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 煒
案例簡介:
劉某是某市城區派出所民警、黨員。2003年12月,劉某的朋友張某(劉某所在派出所轄區內某賓館的承包人),因經營資金周轉困難向劉某借款2萬元,月息20%,利息按月支付。至2004年5月張某還清本息。2004后6月,張某又向劉某借款2000元,月息50%,至2004年8月還清本息。劉某兩次借款給張某共獲得高額利息13000元。2005年1月15日,群眾向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舉報張某經營的賓館從事色情活動,“110”指揮中心指令劉某所在派出所出警查處。劉某得知該警情后,當即給張某打電話通風報信,致使警情泄露,未能查獲,群眾議論紛紛。
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劉某以遠遠高于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4倍的利息借款給張某,謀求超高額利息的行為,是一種高利借貸,違反了國家有關金融管理法規,應以其他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違紀定性。其向張某通風報信的行為泄露了警務工作秘密,應以瀆職行為認定。對劉某的兩種違紀行為應合并處理。
第二種意見認為:劉某高息借款給張某不屬于高利借貸,從形式上是一種非法金融業務活動,而實質上是張某借機向劉某施以恩惠。正是由于劉某收受過張某的好處,在張某的賓館出現麻煩時,劉某予以回報,將警務秘密報信給張某,致使出警失敗。因此本案對劉某應以徇私舞弊定性,高息借款可作為加重情節處理。
評析意見:
一、劉某高息借款給張某,是否屬于違反有關金融管理法規的高利借貸,是本案能否構成其他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違紀的關鍵。國務院《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第四條規定:“本辦法所稱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是指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擅自從事的下列活動:1.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2.未經依法批準,以任何名義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非法集資;3.非法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票據貼現、資金折借、信托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外匯買賣?!北景傅那闆r是:從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間的僅半年多時間內,張某向劉某兩次借款,本金僅為22000元,而后歸還利息卻高達13000元。與同期國家金融機構的借貸利率相比高出十倍以上,比民間私人借貸也高出兩倍以上。再從劉某出借資金的對象來看,僅張某一人,出借的資金數額僅此一筆。而張某借款的對象僅劉某一人,超高息還款的對象也僅劉某一人。這就說明,劉某的行為既談不上“非法發放貸款”,更不是“非法集資”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與上述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種種表現均不相符,不屬于違反金融管理法規的行為。究其實質而言,由于劉某是公安派出所民警,負有維持一方治安、查處違法亂紀的職權。張某正好是劉某所在派出所轄區內的賓館負責人,日常經營當然離不開劉某的“關照”,于是以“資金周轉困難”為借口向劉某借款22000元,再加倍償還本息,平時打好基礎。劉某對張某這位“朋友”的“高息”還款當然也心照不宣。于是便出現了“借款還息”的前奏曲??梢?,該高息借款行為不屬于違反金融法規的性質,不能以其他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違紀認定。
二、“瀆”者,輕慢、不敬、褻瀆?!盀^職”,即不盡職,在執行任務時犯嚴重過失。我國《刑法》第九章專門規定的瀆職罪,包括第397條至419條的23個條文33個罪名。從概念上講,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公務活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妨害國家管理活動,致使公共財產或者國家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黨紀處分《條例》第十二章規定的失職、瀆職違紀,從第127條至139條共13個條文31個違紀定性。是指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對公共財產具有經營、管理職責的特定人員中的黨員,在工作中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甚至在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給黨、國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財產造成較大損失,依照黨內法規應受黨紀追究的行為。
其違紀、違法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具有特定身份的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或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中的黨員、干部才能成為主體。
主觀方面有故意,有過失。
侵犯的客體是黨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公司)和集體企業(公司)正常的管理、生產和經營活動。
客觀方面表現則如上所述,包含33個犯罪行為和31個違紀行為的具體表現。這就表明,瀆職是一類違紀或犯罪行為的總稱,而不是針對某一個具體違紀或犯罪行為的定性名稱。因此,將劉某向張某通風報信以瀆職違紀認定的意見是不正確的,沒有真正反映出該違紀問題的實質。
三、“徇私”是指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拔璞住保从闷垓_的方式做違法亂紀的事?!搬咚轿璞住奔粗感袨槿顺鲇谒叫脑谛惺孤殭?、履行職責活動中弄虛作假,濫用職權或者故意不履行職責的行為。
黨紀處分《條例》第127條第二款規定的徇私舞弊違紀,是指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中的黨員,徇私舞弊,致使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公共財產造成較大損失的行為。
侵犯的客體是黨和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
主體是特殊主體。
主觀上是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后果,但為了徇私情、謀私利,仍故意實施之。
客觀方面表現為徇私舞弊,致使黨、國家和人民利益及公共財產造成較大損失。具體來講,“徇私”指徇私情私利,如貪圖財物,討好上級,照顧親友,或者袒護、包庇親友等?!拔璞住奔慈缟纤觯趶氖鹿珓栈顒又袨E用職權、弄虛作假,或故意違反職責等?!拜^大損失”,包括經濟損失、人員傷亡、工作損失,以及使黨和國家的形象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等?!吨腥A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三章第22條規定:人民警察不得有“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等違法違紀行為。劉某身為公安某派出所民警、黨員干部,本應嚴守紀律、秉公執法,卻在接到“110”指揮中心查處張某所經營賓館指令后,出于和張某的朋友關系,尤其是張某對自己“高息還款”的私情,故意違反警察職責和法律規定,當即通風報信,將這一警務秘密電話告知張某,使賓館早有準備,致使警情泄露,造成出警失敗及不良社會影響等后果。劉某的行為侵犯了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的正常管理活動,符合上述主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及客體諸要件。因此劉某的行為應以在警務工作中徇私舞弊違紀認定,其接受的“高息還款”應作為處理時的加重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