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亮
莫讓“地下”腐敗傷了群眾心
■王會亮
據人民網《媒體稱公務宴請轉戰私密會所農家院內可洗桑拿》報道,中央遏制鋪張宴請的號召在地方似乎遇到了阻礙。有些地方經過裝修的食堂豪華程度堪比五星級酒店,配備了單間和高級廚師;有些地方,把住宅改造成可供官員用餐和桑拿的場所;還有些地方,官員愿意在私人家里吃飯,因為不僅安全,而且所有的食物和服務都是免費的。如此種種,真是太煞黨的風景,讓人氣憤,令人感慨。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黨風廉政建設提升到了更高的位置。在中央領導大力號召、率先垂范和嚴格要求下,黨內黨外、各行各業都在積極轉變工作作風,狠剎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令人沒想到的是,一些不識時務者,居然和中央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搞起了“地下活動”。
作風無處不在,處處關乎形象。毋庸置疑,這些暗渡陳倉的“地下”吃喝和享樂,也是一種腐敗行為,更是不良作風的表現。很明顯,這些人之所以把腐化生活轉為“地下”活動,不僅是為了制造假象、迷惑眾人和媒體,更是為了逃避上級的檢查、黨紀的嚴懲。不過,此類手段并不高明。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加之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些隱蔽的腐敗,卻常常會被群眾看在眼里、聽在耳里。要知道,任何瞞天過海的做法,都是掩耳盜鈴的自欺欺人,不但瞞騙不了群眾,反而會削弱黨紀的剛性,讓老百姓產生“雷聲大、雨點小,抓作風、一陣風”的認識錯覺。到頭來,干部威望降低,黨的形象受損,群眾心里傷痛。
作風要轉變,不能做表面文章。淺嘗輒止、應付了事的轉變作風,只會讓老百姓更受傷。在偌大的中國,要想徹底杜絕那些與黨的要求格格不入的現象,僅靠中央領導的努力和付出是遠遠不夠的。人心齊,泰山移。反腐敗、變作風,也需要一種團結的精神。我們應該相信,只要有全黨的行動、全民的參與,那些心存僥幸的害群之馬,就一定會被黨紀國法“縛之以韁繩”。
(責編:郭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