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軍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生活工作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承受的壓力也愈來愈大,有些人的保健意識差,導致身體出現“亞健康”狀態。同理,思想“保健”跟不上,也難免會蛻化變質。
面對多元的利益、多樣的觀念、多變的思想,沾染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少數領導干部面對誘惑就“氣短”,見到金錢就“手軟”,遇見美色就“沖動”。這種癥狀就是典型的精神“亞健康”狀態,是思想“保健”缺失留下的“后遺癥”。
從事“高危職業”的領導干部,思想“保健”,既是“防病”之策,也是政治韜略。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對一個領導干部而言,這個“根本”和“源泉”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每一個共產黨人,都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才能不偏離人生“軌道”,保持從政為民的“航向”,挺直“精神脊梁”,始終走正路、干正事。
其實,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古人云:“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之所以滑向違法犯罪的泥潭,大都是忽視思想“保健”,從享樂開始。所以,不論官大官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給自己加個“緊箍咒”,思想上架起一條“高壓線”,生活上筑起一堵“防護墻”,唯有如此,才能給自己為官清正多上一道“保險杠”。
貪欲是人性的弱點。貪腐和吸毒一樣,開始吸上一小口,飄飄然;再想打住,渾身細胞都刺癢;直至無法遏制,欲罷不能。主觀上忽視自我“保健”,客觀上缺乏監督,就會一步一步瘋下去、爛下去、壞下去,直到徹底毀滅!任何人把握不住個人小節,往往就“從惡如崩”出大事,這樣的教訓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論當年的胡長清,還是現在的劉志軍,莫不如此。貪官的“前程”,必是由“上臺”到“下臺”、由做官到坐牢,一味地撈“票子”就會把自己送進“籠子”,乃其罪使然,但令人深省。
三國時期的劉備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積少成多,小善就成大善。為官從政,既要講善行,更要有善念,那就是分清政策規定,理清辦事規程,認清違規后果。這樣,靈魂才不會浮躁,步子才不會亂套,始終心有定見、行不越矩。為官從政,只有心不貪,嘴不饞,手不伸,才能清正廉潔,干凈做官,形象才會好,威信才會高。
一個黨員領導干部過去修養好,不一定將來修養好;前半輩子修養好,并不意味著后半輩子也能修養好。思想“保健”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曲;沒有完成時,只有持久戰。
為官者要把住自己的貪欲,就要常自警、慎思量,讓思想“保健”理性控制欲望,“非理之財莫取,非理之事莫為”。唯有“慎獨不自欺”,自律不松懈,以“禍患常積于忽微”的憂患之心,謹慎對待小事、小節,才能防微杜漸,才能時常拿起剪刀,把多余的欲望“修剪掉”,神清氣爽工作,一身正氣為民。
當各級領導干部真正把他律轉化為自律,把外在約束轉化為內在自覺時,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就擁有了強大持久的動力支撐,領導科學發展加快實現中國夢就會步入新的起點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