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任玉梅 圖Ⅰ本刊記者 張 麗
(責任編輯/喻 丹)
“貴州的發展必須以農業為基礎,特別是政府應大力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社,這樣既能促進農民增收,又能帶動他們就業、創業。”1月26日,貴州“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唐瀟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唐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從一個“農民工”,到身家上億的企業家,23年來,身份的轉變并沒有改變唐瀟對家鄉的關注。“我是農民的兒子,我迫切希望貴州的農業能夠快速發展。”他說。
1990年初,19歲的貴州省三穗縣農民唐瀟穿著黑布鞋,踏上南下深圳的火車。那時,兩手空空的他,兜里懷揣的除了一張火車票,就只有“滿腦子的創業夢”。
初到深圳東莞,他的一腔熱血很快便遭遇現實的“冷水”:“沒想到找工作那么難!一連找了九家工廠,都只要女工。”
直到問到第十家工廠海峰玩具廠時,他終于憑高中學歷,得到自己人生中第一份工作——車間主任助理。“說是助理,其實就是打雜的,掃地、搬運貨物,什么雜活都做。”
雖然很辛苦,每月工資也僅有150元,但對于抱著“只要有活干就好”想法的唐瀟來說,他依然很慶幸自己能找到這份包吃包住的工作。
半年后,唐瀟跳槽到杰興模具廠,月工資漲到350元,但工作依然辛苦,“最累時,一天要扛50到60塊模具,每塊模具重達100多斤”。正是在這里,唐瀟開始接觸到模具并對其萌發了強烈興趣。“我發現生活中的一切東西都離不開模具,大到飛機、小到紐扣的生產都要用到模具。”
一個月后,唐瀟被轉為學徒工,跟著從臺灣來的師傅學習模具制作。他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為了更快掌握模具制作知識,他幾乎每天都會主動要求加班,常常從早上八點干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但他卻“不覺得辛苦,因為再累也比在家干農活強”。
一年后,唐瀟成功地拿到別人需要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拿到的高級專員職稱,并跳槽到另一家模具廠。在這家工廠,他足足待了3年,學到了模具行業所有的高難度生產技術。
1993年8月,唐瀟被一家專門制作鞋底、鞋墊的工廠“挖角”,成為一名業務開發主管,月薪漲到1800元。但讓他最高興的,還是“自己成了一名管理者并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
唐瀟只在這家工廠待了一年,就信心滿滿地辭掉了這份讓很多人羨慕的工作——他決心創辦自己的模具加工廠。啟動資金,是他4年來“每月只花50塊錢”攢下的3萬多元積蓄。
說是工廠,其實只是一個小作坊。在廠里,他既是老板,也是工人。“最苦時,我曾經一個人守在機床邊,兩天兩夜趕工,身邊只有礦泉水和面包。”
正是憑借著這種刻苦勤奮以及過硬的技術、誠信的經營,此后19年間,唐瀟逐漸步入事業發展的快車道,相繼開辦了東莞永豐模具廠、東莞順風運動器材廠、昆山順風運動器材有限公司、唐瀟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東莞順風休閑運動用品有限公司。2010年,他又投資2000多萬元,在印度尼西亞創辦了永豐實業有限公司。
“其間幾乎沒遇到什么困難,即使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都沒影響到我的公司。因為我是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往前走的,而金融危機只會摧毀那些根基不牢的公司。”
在公司發展中,唐瀟非常重視自主品牌的研發。1994年底,他研發出一套制作鞋墊模具的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空白。“這種模具原來只有臺灣和國外能制作,生產周期加上來回運輸的時間,至少要一個月。我研發出這套技術后,大大降低了模具的生產成本,并使生產周期縮短一半。”唐瀟說。
2005年,唐瀟研發的一系列保健活動鞋墊獲得國家專利。
技術的創新,為唐瀟帶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客戶和知名度。“阿迪達斯、耐克、美津濃、彪馬等國際知名品牌,都是我的客戶。以前我們公司產品的價格比國外同行便宜,后來比他們貴,但客戶仍愿意和我們合作,這是因為19年來我們一直結合客戶的需求不斷創新。”
如今,唐瀟的永豐模具廠已成為中國內地同類鞋模企業中的“老大”,所生產的模具遠銷海外多個國家。他名下的公司,總資產已突破一億元。
成功的喜悅,并沒有沖淡這個農民兒子血液中的質樸。他將“農民”二字深深刻進心底:“我永遠都是農民的兒子,我要盡我所能回報家鄉,回報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在唐瀟的公司,有200余名員工都是來自貴州的老鄉。其中大多數人現在已經成為公司的業務骨干。“都是我們自己培養的。”唐瀟頗為自豪地說。
與此同時,公司還成為培養創業者的“學校”。“先后有100多名員工學到技術后,開辦了自己的公司。現在一見面,他們都稱呼我為‘校長’。”
在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后,唐瀟把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了家鄉的“弱勢群體”。2005年,他成為三穗縣第一個“春暉使者”,開始踏上公益之路。
此后,他先后捐資26萬元,修建了三穗至坪茶的公路、坪茶小學圖書室以及款場鄉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站。在他的帶動下,三穗籍“春暉使者”胡德芳、陸德堂等紛紛為三穗縣的交通、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希望工程捐款捐物。
從2009年起,他開始每年資助貴州和湖南的10多個孤兒讀書。逢年過節,他都會專程去看望他們,送去生活用品,幫他們打掃衛生或修葺房屋。在他看來,除了捐錢,“精神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溝通,對孩子們都很重要”。
他還在自己的母校三穗縣坪茶小學設立了“唐瀟春暉獎學金”,每年拿出1到2萬元錢獎勵成績優異的學生和敬業奉獻的優秀老師。
2008年、2010年,唐瀟先后兩次被評為全省“優秀春暉使者”。
在傾情參與“春暉行動”之余,2007年9月,他成立了唐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建設三穗縣“東門一號”舊城改造工程。與此同時,他還創辦了貴州省天道實業有限公司,發展綠色農業。
在唐瀟看來:“農業項目雖然投入大、收效慢,但在推動發展、助農增收上卻不可或缺。”
2012年7月,唐瀟與錦屏縣政府正式簽訂項目投資協議,啟動萬畝精品水果綜合示范園項目。“這個項目總投資1.5億元,通過引進日本、臺灣等地的先進技術和良種,我們有信心打造出一個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融精品水果種植和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水果綜合示范園。”唐瀟說。
作為一名來自實業界的省十一屆及十二屆人大代表,唐瀟非常關注今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招才引智”的相關論述:“貴州在發展上,不僅缺資金投入,更缺乏相關專業人才。我認為,在人才的引進上,我們不僅應引進院士、專家等高端人才,同時也迫切需要引進一些長期在外企工作、有很好的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的‘白領’或‘藍領’人才。”
近年來,貴州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力度逐年加大。但唐瀟認為:“與其把資金和資源投入到某一個企業,不如投入到做銷售渠道、市場或品牌上,把渠道做寬、市場做大、品牌做強。這樣,即使一個企業垮了,政府還能繼續扶持其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