樂達到高度的和諧。
[1]翟少紅.試論構建“淡化套路,提倡技擊”的武術教材體系[J].體育文化導刊,2005(5).
[2]張妙玲.簡述武術套路的編排[J].搏擊·武術科學,2006(1).
[3]林建華.關于創編福建南拳競賽套路的思考[J].福建體育科技,1999(1).
[4]張志雷.武術套路創編依據與目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5]李成銀.中國武術咨詢大全[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6]張秀芬,沈倬.談自選長拳套路的創編[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1(2).
[7]姜霞.新形勢下競技武術套路訓練發展趨勢和依據[N].中國體育報,2012-03-16.
[8]胡旭春.淺談競技武術自選套路的創編[J].山西體育科技,2008(Z1).
[9]譚亮,譚炳春.十一運會后對武術套路競賽規則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5).
[10]郭科民,韓文.武術套路自選長拳項目跳躍難度動作結構研究[J].現代交際,2011(7).
[11]徐輝麗,王維.武術套路編排與體能分配關系的研究——以長拳自選套路為例[J].搏擊(武術科學),2010(5).
[12]衛志強,邱丕相.長拳的繼承與發展芻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84(3).
[13]李雪穎.全國武術套路賽頗具觀賞性[N].中國體育報,2011-05-05.
[14]蔡耀洲.從自選長拳套路的供能特點看其訓練手段[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6).
[15]高貫發.淺談長拳發展的歷史流變[J].精武,2011(1).
[16]康艷.淺談長拳與呼吸的協調配合[J].中學課程資源,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