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錦石
我所理解的企業社會責任,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奉公守法,正常經營,如提供充分就業、按時交納稅款等;第二個層次是勇于付出,敢于承擔,如扶貧濟困,進行社會捐助等;第三個層次則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企業與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始終牢記搞好企業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有句名言:企業首先是做得好,然后才是做好事。一個企業,如果連生存和發展都成問題,何談社會責任?只有努力提高企業效益,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并騰出財力物力扶貧濟困、回報社會。中南集團創建于1988年,目前已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690多億元、綜合產值350億元的大型上市集團,為國內知名城市綜合運營商,是江蘇省南通地區納稅排頭兵。中南積極響應國家“保民生、保穩定、關鍵是保就業”的號召,為社會提供5萬多個就業崗位。無論是基層工人還是設計師,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普通管理者,中南都確保人均收入年年提高,福利待遇絕不含糊。目前,中南管理人員、一線工人年人均收入均居同行前列。近年來,集團還先后通過購股、配股、期股、期權等多種形式,打造企業與個人的利益共同體。可以說,中南真正實現了與員工共成長、同進步。
把回饋社會融入企業發展中。做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中南集團成立25年來,始終秉承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父實業、母教育”的理念,堅持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回饋社會、造福民生,重點扶持社會弱勢群體,特別關注教育事業發展。中南集團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中南集團用愛心寫就的慈善史。從汶川大地震到臺灣莫拉克臺風,從云貴高原旱災到雅安地震,中南集團都第一時間出人出力到現場慰問、捐款贈物,給需要幫助的人們送上一份溫暖。中南集團還專門劃撥兩億元專項資金,成立“江蘇中南慈善基金會”,實現了公益慈善事業的可持續和專業化發展。
可持續發展與節約資源同樣需要企業有擔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但隨之而來是日益突出的環境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絕不能只算經濟賬,而一定要高瞻遠矚,站在全局的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因此,早在2007年,中南集團就針對國內建筑行業施工技術落后、耗能過大、環境污染嚴重的現狀,在引進澳大利亞技術并參照日本抗震技術基礎上,通過多年時間的科研、消化吸收和生產實踐,形成了自身核心競爭力——NPC建筑技術,使得“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成為現實,2009年率先在海門中南世紀城33號樓成功試點。該項技術先后獲4項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并獲“江蘇省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與傳統生產方式相比,NPC建筑在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境保護方面有著傳統施工工藝無法比擬的優勢,工期縮短三分之一,耗水量減少63%,木模板使用量減少87%,垃圾產生量減少91%。目前,中南正舉全集團之力,行非常之舉,全力以赴推進建筑工業化進程,力爭到2015年NPC建筑產值達20億元,確保在國內住宅產業化新興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十年內在江蘇省內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