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兵
(鹽城工學院基礎教學部 江蘇 鹽城 224051)
近年來,以手機、網絡等新技術應用為基礎的新媒體迅速崛起,日益成為民眾學習、交流與發布、獲取信息的新平臺。許多學者研究了新媒體對人類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影響。李茂、賈兆帥[1]研究了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楊志清、李巖[2]探討了新媒體對新形勢下青年工作的影響及其對策。本文從新媒體給黨的建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入手,進而探討了新形勢下運用新媒體加強黨組織建設的基本途徑。
新媒體是聯系黨和民眾的重要紐帶,有效利用新媒體能夠幫助我們傳播黨的理念,推進黨的民眾政治,加快黨的自身建設。
1、思想理論宣傳的新媒介
一直以來,黨高度重視思想理論的宣傳工作。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使得黨的這方面工作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其中蘊含著新的機遇。首先,新媒體為黨的理論宣傳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提高了宣傳覆蓋面,使受眾人數急劇增加,為我黨傳播、宣傳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其次,新媒體提高了我黨思想理論宣傳的效率。新媒體的快速性也使得我黨能夠及時迅速地掌握宣傳對象的思想實際和宣傳工作的反饋效果。另外,新媒體提高了宣傳的效果。新媒體的互動性和形態多樣性,改變了宣傳的單向性,形成了互動、平等的傳播方式,使得思想理論的宣傳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2、黨內監督的有效補充
黨和政府在新媒體的監督下,行政與決策的效率不斷提高,過程逐漸公開透明[5]。公眾也能夠通過新媒體實現參政議政,自由地監督黨的行為和決策,不斷提高我黨的執政能力。公民的知情權是憲法賦予的權利,在新媒體條件下,這一權利得到了切實的保障和落實。新媒體能夠及時快捷地公布黨的重大政策,民眾也可以通過新媒體查看黨的相關信息。在新媒體背景下,網絡監督的過程簡單易行、成本低、可操作性強,能夠有效地遏制黨內的違規行為、指正不當政策、揭露腐敗官員。
新媒體作為新興的傳播媒介,不僅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由此帶來了一場新的變革,直接對我黨的組織建設提出了挑戰。
1、西方技術壟斷和意識形態的挑戰
當前,西方發達國家科技先進,新媒體發展起步早,起點高,壟斷著新媒體的發展。由于在新媒體上具有的優勢地位,當前西方發達國家大搞信息霸權,利用新媒體等散布詆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言論,惡意炒作新疆、西藏等地的民族問題、宗教問題,蓄意破壞我國民族團結、領土完整、和平穩定的大好局面。同時,無政府主義、資本主義等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利用新媒體大肆傳播。這些都對中國社會主義的主導地位構成了威脅,對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提出了挑戰。
2、溝通機制的亟待完善
溝通機制是政黨穩定有序工作的載體,尤其是在社會變革期間。我黨能夠走上執政地位,表明了多數公眾對黨的基本主張的認可,但是卻并不意味著黨的每項決策都能被多數人所接受。而新媒體的出現,使得民眾既是新媒體的受眾,又是新媒體的傳播主體。人人都是主動溝通的主體,同時又是被溝通的對象。這種雙向互動、廣泛參與的特點既拓寬了表達渠道,同時也對黨的原有溝通機制提出了挑戰。
3、領導干部與新媒體的不適應
近年來,部分領導干部在新媒體面前,暴露出許多與新媒體不相適應的諸多問題。一方面部分領導干部對新媒體存在在畏懼心理,不愿意主動接觸。表現為“躲”、“拖”“推”等現象。另一方面,部分領導干部面對新媒體時的能力不足。這部分干部還在用原有應對傳統媒體的方式來應對新媒體,對新媒體的傳播特性缺乏深入的了解,面對新媒體反映遲鈍,處置失當,沒有行之有效的應對能力。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打破了權力機構對信息的壟斷權。黨員干部的自主意識增強,這就必然要求將新媒體作為黨的組織建設的新載體,按照信息化時代的新特點、新要求,加強和鞏固黨組織建設,使之既堅實又充滿活力。
黨的思想建設是我們黨的一項根本性建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是各種思想觀念傳播的集散地,既有馬克思主義思想,也有非馬克思主義思想。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就必須去偽存真地利用好新媒體,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利用新媒體進行理論宣傳,弘揚黨的創新理論。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對現有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對新媒體思想理論傳播陣地進行認真建設。如將人民網、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網、馬克思主義網站等網站資源提供給黨員群眾,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傳播和宣傳。
其次,改變原有紅色網站的千篇一律的形式。一方面運用視頻、答題、新聞等多種表達形式來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增強互動性;另一方面盡可能地打造具有自我特點的、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媒體品牌。最終形成各有側重,合力發展的整體格局。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新媒體的發展,使得信息傳輸渠道多樣化、便捷化,普通黨員獲取信息的范圍、數量大大增加,使得民主政治日漸走近普通民眾,黨員同志通過互聯網就能對黨內事務發表自己的看法,民主參與的成本大大降低,民主意識和民主素質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首先,打造信息公開平臺,推進黨務公開。沒有黨務公開,就沒有黨內民主建設。新媒體打破了信息壟斷的局面,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和接受者,實現了信息的平等共享,加深了信息公開的廣度和深度,為黨務的全面公開提供了條件。
同時,打造新媒體交互平臺,增強黨員的主體地位。增強黨員的主體地位,是黨內民主建設獲得持續前進的核心動力。而黨員主體地位的直接體現,就是黨員積極參與黨內活動,認真履行黨員義務,行使黨員民主權利,在黨的事務和決策上發揮主體作用。
新媒體不僅拓寬了人民群眾參與反腐倡廉的渠道,而且提高了黨反腐倡廉建設的科學水平。首先,運用新媒體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感染力、親和力和說服力。具體做到利用新媒體構建反腐倡廉建設宣傳教育平臺。同時,要利用新媒體增強反腐倡廉建設的互動性。以新媒體為載體,通過聊天室、論壇等互動方式,使黨員干部共同探討反腐倡廉建設的熱點問題,調動所有黨員參與反腐倡廉建設的熱情,積極營造反腐敗的良好氛圍。
綜上所述,新媒體在黨組織的自身建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公眾從新媒體上獲取信息的比重在不斷增大,我黨也時時刻刻地感受到新媒體所帶來的壓力和挑戰。面對挑戰,我們要化挑戰為機遇;面對機遇,我們要提出切實有效的對策。不斷運用新媒體加強自身建設,既有很強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只有運用系統的思想,積極利用新媒體,才能使黨組織健康發展,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
[1]李茂、賈兆帥。網絡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5)
[2]楊志清,李巖.新媒體對新形勢下青年工作的影響及其對策[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