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珍
(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 南寧 530222)
所謂細膩,日語的《廣辭苑》是這樣解釋的:“(1)纖細優美的樣子。(2)即使是很細微的事情也能很容易感覺到。細致,精致。(筆者譯)”
日本人的細膩被認為和稻作文化有很深的淵源。人們認為是稻作文化帶來了日本人的細膩。稻作的栽培從最初的禾苗到最后的收獲為止,都離不開農民的萬分細心的照管。在日本這樣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想要從有限的水田收獲更多的糧食,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這不是僅僅付出勞動力就可以的,更離不開智慧和科學。比如說,不能錯過農時,必須注意氣候。此外,在種田期間,如果不非常用心去照顧禾苗的話,也許就會失去收獲的希望等等。就這樣,在稻作過程中,日本人漸漸養成了細膩的心性。
日本人的細膩的影響波及日本人的日常生活、遣詞用語、文學、藝術等很多領域,并有形式多樣的表現。
下面,本文將對日本人的細膩的影響及其表現進行詳細的討論。
1.在日常生活中的細膩。日本人的細膩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表現。不管是在機場、飯店、公園,還是在廁所,都隨處可見。自古以來,日本就向中國出口刀和扇子等精美的手工藝品,為中國人所愛。現在,日本的電器產品和汽車產品也因其品質精良和設計優雅而受到世界各國消費者的青睞。日本生產的高精密度產品出口全世界各國。
下面,我們從日常生活的幾個方面來了解日本人的細膩。
首先,從飯店可以對日本人的細膩一目了然。日本飯店的走到服務更是將他們的細膩體現得淋漓盡致。日本的飯店的電梯一般都有兩個甚至四個按鈕,這是為了方便顧客而考慮的。如果是一個代表團的所有成員一起入住的話,為了方便同行成員之間相互聯系,飯店的工作人員會把該團每個成員的房號寫下來,并發給該團的每位成員。還有,工作人員在每個房間都給顧客準備了手電筒,這是考慮到萬一停電的話顧客可以使用電筒來照明。上面列舉出來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例子,其他還有很多各種各樣數不盡的細心的設施和細致周到的服務。
其次,日本地鐵的報站方式也充分體現了日本人的細膩。日本地鐵的報站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在地鐵內播放,只要不是聾子,稍微注意一下每個人都能聽得到。第二種是通過路線圖來提示。到站之后,指示圖上該站的站名處會有指示燈閃爍,而且會有箭頭指向下一站。耳朵不好使的乘客或者沒注意聽車內廣播的乘客可以看路線圖的提示。第三種是在車站內擺放大量車站站名展板。從車內往外稍微看看,只要不是瞎子誰都能看得見。這樣,就幾乎不會有人坐過站。另外,如果地鐵晚點了,會認真向乘車道歉,并且,會詳細說明晚點的原因和到站的時間,這一點也是讓人很感動的。
另外,通過垃圾的處理方式也可以明顯看到日本人的細膩。日本人在扔垃圾的時候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要遵守政府的相關規定。垃圾分類是最基本的嘗試。我們來看一些例子。在日本,某地方政府規定,市民必須在指定的半透明的垃圾袋上署名,市民有義務用署名過的垃圾袋裝垃圾,沒有署名的垃圾袋裝的垃圾,將沒有人回收。據說通過這種方式,垃圾產出量減少了三分之一之多。而且,還規定特定的垃圾要進行特定的處理之后才能丟棄。比如1、在丟棄塑料瓶之前,必須要撕掉瓶體上的品牌包裝紙,取掉瓶蓋,并把瓶子洗干凈,把瓶蓋按材料分類,把洗干凈的瓶子集中放在指定的容器中進行集中回收。2、在丟棄牛奶包裝之前,必須把包裝清洗干凈晾干后捆包好。3、廢氣的食用油必須裝入政府制定的容器中集中回收。然后再加工再利用。還有,所謂的“3R”(Reduce Reuse Recycle)概念的提出也是規定得很細的。
此外,去公園的時候,在公園入口處,人們可以看到父母們在填寫“迷路卡”。那是園方為了方便萬一有孩子不小心迷路了能夠馬上聯系到他們的父母而設計的。這是為游客考慮的。確實的非常細心的做法。這被認為也是一種細膩的表現。
除了上面這些之外,在日常生活的所有點滴中都能看得到日本人的細膩,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在此不能一一列舉,但是仔細觀察之后,確實是如此的。
2.在文學方面的細膩。日本文學有一些特有的美的理念,比如“物哀”“幽玄”“惆悵”“古雅幽靜”等,這些美的理念都是來源于細膩的感性。“物哀”表達的是優美、細膩、沉靜的理念。“幽玄”是日本古典文學及藝術的美的理念之一,基本含義指飄渺的、難以捕捉的優雅之美。在和歌論等方面,指神秘而無法理解,有言外余韻的美;在能樂論等方面,指優美柔和,婀娜多姿。“惆悵”和“古雅幽靜”在字面意思上不太一樣,但是都是要表現一種閑寂之情。這些美的理念表達的都是對事物和環境的敏銳感受。這些由細膩而形成的美的理念,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在日本漫長的文學發展史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日本有一部著名的古典文學作品叫做《源氏物語》,這本著作對日本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說是這部作品打開了日本的“物哀”時代。之后,日本的小說的字里行間中讓人覺得多少總飄蕩著淡淡的哀愁。“物哀”也成為了日本的民族理念,被詩人、文人代代相傳。只要稍微讀一下《源氏物語》,就能在主人公光源氏和女性們的書信往來中讀到很多細膩十足的語句。而且,在日本的俳句中,日本人的細膩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松尾芭蕉的名句“閑かさや巖にしみ入る蟬の聲(蟬聲入寂巖)(筆者譯)”“この道や行く人なしに秋の暮れ(暮秋之道無行人)(筆者譯)”等等也是文筆極為細膩的。要理解日本文學中的細膩,首先讀者自己要具備細膩的感性。
3.在藝術方面的細膩。日本人的細膩使得日本人心靈手巧,幫助他們創造出優秀的藝術作品。下面,我們一邊舉例一邊來理解日本人的細膩。
首先,從建筑方面來看。日本庭園中有一種被稱為“枯山水”的日本特色庭園。“枯山水”是指僅用石頭及白砂修筑出來的日本式獨特的庭院,利用大小不一,各式各樣的石頭象征大自然山和谷,白砂則代表流水和大海或宇宙的風貌。“鹿おどし”則是指在庭院里利用竹筒接住引進來的流水,一旦積存定量的水,竹筒便會因水的重量而跳回原位的水流裝置,因為竹筒回到原位置撞上石頭時會發出“鏗”的尖銳聲音而得名。
川端康成(1899~1927)在《美しい日本の私(美麗的日本的我)(筆者譯)》中這樣說:“西洋的庭園大多建造得很工整,而相比起來,日本的庭園大多都是不工整的。但是,不工整比起工整來能象征更多更廣的東西。當然,這種不工整必須首先保留著日本人細膩微妙的平衡感。……“山水”這個詞里面,有山和水即自然景色、山水畫即風景畫、庭園等意思,還包含著事物的寂靜古樸、寂寥等意思。但是,“和敬靜寂”的茶道重視的“惆悵、古雅幽靜”毋庸置疑說的是要掩蓋內心豐富的情緒。狹小簡樸的茶室,反而包含著無邊的廣闊和無限的優雅和美麗。”(原文為日本,此處為筆者譯)。不管是在日本的庭園,還是在日本的繪畫,亦或是在日本的茶道中,到處都滲透著日本人的細膩。
日本人怎么會這么細膩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考察其原因。
第一,這跟日本的國民性有關。日本是島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因此,必須精打細算。絕對不能浪費。這樣,日本人漸漸就養成了認真、細膩、從不馬虎應付的性格。
第二,自古以來就確立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做到“以人為本”,不管何時何地都必須為他人著想,按照人的需要和希望來設計產品、提供服務,盡可能提供更多的方便和選擇的余地。要實踐這個理念,沒有很細膩的內心是無法做到的。而日本人做到了。
第三,日本經濟的優勢也是一個原因。物質豐富才能滿足人們各種各樣的需求。日本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經濟方面是有優勢的。這是支撐日本人細膩的物質基礎。
本文討論的關于日本人的細膩的起源、表現、原因等內容,日本人的細膩跟稻作文化有很深的淵源,日本人的細膩在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時時可見,這種細膩是建立在日本國民的國民性和國情基礎之上并發展起來的。
[1]韓立紅(2008)《日本文化概論》南開大學出版社
[2]劉笑明(2000)《日本國家概況》南開大學出版社
[3]于慧張沖(2005)《日語精彩閱讀328篇》中國宇航出版社
[4]河南大學論壇《感受日本人的細致》(轉載)(2008-12-2417:38:03)http://www.hedabbs.cn/thread-841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