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鐘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左權縣從破解新形勢下的黨建工作難題的角度出發,著眼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創新性地成立了地企聯合工委,推出了“雙促四聯六共”新模式,探索出一條“地企一體化”黨建新路子,被稱為“另一種資源整合”。
左權縣位于晉中市東南部,是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也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開放度不斷加大,先后有中國華能、北京金隅、山西陽煤等8個全國500強企業集團進駐,經濟社會管理上出現了新情況、新變化,左權面臨著多方面的全新考驗。
考驗一:如何加強基層黨建。目前,駐左大企業集團有14個,其中黨員500余人。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這些企業的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管理已經成為左權縣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地方與企業行政體制上的差異,地企黨建工作不能一體化推進,雙方互不通氣、缺少交流,一些企業有組織沒生活、有黨員沒組織的現象客觀存在,出現了黨建工作“兩張皮”的苗頭,區域內黨組織活動難以統籌開展,地企工作難以協調,影響到雙方的發展,制約了全縣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提升。
考驗二:如何促進經濟發展。大企業、大集團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2011年,其工業增加值占全縣工業增加值的80%,已成為左權縣縣域經濟的支柱、轉型跨越的排頭兵。為其創造良好、公平的競爭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是縣委、縣政府的重要任務。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加強溝通交流、促進企業發展、實現合作共贏的新平臺。
考驗三:如何創新社會管理。大企業、大集團的進駐帶來的必然是企業職工的進駐。目前,駐左企業職工人數已經達到1萬余人,約占全縣16萬人口的7%。兩年以后,各企業技改項目達產達效后,企業員工將達到2萬人左右,約占全縣人口的1/8;企業黨員2000多人,將占到全縣黨員的1/6。大量員工不僅要在左權工作,還要在左權生活,這些都給左權縣的社會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需要和考慮,左權縣委以黨建工作為突破口,把一體推進地企黨建作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的重大課題進行探索,在多次與駐左企業交流溝通、多方開展調研討論的基礎上,于2011年7月6日成立了左權縣地企聯合工委。地企聯合工委成立以來,左權縣大力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建設、企業黨組織制度建設、黨員思想建設、群團一體化建設,實現了地方與企業有效對接,有力地推動了各大駐左企業的黨建工作,基本形成了“條塊結合、縱橫聯動、全面覆蓋”的地企黨建新格局。
左權縣結合縣域實際,以構建互動網絡為平臺,以增強合作為內容,以實現共贏為目標,推出了“雙促四聯六共”模式,形成了地方和企業黨組織互動聯創的生動局面,有力地提高了地企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一)明確“雙促”要求,構建互動網絡。左權地企聯合工委堅持以“雙促”為中心任務,以共建為手段,不斷創新地企黨建模式。一方面,地方服務企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圍繞經濟發展目標,地企聯合工委本著“參與不干預、到位不越位、統攬不包攬”的原則,從加強與駐地企業協調溝通,緊密聯系;開辟“綠色通道”,創優發展環境;鼓勵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實施資源整合、行業擴張等三方面著力,促使企業加快做大做強。地企聯合工委牽頭調研,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轉型綜改試驗先行先試工作的若干意見》、《創優發展環境,推進項目建設實施方案》、《關于開展2010年以來招商引資項目及2012年省重點工程項目專項效能監察的實施方案》,深受企業歡迎,實現了“企業有所呼,黨委有所應”。另一方面,企業回報地方,促進地方和諧繁榮。健全地企黨組織同步運行機制,本著“企地一體、互促共進”理念,積極與企業黨支部溝通協調,引導企業在做大做強自身的同時,在轉型發展上積極上馬非煤項目,在改善生態上大力實施綠化工程,在民生事業上主動幫扶新農村和敬老院建設,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各大駐左企業共上馬非煤項目4個,總投資達90多億元;支持新農村建設重點村11個,幫扶資金1000多萬元。宏遠煤業幫助五里堠村委會組建了700畝蓖麻育種基地,積極興辦公益事業,并建成宏遠學校,讓更多的農村孩子享受了城市教育。
(二)推行“四朕”方式,增強合作效果。地企聯合工委的生命力在“聯合”。左權縣委找準地方與企業黨建工作的結合點,大力推行“四聯”,努力形成上下協調、左右貫通、良性運轉的管理體系,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的互促共進。一是支部聯建。在平等協商、完全自愿的前提下,采取“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方式,促進地方基層黨組織和駐左企業黨組織密切聯系,互幫互助,共謀發展。目前,9個駐左企業與9個貧困村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華能左權電廠與粟城鄉柏峪村結為幫扶對象后,先后投資40萬元鼓勵發展核桃種植、肉牛養殖等產業,扶持壯大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二是黨員聯心。充分發揮地方黨員和企業黨員的主體作用,建立地企黨員之間定期相互交流、溝通機制,開展黨員結對、企業聯戶等活動,實現地企工作的有效融合。左權縣共向14戶駐左企業派駐30名黨建指導員,黨建指導員深入各駐左企業后,宣講了省第十次黨代會、市第三次黨代會以及省市各類會議精神。在“七一”期間,組織企業黨員與駐地鄉村黨員開展歌詠比賽、拔河比賽等活動,促進了雙方黨員的交流與溝通。三是人才聯姻。利用地方鄉土人才、實用人才和企業技術人才、高科技人才資源,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交流,實行地方人才和企業骨干的“雙向培養”,提倡地方黨群責任人和企業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形成地方和企業黨組織共選、共育、共用人才的新機制。縣委組織部舉辦了專題培訓班,對200余名企業黨員進行了培訓指導;北京金隅水泥公司招錄82名左權籍大學生,3次組織新招錄的大學生到北京總部、石家莊、太原等培訓基地接受專業的技能培訓學習,增強了左權本土人才的綜合素質。四是產業聯動。推行雙向承諾制,企業承諾將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流向地方、服務地方;地方承諾為駐地企業解決用地、用工、用資源等涉企糾紛,為企業排憂解難。雙方充分依托各自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強化組織聯動,延伸發展半徑,以工補農、以企帶村,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潞安五里堠煤業、華能電廠、金隅水泥經地企聯合工委牽線搭橋,與北街經聯社實施產業聯動,形成了生產原煤—電廠發電—廢渣制水泥—粉煤灰制磚的循環產業鏈條,成為左權縣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范例。
(三)形成“六共”機制,實現共贏目標。2011年以來,左權縣圍繞提高地企黨建科學化水平的目標,從體制機制上入手,促進企業黨建和地方黨建深度融合,形成了“六共”機制。一是共謀轉型思路。在轉型壓力面前,地企黨組織共同研討制定全縣的轉型發展方向,確立了改造提升煤焦、電力、冶金、建材四大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煤化工、精細化工、煤電化工、清潔能源、煤機制造五大新興產業的發展戰略。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建設的智能物流園區,集煤、電、路、化于一體,總投資25億元,致力于打造高效、環保、安全的物流園區。二是共興地方經濟。2011年以來,在宏觀經濟下滑的不利形勢下,地企聯合工委積極鼓勵駐左企業黨組織和農村基層黨支部發揮模范帶動作用,開展了“黨員示范工程”、“黨員身邊無事故”等活動,培養出一大批積極分子和模范黨員,他們現已成為企業生產發展的中堅力量。在“五一”勞模表彰會上,左權縣重點表彰了一大批駐左企業的黨員干部,進一步提高了駐左企業黨員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了企業發展。三是共促農民增收。作為貧困縣,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增加收入是縣委、縣政府的第一任務。為此,地企聯合工委引導大企業在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幫扶農村大力發展核桃種植、農副產品加工等富民產業,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促進了農民增收。四是共創發展環境。在硬環境上,政府和企業共同投資,實施了一大批綠化美化、農田水利、道路交通、通訊設施等基礎設施工程;在軟環境上,先后實施了“寧靜入企”、“送法入企”等工程,營造了“重商護商”的良好氛圍。五是共辦社會事業。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全縣的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改善了人民生活條件。汾西瑞泰公司出資800萬元援建石匣鄉竹寧村,鋪開了道路橋梁、村級衛生所、文化圖書室和集體浴室等項目建設,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王君省長的充分肯定。六是共樹文明新風。地企聯合工委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地企文化交流活動,不斷豐富地方群眾和企業員工的文化生活,樹立健康風尚,形成了地企攜手共進的良好氛圍。
左權縣地企聯合工委的典型做法受到晉中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晉中市委書記張璞三次在大型會議上,給予了左權地企聯合工委高度評價,在晉中市第三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要在全市借鑒推廣左權縣的經驗和做法。在探索實踐、總結經驗的過程中,左權縣委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創新是發展的靈魂。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創新”是地企聯合工委在工作中收獲的最重要的啟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和企業自身發展情況的不斷變化,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會不斷出現。如何應對挑戰?唯有“創新”二字。可以說,地企聯合工委就是創新的產物。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成立地企聯合工委,沒有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思想、創新的手段就不會做好這項工作。唯有不斷創新,對已有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行為方式等不斷進行變革、完善和超越,才能有效地推動企業黨建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二)務實是成事的根基。務實就是根據實際情況的發展變化,來決定工作策略、調整工作舉措,發現什么問題就研究什么問題,碰到什么矛盾就化解什么矛盾,出現什么癥結就破解什么癥結。左權縣以地企聯合工委來推動黨建,在務實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成立這個機構是從左權縣當前經濟社會和駐左企業發展實際出發的,是符合中央、省委、市委的有關精神的;另一方面,機構成立之后,左權縣堅持“黨建項目化”工作方式,把黨建工作中務虛的東西變成具體的東西,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比如說幫助駐左企業解決與駐地之間的矛盾、糾紛,舉辦形式豐富的活動,建設廉政基地,加強地企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等等,這些工作都收到了很好的實效。今后,無論是開展地企聯合工委工作,還是推動企業發展,都要堅持科學的態度和務實的精神,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探索和總結破解難題的方法,努力創造更多的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工作業績。
(三)服務是永恒的主題。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所有工作的出發點,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雖然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手段在發生變化,但服務的主題永遠不會變。左權縣無論是成立地企工委,還是加強企業黨建,不管背景如何,模式如何,說到底都是為了服務——服務黨員、服務員工、服務企業、服務經濟建設、服務社會發展等。只有永遠把握住服務這一主題,永遠堅持好服務這一主題,才能贏得方方面面的肯定和支持,才能使地企聯合工委的工作永遠保持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