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大為呼應百姓喝上干凈水、放心水的期盼,向全省8.5萬名人大代表發出“動員令”:“關心母親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盡代表職責”,共同打一場治水的人民戰爭。8.5萬名人大代表,就是8.5萬個行動堡壘。人大代表的行動,令全社會為之欣喜、為之振奮。
近些年的人代會上,不斷涌現出來自各個戰線的“無畏代表”、“直言代表”、“放炮代表”。他們或為百姓疾苦傾情呼吁,或就民生問題追根究底,或對社會弊端無情解剖……充分彰顯人大代表勇于發聲、敢于碰硬的應有風骨。
令人遺憾的是,與人代會上的表現相比,閉會期間代表的履職狀況,與選民期待相去甚遠。選民反映,有問題找不到代表,即使找了也無濟于事。以至于有人說,代表履職好比江河之水,在“兩會”這個“汛期”波瀾壯闊,一旦過了“汛期”,就風平浪靜,代表集體失語。
人大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是人民意志和利益訴求的集中表達者,代表人民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這就要求人大代表不能滿足于做“會議代表”、“隱形代表”,在人代會上點個卯,亮個相后,就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人大代表工作和生活在百姓中間,具有根植人民的天然優勢,是聯系群眾的“潛水艇”,匯集民意的“千里眼”,集中民智的“主渠道”。在服務群眾、表達民意方面,理應更多看到代表的身影、聽到代表的聲音。
當前,省委、省政府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先后打出了治水工作的一系列組合拳,以此倒逼經濟轉型升級。省人大常委會主動服務省委治水戰略,第一時間開展“關心母親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盡代表職責”主題活動,動員全省8.5萬名各級人大代表共同打好治水的人民戰爭。
動員令發出后,我們欣喜地看到,各地人大代表正以實際行動做出表率。在衢江區,代表們忍痛在自己頭上動刀,帶頭關閉涉污養殖場,保護“城市水缸”;在義烏,代表們爭當“監督河長”,頂烈日,下溪頭,查問題,提建議,帶動全市200萬市民創建“碧水商城”……代表提議,代表推動,代表帶頭,代表監督,在這場治水的人民戰爭中,代表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治水倒逼轉型升級得到有序推進。
代表在閉會期間作用發揮得如何,關系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整體功能的發揮,更關涉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人大代表固然要加強職務意識與責任意識,各級人大也應當為代表履職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在這方面,一些地方人大做了難能可貴的探索。
溫州市人大創新載體,在重大專項監督活動推行監督團制度,激活了代表履職積極性;溫嶺市建立代表工作站,架起了常態化的“民意直通車”;椒江區委派人大監督員,使人大監督權行使得更直接、更到位……各項代表工作制度的升級完善為代表履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讓廣大民眾感受到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強大生命力。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轉型關鍵期,對代表履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期待,全省8.5萬名各級代表以治水治污活動為契機,真正做到服務“全天候”,履職“不打烊”,為人大代表閉會期間如何更好履職,提供示范和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