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創珍
1942年8月的一天,延安邊區政府在禮堂里召開干部大會,討論征糧問題。外面下著暴雨。突然,一串串炸雷,震耳欲聾。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坐在木柱旁邊的延長縣縣長劉彩云就被雷電擊死。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一個老百姓說:“雷公沒有眼,為啥不劈死毛澤東?”當即,這個老百姓就被抓了起來。毛澤東知道后說:“此人與我素不相識,既然罵我,定有原因。”便派身邊的同志了解情況。原來是邊區政府征收19萬擔糧食,超過了邊區人民的承受能力,群眾有意見。毛澤東知道原委后,作了三點指示:一是放人,二是減少征糧3萬擔,三是開展大生產運動。指示一下達,邊區老百姓拍手稱快。
毛澤東聽罵后,不但沒有暴跳如雷,懲治罵者,反而從自身找原因,制作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時下,某些領導干部也在大會小會上讓群眾提意見,但群眾的意見一旦用辭過激,或者僅僅是擊中要害,輕者還“解釋”,重者臉色“突變”,特贈“小鞋”、“拖鞋”、“草鞋”數雙,讓其下基層、搞調研、退二線、靠邊站,且伴以這事拖、那事卡。還美其名曰:“革命戰士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作為領導干部,應從毛澤東聽罵中得到如下啟示:
關心與愛護。群眾向領導提意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說不說、說到什么程度、在什么范圍說、如何用詞、利弊大小反復掂量,目的是對領導的關心與愛護。作為領導,要深深懂得“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深刻道理。
腐蝕與滲透。有些人曲意奉承,專揀領導愛聽的話說,專揀領導愛見的事做,工作不思進取,專會“吹喇叭”、“抬轎子”、溜須拍馬。對此,領導干部不要得意忘形,要充分認識到它潛在的危險。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頭腦不清醒,在錯誤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滑下去,就會“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考驗與檢驗。領導干部不論職務高低,只要開展工作,就不可能沒有錯誤。有了錯誤,就難免會有人提意見。對提意見者是積極鼓勵、獎勵重用,還是假公濟私、打擊報復?周圍群眾最清楚。
領導干部要廣納良言,善于聽取不同的聲音,從中擇良言、履善行,用實踐去檢驗,用事實去證明。只有這樣,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