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特邀嘉賓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調研組
和諧勞動關系:困局與破題
□ 本刊記者
■特邀嘉賓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調研組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的基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仍處于勞動關系矛盾的多發期和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任務十分艱巨。
新聞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健全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近年來,浙江省大力倡導企業與勞動者雙方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加強執法監督與維權幫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抓、工會推動、多方配合、企業和職工積極參與的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格局。
□近年來,我省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過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有調查顯示,長期以來,非公企業快速發展,經濟業態不斷完善,但在民主管理工作方面基礎薄弱。您認為應如何推進非公企業的民主管理工作?
■針對我省非公企業主要是小微型企業,企業數量多、人員流動性大、用工不規范、勞動爭議多、管理水平相對低下等特點,著重推行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制度。如臨安市分別在全市電線電纜、綠色照明、精密元器件、五金工具、餐飲五大行業建立了職代會制度,涵蓋了全市90%的企業。寧波市鄞州區古林鎮以村為區域,開展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組織區域職代會,達到了全鎮企業民主管理制度落實全覆蓋。
□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可以說是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保障和維護廣大職工合法權益的有效實踐。浙江省在這方面實施得如何?
■我省積極推動公司制企業建立與法人治理結構相適應的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明確要求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產生和罷免必須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通過。與此同時,加大推進工會主席進入董事會、監事會的力度,從源頭參與企業決策,提高協調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實效。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省工會主席作為職工代表進入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有7215人。
□研究表明,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如得不到及時妥善處理,很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從浙江省的實際情況來看,應該如何做好勞動爭議糾紛的調解、仲裁和訴訟工作?
■關鍵是要提高案件的調解率,提高辦案的實效,減少勞動關系的不和諧因素。浙江的經驗和做法是,在鄉鎮(街道)、村居(社區)建立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努力將爭議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而在仲裁方面,勞動仲裁機構以“快立案、快結案、辦好案”為工作原則,及時有效調解或裁決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如永康市勞動仲裁組織入駐到勞動爭議聯合調處中心,實行“調裁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勞動爭議糾紛訴訟案件處理方面,各地基層法院設立了“綠色通道”,通過簡化程序、降低訴訟門檻,為勞動爭議當事人提供便利。
□有調查顯示,現階段,許多企業職工往往只關心手上能拿到多少收入,而不考慮相關的民主權利和社會保障。因此,在實踐中,諸如勞動合同鑒定,社會保險繳納等工作就顯得十分薄弱。
■確實是這樣。有的職工認為,最重要的是工資多少,能不能按時發到手上,至于簽不簽合同,搞不搞民主管理,與自己關系不大,有的還認為簽了勞動合同,繳納了社會保險,反而減少了現金收入,因而對于簽訂勞動合同的熱情不高,甚至有些抵觸情緒。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不可否認,目前,各地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相關法律法規執行不規范的問題。您如何看待?
■這一問題不容回避。現實中,有的企業為了應付勞動監察機構的檢查,簽訂勞動合同形式化,內容不規范,條款不完整。如勞動合同文本中沒有企業與勞動者雙方的簽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工資條款約定不明或者沒有約定,設置違約只有職工賠償、沒有企業責任的霸王條款等。有的企業片面地把征求職工技術創新意見作為民主管理的全部。有的企業即使建立了職工代表大會,但重程序不重內容,民主管理質量大打折扣。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新法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明確規定勞務派遣工享有與用工單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權利。而前些年,勞務派遣市場可謂亂象叢生。有調查數據顯示,勞務派遣工工資水平僅為同類崗位固定工的一半甚至1/3,福利差異大或基本沒有。當前,浙江省勞務派遣用工的情況怎樣?
■目前,我省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使用勞務派遣工的情況較多,許多企業已經突破了法律規定的“臨時性、輔助性或者可替代性”用工要求,特別是在移動、電信、電力等大型國有企業,已經把勞務派遣工作為一種普遍性的用工形式。
許多勞務派遣企業和使用勞務派遣工的用工單位在集體協商、民主管理時,都將勞務派遣工排除在外,違法濫用勞務派遣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權、社保繳費基數不足等侵權情況普遍存在,勞務派遣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自身維權能力比較脆弱。
□近年來,一些損害勞動者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勞動糾紛案件居高不下,一定程度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您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
■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關鍵是要保障他們的合法權利。職工有訴求,有意見怎么辦,需要有一個溝通機制,不然就會是一種對抗。因此,在實踐中,要充分保障職工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要進一步暢通職工訴求的表達渠道,強化勞動爭議調解機制,健全調解組織,充實調解力量,完善調解方式,發揮調解作用,避免激化矛盾,把勞動爭議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應該從哪些方面來推動和保障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
■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強組織協調,落實工作責任。進一步強化人力社保部門的執法責任,加大推行企業民主管理和集體協商合同的工作力度。工會、法院、工商聯、企聯等部門要充分履行各自的職責。其次,強化執法監督,維護合法權益。要加大對不按規定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不按規定支付勞動報酬和繳納社會保險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對勞務派遣工使用的監督,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企業濫用勞務派遣工的現象,真正實現勞務派遣工與本企業職工同工同酬、同工同權。第三要提高工會履職水平,努力解決鄉鎮(街道)等基層工會編制、經費困難,解除企業工會負責人的后顧之憂,把工會法賦予各級工會的職權落到實處,真正使工會成為“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成為職工的“娘家人”。第四,完善相關制度,建立長效機制。要積極探索完善社會保險全省統籌機制,推動社會保險全國統籌,努力消除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后顧之憂,切實保障勞動者切身利益。
此外,要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他們與企業方談判與參與民主管理的能力水平。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要求融入現代經營管理制度之中,從而增強企業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關鍵是要保障他們的合法權利。職工有訴求,有意見怎么辦,需要有一個溝通機制,不然就會是一種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