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微
(七臺河市文物管理站 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歷代先民建造和使用過的具有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的各種遺存實物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文物。考古是對人類社會發展中對物質文明的各類考察和綜合。我國考古工作者積極探尋人類的起源和進化過程,為全世界舊石器時代考古作出重要貢獻。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文物考古工作成為了廣泛關注的話題。
與跟道聽途說的傳聞相比,以實物為證還是進步得多,文物考古工作還研究出土材料,利用地層學控制出土物的空間分布。考古在注意遺物的同時,開始注意遺跡單位,然后注意微觀的空間分布、區域的空間分布、遺存的廢棄過程。由此考古學家開始質疑考古材料的客觀性質,認為它就是“文本”,像文獻資料需要被質疑、被閱讀、被闡釋。考古工作在不斷賦予考古材料以新的意義,我們對于遠古時代的認識也隨著考古材料意義的拓展而不斷更新。
文物考古工作是普及歷史文化知識是提高全民精神文明素質的途徑之一。作為歷史文化發源地的人民群眾,更應掌握當地的歷史文化知識,并將保護歷史文物和宣傳歷史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近年來許多考古研究院從實際出發,積極開展公眾考古活動,幫助公眾解讀本地歷史文化遺產,了解歷史文化內涵,把保護歷史文物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提高了全民文物保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質。
中國史前文化的多元發展理論是長期以來全國考古工作者艱苦工作達成的一種共識,在認識方面是一個進步。在承認中國史前文化發展的多元性、不平衡性的基礎上,在承認中國史前文化中沒有一個始終占主導地位的文化,不能否定中原文化區在中國文明起源過程中所發揮的主導作用。該地區文化一直處于各文化區的中心位置,是古代文化交流、沖突、融合的中心,因此,中原文化對于考古工作具有特殊意義。
目前研究院工作主要停留在專業考古發掘和研究上,服務社會和經濟促進的功能發揮不夠。展示文化傳承、增長民眾知識、促進文明進步的社會功能比較薄弱,與考古相關的文物鑒定、拍賣、保護修復、復制、文物發掘現場旅游觀光、文化產品開發等文化產業功能尚處在起步階段。
作為國內著名的考古研究院,必須具備高水平的設施環境、陳列環境、科研環境、信息和管理環境等。但現在考古研究院所處環境雜亂擁擠,現有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極其珍貴的大型文物仍靠肩扛手抬運送,這樣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很多研究院現有的館舍文物保管條件較差設施簡陋,防火防盜標準不高,遠遠不能滿足文物保管和科研發展的迫切需要。
新的技術和手段發現的各種重要成果為考古勘探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資料和新的方向,現有的經驗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工作需要,并且現在社會正在提倡公眾考古,倡導大眾參與考古工作。因此,作為一名考古勘探技術員不能守著以往的經驗固步自封,而要學習各種新的技術、新的理論,時時更新自己的業務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熱情,積極負責地開展工作。
同時要加強引進復合型人才、高科技人才的力度,并為專業人才開展工作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要大膽給年輕人上任務、壓擔子,通過工作培養人、鍛煉人,使他們盡快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科研干將。
為了加強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的管理,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九條“進行大型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報請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在工程范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配合建設工程進行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由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實施”的規定。
申請考古勘探探工資格的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文物考古知識,能夠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考古勘探操作規程,經我局組織培訓,考核合格者頒發上崗證書;申請考古勘探領隊資格的人員必須是取得文物、博物館專業職稱,具有組織開展考古勘探工作業務水平和能力。
對從事考古勘探的單位實行資格審查制度,統一頒發考古勘探資格證書。對考古勘探工作實行質量控制管理,實施勘探工作監理制度,由監理單位對考古勘探工作進行全程監理,同時組建成立協調辦公室統一負責大型建設項目中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科研設備的配置,根據考古所發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文物標本庫、考古工作站、整理場地、保護實驗室等基礎設施配備升級科研、實驗和保護設備,為各項工作提供良好條件。
將制度建設與自身發展相結合,不斷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保證項目管理、領隊管理、經費使用、安全保衛、資料保管等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切實做好考古報告出版、科學普及和公共宣傳工作,努力實現文化單位的社會效益。應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加強同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聯系,爭取各方面的支持,為開展長期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發現無論從上下所跨的時代或涉及問題的廣度來說,都是空前的。很多空白已被填補,不少重大的課題被提到我們的面前,有待我們探索。從嚴格的意義上說,任何一次發掘都是對地下資料的一種破壞,因此,我們要嚴格執行國家文物局制定的考古發掘規程,還要認真總結經驗、理清思路、明確目標、深入挖掘內部潛力,以創新謀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為推動我國文物考古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1]蔣淑杰;協助界定考古地層邊界的測試報警系統的開發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鄭濱;1860-2009中國文物保護歷程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鄭承燕;;元上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考古學思考[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