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晉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范麗霞
實施鏈式管理 提升黨員素質
■中共晉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范麗霞
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是黨的活動的主體。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隨著黨員隊伍日益壯大,加強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就日益重要,如何促使黨員數量和質量共同進步是我們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實踐中,我們積極探索創新黨員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形成了黨員重點性培養、立體式教育、積分制
管理、網絡化服務四個環節緊密銜接、環環相扣的工作鏈條,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方針,對黨員重點性培養。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黨員發展中存在追求數量,忽視質量,把關不嚴,暗箱操作,近親繁殖,人情入黨等問題。所以,在農村推行了“群眾推薦、黨委考察、支部票決、全程公示”的發展黨員機制,在無黨員的“兩新”組織中實施工、青、婦組織“推優入黨”計劃,在醫院、學校等高知識群體采取黨員、干部群眾“雙推雙評”辦法,在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發展對象、接收預備黨員、預備黨員轉正四個環節,全程實行推優制、公示制、預審制、票決制、責任追究制,擴大黨內民主,拓寬黨組織發現、培養優秀人才的視野,真正保證了質量。
堅持分層施教、廣域覆蓋的原則,對黨員立體式教育。長期以來,黨員教育培訓手段比較單一,“一個紅頭文件”打天下,“一個處方用藥”,說教多,創新少,缺乏吸引力。針對這一問題,我們積極探索辦學體制、運行機制、培訓內容、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創建骨干黨員示范培訓、致富能手基地培訓、流動黨員在線培訓、年老黨員電教化培訓“四位一體,整體推進”的黨員教育運行體系。建立鄉村干部學校、工業園區、“種養加”等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請優秀支書、致富能手、業務尖子擔任特聘教師。提高遠程教育收看質量,開辦《村官訪談》等精品欄目,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興趣。
堅持分類量化、動態考評的辦法,對黨員實行積分制管理。當前,黨員管理出現了組織活動難開展、先鋒模范作用難發揮、平常表現難評價、年終考核難量化等問題。我們實行黨員“分類分層量化動態積分考核”辦法,對在職黨員、無職黨員、流動黨員、年老黨員進行分類管理,根據不同情況賦予不同基礎分值,將黨員服務群眾、參與活動、履行義務等情況進行動態積分,年底作為評議黨員、獎優罰劣、組織處理的重要依據。這一辦法,把黨員表現量化在“積分”上,融匯到年終評價上,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爭先進位的熱情。
堅持覆蓋城鄉、凝心聚力的理念,對黨員給予網絡化服務。過去對黨員提要求、講奉獻的多,關心愛護激勵的少,長此以往導致黨員黨性觀念淡化,歸屬感、榮譽感和責任感缺失。于是我們出臺了農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對長期任職的優秀村支書授予“功勛黨組織書記”榮譽稱號。為離任村干部區別任職時間發放生活補貼,由市財政負擔。同時,市縣建立了300萬元的“生活困難黨員幫扶基金”,對因病因殘因災因子女上學致貧的困難黨員及其家庭給予救助;建立了覆蓋城鄉的黨員服務網絡,讓黨員干部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黨組織的各項服務,被大家形象地稱為“不設門檻的黨員之家”。
肌體不腐,活水長流。黨的組織自我修復、自我凈化、自我完善,必將形成一個良性互動、自我生長的發展過程。只要我們下大力氣,堅決執行,堅持不懈,黨的建設和黨員隊伍必將更加有力,充滿生機。
(責編:張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