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貴州省安順市委黨校 貴州 安順 561000)
所謂城市基礎設施,是指為城市的物質生產和生活提供基本條件的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設施的總稱,是城市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關于城市基礎設施的內容,一般分為社會性和技術性基礎設施,或生產性和非生產性基礎設施。這些設施共同構成一個城市的主要物質支撐體系,是城市經濟和社會活動能夠正常進行的基本要素。城市基礎設施的具體內容:有城市能源相關設施(如電力、煤氣、天然氣);城市與水相關的設施(如源、供、排、污水處理);交通、道路、橋梁相關設施;城市郵電通信;城市生態環境設施(如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城市防災設施(如水、洪、震)。
城市基礎設施作為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服務職能的兩重性和公共性城市基礎設施兩重性即為生產服務又為生活服務。因此,城市基礎設施的服務具有公共性的特性。
第二,運轉的協調性和系統性涉及的行業多,如電力、供排水系統、環境設施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各個分類設施系統之間的密切聯系,形成城市內部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需要協調發展。
第三,能力形成的同步性和建設的超前性。城市基礎設施應與其他設施在形成能力的時間上達到同步。由于基礎設施項目的特點,需要超前建設。
第四,效益的間接性和長期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其目的在于促進城市經濟和其它各項城市事業的發展,增進城市的總體效益。城市基礎設施總的投資效益和城市基礎設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期反映出來。
1、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由于生活性設施相對滯后,城市建設規劃缺乏科學系統全面綜合的規劃,整體框架沒有成型,比較零散。許多為工業生產服務的基礎設施變成了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障礙物。
2、整體空間格局需要進一步規劃合理,建設配套。隨著經濟建設和城市開發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導致城市基礎建設用地規模的不斷增加,城市空間的發展存在不協調和無序等問題。同時,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不合理,建設質量差,致使城市綠化、市政基礎配套等基礎設施滯后,最終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難度和影響了管理的質量。
3、制約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首要問題是建設資金的短缺。雖然我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城市基礎建設項目投資金額巨大,單靠政府,是無力承擔的。很大急需發展的項目,就是因為資金不足,無法開發,從而制約了城市基礎設施發展。
4、科學系統的管理機制不健全
我國城市管理體系尚未理順,各管理機構的關系不夠協調,法制不健全等原因,是城市管理機制難以形成。城市管理仍處于執法與抗法同在的復雜沖突中,嚴重影響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首先,由于思想觀念上錯誤認識,造成城區環境的臟、亂、差的狀況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變;其次,城市管理機構縱橫交錯,政出多門,各自為政,使城市整體功能難以得到發揮,城管部門難以起到協調作用;再次,各大城市追求經濟的增長,而忽略了對資源的浪費、生態系統的破壞,忽視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管理整治力度不足,監管不嚴都造成了對環境的惡化。
1、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布局結構,拓展城市的空間,應提高城市規劃設計的水平,努力抓好城市總體規劃及城市設計工作,積極推進城區污水治理,優化水資源配置,凈化城市環境,減少空氣污染,提升城市軟環境,改善城區環境和城市管理。
2、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管理部門要依照法律管理城市的各項公共事務,同時對管理部門進行法制約束,就必須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目前,要滿足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就必須在嚴格執法和依法行政上下功夫。通過法律法規的建立,保證構建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的運行規則正常實施。建立法律、法規和強制性的技術標準,以基礎設施質量為重點,以保證居民的使用安全。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強執法人員業務培訓。
3、要有建管并重的觀念要提高管理水平,是抓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條件。加強管理,能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運行及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效益。因此,要加強工程預決算審計,抓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管理,把建設資金的撥付與工程建設速度和建設質量的考核結合起來,減少資金的浪費。抓好城市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管理養護水平。
4、運用現代化的技術進行綜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將基本信息利用網絡進行加工分析,把各個基礎設施管理用網絡聯系起來,做到信息共享,互相監督,加強監控,提高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