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長慶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89)
學生干部是在學生群體中擔任某些職務,負責某些特定職責,協助學校進行管理工作的一種特殊學生身份。以科學的機制加強對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全面、快速提高綜合素質,也利于助力學生工作,
目前,隨著高職教育改革的內涵發展,高職院校都在施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是現代高職院校致力推行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指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有計劃性地將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起來。一般來講,工學結合由校內的課程學習、實訓階段與校外實習、實訓兩個階段組成。學生第一、二年在校內學習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第三年到校企合作共建的實訓基地進行學習、實訓和實習。在這種狀況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加速了學生社會化進程,學生在校內學習的時間最多兩年,第三年就要完全走出校園、面向社會。這也無疑加重了教育者的工作,要在有限的兩年內培養學生既掌握理論知識、技能及社會適應能力。
在這樣人才培養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不只看他理論學習能力,即我們傳統說的考試成績,更應該注重其社會適應能力、技術操作能力。同樣,高職院校學生干部作為高職學生大軍中的拔尖的一部分,我們在高職院校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方面,也要充分考慮到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特點、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遵循高職教育規律去建設學生干部隊伍。
(一)做好學生干部選拔工作。一是在選拔標準方面。不能唯學習論,不能只選取理論學習好的學生擔任,要充分考慮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更要給那些社會活動能力強、技術操作能力強的學生機會。這些一腳踏在學校,一腳踏在社會的學生,往往有更強的社會適應性,能帶領導其他學生更好、更快完成社會化,適應社會的選擇與競爭。具體選拔的細則,各專業可參照行業、企業對生產一線班組長素質要求進行,做到人才培養與企業、社會接軌;二是在選拔方式方面。要改變傳統任命的方式,引進競爭機制,推行競聘上崗學生干部選拔機制。通過自愿報名、競崗演講、任命公示等程序,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選拔理論。這種學生干部選拔方式,打造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綜合才能,培養競爭意識。
(二)做好學生干部培養工作。一是設立素質教育拓展學分,促進學生干部自我完善,以獎勵學分的形式,激勵學生參與素質拓展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是設立創新學分,促進學生干部開發自身潛能。在注重技能教育同時,應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優化精神,可以設置優化學分,并記相應成績;三是打造現代校園育人文化品牌,培養學生干部職業素質。校園文化建設是培養學生干部的良好行為的重要途徑,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種重要方式。致力打造校內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為核內容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這種全新的校園文化,既有傳統校園文化的成份,也有現代企業文化的影子,蘊含學習、管理、創造、團隊合作等功能元素,是培養學生干部具體現代職業人素養的必要條件;四是以項目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干部的團隊意識。對一些大型的活動,可參照企業項目的方式推進,組織學生干部進行策劃、分工、執行、宣傳等,增強學生自我解決問題能力與團隊精神;五是培養學生干部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不斷完善能力結構。重視一專多能的學習,以社會發展所需的技能為導向。引導學生干部以市場導向型的培訓為主線,重點培養學生干部的創業能力。引導學生干部以市場為導向,了解社會需要怎么樣的人才,讓學生干部充分、客觀、正確認識自己,完善自我。
(三)做好學生干部評價工作。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對學生干部的評價要引進企業員工評價機制,著眼點在對學生干部的核心技能的考核。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不僅進行理論學習,而且直接參與社會工作,在工作中得到真實鍛煉。學生的實習、實訓也是學校專業培養計劃的一部分,學生理所當然接受校企雙重的管理和考核。因此,學生干部素質評定應由學習、工作兩個過程表現組成,由校內的學習、行為表現及校外活動素養兩部份進行考核,最終形成學生干部素質綜合評價。因此,我們不以成績論品學,旨在促進學生干部職業意識和修養的提高。要構建工學結合特色的學生干部評價機制,以科學的機制引導學生實現學習認知、技能本領與領導才能的共同進步。
總之,工學結合是現代高職教育發展方向之一,高職院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高職院校要根據工學結合的特點,研究高職學生干部隊伍不斷變化的新情況,多思力行,勇于探索,善于總結,就一定能走出一條體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特色的學生干部教育、管理、培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