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財富》雜志公布了2013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入圍的中國企業達到了95家,比去年增加16家。其中內地企業85家,香港企業4家,臺灣企業6家。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今年有45家進入世界500強。進入前十名的中央企業有3家,分別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國家電網。中央企業中的國藥集團、中國有色集團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排名為第446和482位。
(國資宣)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驅油技術在中國石化所屬勝利油田實施以來,使二氧化碳實現了由“上天為害”到“入地為寶”的轉化。目前,勝利油田已建成全球首個燃煤電廠煙氣全流程示范工程,累計向地下注入二氧化碳14.12萬噸,相當于120萬棵生長了30年的冷杉樹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驅油技術的應用只是中國石化綠色低碳戰略的一個縮影。在剛剛發布的2013年《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中國石化居第四位,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排名最靠前的企業。近年來,中國石化把綠色低碳作為公司的重要戰略。2012年12月,中國石化發布了中國工業企業首個環境保護白皮書,鄭重向社會承諾:凡是環境保護需要投資的錢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環境保護的事一件不做,凡是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效益一分不要。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中國石化的綠色低碳戰略得到全面貫徹。僅2012年一年,中國石化就投資5.2億元在所屬企業實施了2834個清潔生產方案,從生產源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全球首創的利用地溝油制造生物航煤技術,讓航空離綠色近了,讓老百姓餐桌也更安全了。
據統計,2012年中國石化C O D排放同比下降2.6%,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1.9%,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3.9%。公司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2.6%,相當于節約標煤228萬噸。
(冉永平)
最近,安徽省國資委舉辦省屬企業風險控制與危機應對專題研討班。來自30家安徽省屬企業的34名領導人員參加學習。
加強安徽省屬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風險培訓,是適應競爭和挑戰,推進企業做強做大的客觀需要。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機遇與挑戰并存、風險與困難較多的一年。安徽省國資委引導省屬企業增強風險防控意識,提高危機應對和綜合管控能力,及時有效地識別、分析和評估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種風險因素,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
(安徽省國資委)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統一部署,去年以來,江蘇國資委組織開展了江蘇省國家出資企業產權重新登記工作。在省屬企業和市、縣國資監管機構的共同配合下,江蘇省國家出資企業產權登記管理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國家出資企業產權重新登記工作全面完成。江蘇省共登記企業8589家,其中,國有全資企業4421家,占51.47%;國有絕對控股企業1887家,占21.97%;國有實際控制企業684家,占7.96%;國有參股企業1597家,占18.60%。
江蘇省國資委根據《國家出資企業產權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及時印發江蘇省實施辦法,出臺《關于抓緊做好企業國有產權重新登記工作的通知》,對完成江蘇省企業國有產權登記工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從去年7月份開始,江蘇省國資委將組織對已登記企業進行核查,對材料不全、情況不清的企業要求完善整改,對遺漏企業督促抓緊進行登記,并通過產權登記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梳理企業的業務、功能定位,為推動企業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國有產權配置提供決策依據。
(江蘇省國資委)
國有經濟在陜西經濟社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有企業能否煥發活力,強勁發展,決定著陜西經濟社會的走向。近年來,陜西省國資委始終遵循市場化改革方向,堅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健全完善國資監管體系為切入點,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發展壯大國有企業的改革措施。一大批省屬企業通過政策性破產、兼并重組、大集團大公司戰略等改革路徑,實現了強強聯合和股權多元化,企業從治理結構到贏利能力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統計,2007年以來,省屬企業實現凈利潤從全國第9位上升到第2位;營業收入從第11位上升至第8位;資產總額從第13位上升到第6位,成為全國國資委系統第7個國資額跨入萬億元的省份。經過改革改制和結構調整,省屬企業呈現出百舸爭流,強勢發展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