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強
(通化師范學院體育系 吉林通化 134000)
中國有5000年悠久文化歷史,武術作為中國優秀文化的一部分,一直沿襲至今,它具有修心養性、強身健體、教育教養、陶冶情操等多種功能。體育在1985年被國務院轉批為第三產業,從而使其產業性質得到了確認。同樣的作為體育項目分支之一的傳統武術,其產業性質也得到了確認。隨著振興戰略實施,東北地區加快了發展步伐。傳統武術產業作為體育產業的組成部分,在政策的支持下它的發展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傳統武術產業是以傳統武術為支撐點向社會提供相關產品的經濟活動和部門的總稱。我國武術產業發展有著不同的經歷。主要受到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我國體育產業在1949年成立到1978年,一直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運動,在發展過程中受計劃經濟影響較為嚴重,雖然整體是發展和前進,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坎坷和曲折。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經濟體制出現較大變革,體育產業發展有了新的方向。1989年原國家體委決定把包括中國武術協會在內的6個單項協會實體化,允許進行經濟開發,隨后武術產品、武術市場、武術資源等和武術相關的詞匯應運而生。
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體育運動項目的體制改革推動了武術競賽表演市場的快速發展。武術競賽表演業是帶動武術產業的其他產業的核心產業之一,也是武術產業市場化運作的主要切入點。目前,國家鼓勵和提倡體育競技表演視業發展,呼吁國內為社會團體和組織承辦一些高水平的武術表演比賽,推動體育競賽和表演朝產業化、社會化、法制化方向發展。然而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東北地區的傳統武術競技表演業發展就相對滯后。大型的傳統武術競賽數量較少、媒體的宣傳力度不夠、參賽運動員的水平參差不齊、觀眾市場還未培育成熟等問題制約著這一產業的發展。
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對我國全民健身的影響較大,全國范圍內自上而下都在進行體育運動。這就給傳統武術健身娛樂產業尋求自身發展的空間帶來了機遇。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滿足后,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有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為健康投資的新型消費觀悄然興起,“花錢買健康”成為最為流行的口號。目前利用傳統武術項目進行健身的人較多,但是中老年人自發的練習情況居多,消費健身的較少。總的來說,傳統武術健身娛樂功能還遠不夠,產業化程度較低,怎樣增加項目吸引力使參與者轉化成消費者是健身娛樂業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體育全球化促進了中國的傳統武術向世界傳播和推廣,國外許多國家出現了許多武術愛好者,因此關于傳統武術相關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是中國武術面向世界發展的好機會。目前走進大型超市、新華書店、體育用品店不難看到武術用品,而且呈專欄分布,市場占有份額相當可觀。我國有大大小小上百家武術器材生產廠家基本分布在浙江和河北兩省,大型的武術用品開發公司也層出不窮。然而東北地區武術產品的制造與開發顯現的非常薄弱,大多數傳統武術用品是在體育用品商店代賣,如果有需要再由體育用品商店向南方廠家訂購,沒有專業營銷商進行專業用品銷售,專門生產傳統武術用品的廠家也是鳳毛麟角。東北地區有許多體育院校具有豐富的資源,但是從市場上的音像和書籍等相關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來看對這種資源的開發力度仍舊不夠。
武術發展需要武術人才來帶動,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推動了體育產業的不斷擴大,武術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然而對武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就越來越多。東北地區傳統武術產業的發展和繼承也就需要更多的武術教練、武術教師來傳授和弘揚武術文化,來推動東北地區武術產業發展。然而調查顯示,在東北地區武術專業人才緊缺,尤其是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很少有學校有武術方面的教師,大學階段一些體育院校武術教師也相對缺乏,從而也就不能培養更多更專業的武術人才;民間武術教練、武術組織就更微乎其微。
武術競賽表演業生產出的產品,是觀賞性消費商品,是對觀眾感官的刺激,因此觀眾關注的是賽事的精彩程度和質量上乘的舞臺作品。所以保證賽事的精彩程度和表演作品的質量是開發武術競賽表演業的關鍵。首先,在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成立職業俱樂部,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才能保證競技水平的觀賞性,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其次,成立專業的運作公司,鼓勵個人出資,聘請專業人員,對武術賽事項目全面的商業化包裝、運作,把職業運動員的競技表演和廣告業、服務業、制造業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最終推動競技武術的發展。最后,加強與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合作為專業人士和愛好者提供表演機會,這不僅能夠推動傳統武術產業的發展,而且也能為“長影”選拔優秀人才提供機會,真正實現雙贏。
在東北地區,傳統武術的健身價值已經遠超過其技擊價值。發展傳統武術健身娛樂業。(1)要考慮的就是文化的多元化,使我國的武術健身娛樂能適合于各種人群。(2)要考慮的是人們在進行武術健身娛樂的時候不僅要增強體質,同時還要武術的精神和美感,改善練習者身體素質,陶冶練習者情操。(3)要考慮的是要加強理論建設,利用專業人員進社區指導全民健身,普及武術專業理論知識,指導社區居民武術健身,促進居民從根本上熱愛武術健身活動,積極推進東北地區武術健身的快速發展。(4)要考慮的是充分利用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擴大武術健身的影響面,使更多的人能夠喜歡和熱愛武術健身,從而達到傳統武術健身社會化、產業化推廣的目的。
武術被國人譽為“第五大發明”,其武術用品業的產品根據其外延可多式多樣,如武術工藝品、武術旅游業用品、武術郵票書畫、武術音像光盤、太極健身等等。培育和開發相關產品市場需要幾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武術部門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出面調查通過立法的手段來規范傳統武術產品市場,提升武術用品檔次,提高產品競爭力;科研部門應該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養各類人才,加大產品的科技含量,進一步擴展“中國制造”的市場;生產部門應該擴寬思路,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積極與成功的企業進行交流和合作,要吸取成功企業的生產、銷售經驗,建立屬于自己的生產、銷售、服務一條龍企業。媒體宣傳部門應該積極抓住東北地“冰雪節”等特色活動給傳統武術相關產品的發布提供平臺,同時也通過宣傳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傳統武術活動,培養消費型群體,為東北傳統武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東北地區近些年經濟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改善,閑暇時間增多,對體育需求也就增加,因此武術產業將會成為推動東北地區武術產業發展的動力。所以在武術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要深層次的挖掘武術的價值,弘揚中國武術文化,發揚傳統武術精神,更新傳統武術產業化思想與社會主義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相協調,推動東北地區武術產業發展。
武術產業作為體育產業的一部分,它的發展是中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具體體現。但是東北地區武術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對武術產業的管理、經營、培養、開發等缺乏系統的理論和專業的人才。東北地區的武術資源還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開發,所以要加大力度,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管理隊伍和教練員、教師隊伍。
東北地區傳統武術產業競技表演業發展就相對滯后,相關產品方資源開發力度不夠,專業武術人才較少,嚴重影響了東北傳統武術產業的發展。建議利用專業團隊促進競技表演業發展,從健身娛樂業多方面進行考慮,加強相關產品業市場的培育和開發,樹立武術市場經濟思想,培養經營管理隊伍和教練員教師隊伍,推進東北地區武術健身的快速發展。
[1]馬敏卿,韓紅雨.武術產業內涵及其發展模式的初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26):248-249.
[2]段廷進.傳統武術的概念界定和多元價值論[J].搏擊﹒武術科學,2007(2):27-29.
[3]王曉晨.現階段我國武術產業的發展策略[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牛飚.對吉林省武術產業市場發展狀況的調查與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