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建軍
“把脈”才能分析病情,查出病癥;“對癥”才能抓住病理,解除病痛。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查擺問題是前提,解決問題是關鍵,人民滿意是目的。“治治病”能否做到不“誤診”、祛“病根”,是對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政治覺悟的一次“過關”考驗,是對個人品行、能力素質的一次“通關”檢驗。
然而,當前有些單位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卻變了味:對上級放“禮炮”,對同級放“啞炮”,對自己放“空炮”,對剖析錯誤思想根源“蜻蜓點水”,卻苦心于委婉措辭,以批評之名行溜須之實,將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吹捧與自我吹捧;有個別同志在黨章規定、作風要求、群眾期盼的“正容鏡”前,濃妝艷抹掩瑕疵,文過飾非藏問題,導致比照形象失真、查找問題失準,直接影響了民主生活會的質量。
恩格斯曾經說過:“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說清問題是前提,解決問題是目的。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各級領導干部要抓緊解決,做到不漠視、不淡化、不回避、不推卸,敢于正視、敢于糾正、敢于擔當。這樣才能準確地掌握病情,作出正確的診斷,開出管用的藥方。
抓對方子用對藥,才會發揮療效。病癥找到了,就要敢下猛藥;穴位找準了,就要果斷扎針。要堅持開門搞活動,查擺問題讓群眾把脈,剖析問題向群眾公示,解決問題由群眾評判。既要揚正氣,釋放正能量,又要剎歪風,起到警示作用。
頭雁展翅,群雁高飛;頭雁偷懶,群雁全散。黨風政風民風,就看“一把手”帶啥頭、吹啥風。領導干部不管在社會上,還是人群中,都備受矚目,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社會風氣,都有著引領示范作用。因而,領導干部要遠離急功近利、虛假漂浮的作風,始終保持艱苦奮斗、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敢于“亮劍”、敢當“包公”、敢唱“黑臉”,切實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膽識體現在“敢干事”上,把能力運用在“會干事”上,把力量凝聚在“干成事”上。進一步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治治病”難在藥到病除,貴在不再復發。所以,要既治已病,又治未病,建立防病治病、祛邪扶正的長效機制,徹底清除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唯此,黨員領導干部才會神清氣爽,我們黨才能風清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