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琦
思想政治工作是依據人的思想活動規律進行的,而人的思想活動規律受制于心理活動規律。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應重視人的心理作用,重視人的心理素質對思想政治品德的影響。心理咨詢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幫助過程,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膝談心,也不同于朋友之間的推心置腹,不是僅靠良好的愿望、熱情和一般意義上的安慰來實現的。有時安慰反而引起求助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只有用科學的知識來幫助求助者才能奏效。所以,政治思想工作者深入學習心理學知識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健康心靈,平衡心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心理有問題,其根本目的在于堅持預防為主,幫助人們調節心理、平衡心態,促其全面發展。把握人的思想動態,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和科學性。這是因為:(1)心理學的動機和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在一般情況下,當某個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后,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而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懂得人的動機產生的本質和功能運動機制,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了解和分析人們活動的各種動機,從而根據正面引導的方針,采取不同的方式,幫助人們產生良好的動機,使活動收到預期的效果。(2)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引導工具。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富于情感的溝通最容易產生影響。因此,深入人的內心,了解和理解人的思維活動,從而走進人的心理,將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生命力。
二、建立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提升幸福感。首先,人需要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要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感受、情緒反應,充分關注每一個人的自身成長與發展的需要,關注他們的理想、信念、情感和期待,努力創造條件讓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己的選擇發揮聰明才智和潛能,不斷提升他們的工作生活幸福感;針對人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大限度地消除容易導致心理失衡、失調的外部誘因,為促使人的心理和諧提供社會環境支持。其次是及時干預機關干部心理危機。要建立從黨務干部、部門領導到分管領導、黨政一把手的心理危機快速反應機制,建立從心理咨詢室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的快速危機干預通道,對處于困境的機關干部進行心理診斷、干預、跟蹤和控制。特別是要高度重視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預防和干預,對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時干預、有效控制。三是在考選干部中注重考察心理素質。要把干部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調適能力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保證考選的干部身心均處于最佳狀態,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真正能夠擔當重任。
三、正確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導的作用。心理疏導從思想政治工作角度來講,它體現的是科學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是工作人性化的一種具體表現,是滿足人類個體心理需求與精神需求的一種科學做法。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既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有較高的說服力、較強的影響力,同時也要求重視形式和內容的創新。根據群眾的實際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應更加注重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所以做思想政治工作,絕不可以只從政治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也要從心理和精神角度來分析,這樣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讓人們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和思想是有機統一的,也是會相互發生作用的。
四、完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建立健全社會輿論匯集和反映機制,加強社會心態的監測、評估和預警,完善社會心態疏導、調適與平衡工作體系,促進社會情緒交流渠道暢通,避免不良心態積累惡變,引導社會心態良性變化,幫助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心理和諧。加大心理衛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貫穿、滲透、體現于各級各部門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輿論引導、文化消費、志愿服務、專業咨詢、心理醫療等各個方面。在各種組織內部,建立健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加強組織與成員、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及時幫助人們解決思想情緒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在堅持心理衛生教育、做好心理衛生輔導的同時,注意抓好教育引導和利益促導。在當今的社會里,思想政治工作已經從原來的側重教化,發展為進一步強化對人的主體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強化對符合人性的生理需求、生存狀態、生活條件的關注和保障。關注人民群眾的主體感受,關注每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關注人的理想、信念、情感。努力讓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發揮聰明才智的環境,使人人有平等創業和憑借自身能力改變自己、實現愿望的機遇已顯明地展現出來。因此,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徑、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健康,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認真加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努力從教化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解放出來,開辟一條堅持既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的心理疏導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以進一步融洽關系,促進和諧,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