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軍
長居海島的人,每天出行前都必看氣象預報,要不然不僅可能回不了家,還可能因此遭遇不測。與陸上的居民相比,他們更需要準確、全面的氣象信息服務。
長期從事海運工作的舟山市人大代表陸均如對此深有體會,在他看來,完善的氣象預報和服務,正是海島居民最迫切的民生需求之一。

根據規定,如果所在海域海面風力達到9級以上,所有途經此海域的船只一律停航。
早在2002年之前,整個舟山海域僅6個測風站,平均間距75公里左右。這意味著,一個測風站如果測出風力為9級以上,那附近海域都將被停航。可事實上,舟山沿海風力分布不均勻,不同海域風力差異很大,很多停航區域的風力根本沒到9級。這一現狀,既給當地群眾和外地來舟山旅游的客人帶來不便,也阻礙了舟山旅游業的發展。
自2002年以后,這一現象得到了改觀。舟山的自動測風站從當初的6個增加至如今的70多個,站間距離從原來的75公里左右,縮短至10公里左右。
舟山市氣象局氣象服務中心主任李曉麗說,這一變化離不開舟山市人大代表陸均如的強力推動。她清楚地記得,2001年下半年的一天,當時她還在舟山海洋氣象臺上班,剛當選舟山市人大代表的陸均如找上門,向她述說了當時由于舟山海域測風站過少,致使一些處于可行駛風力區域的航線也被迫停航,嚴重制約了航船在航率的情況。陸均如說,以他當時所在的舟山海星輪船公司為例,普陀山至上海的客運航線每年要停航2個月左右,暫且不論每航次8萬元左右的停航損失,更重要的是給進出海島的客人造成不便。
李曉麗心里明白,陸均如所說的風力差級問題,其實在當地海運界是盡人皆知,可一直沒人像他那么認真對待過。舟山市氣象局領導非常熱情地接待了陸均如的來訪,并安排相關工作人員幫他一起收集、比對相關數據資料。
自那以后,陸均如又多次乘船對不同海區的風力進行實地考察,去不同海運企業查找歷年來的航海氣象檔案資料。2002年初,在舟山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他以詳盡的數據分析為背景,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在舟山重點海域建設自動氣象站的建議》。
“該建議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李曉麗說,這個建議直接推動舟山市開始了大規模的測風站建設。
領辦該建議后,舟山市氣象局立即制定了測風站建設計劃,當年5月便完成了重點海區和主要航線(航區)附近島嶼的測風站選址工作。“大約半年時間,小洋山、大魚山、鼠浪島等沿線島嶼的測風站就建好了。”陸均如回憶道,這些測風站建好后,海事部門就根據航線海域實際風力簽證通行,僅普陀山至上海一條航線的停航率就減少了50%。
目前,舟山海域除了自動測風站數量翻了數番,站間距離縮短了不少,由氣象部門進行點對點服務的航線也從原來的3條,增加至如今的27條。
“陸均如是個難得的認真代表,更難得的是,他能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關注氣象。”李曉麗由衷地敬佩這位海島群眾的貼心人。
除了大風大浪,大霧也一樣影響海島群眾的出行。據統計,有70%以上的海上交通安全事故是由海霧引起的。有一次,舟山海峽汽車輪渡公司一渡輪航行至大貓島附近海面時,突遇大霧,渡輪被迫拋錨,直至當日下午大霧才漸漸消散,所幸期間沒其他船舶經過該航道,否則極易發生海損事故。但當時在渡輪上的300余名旅客,被濃霧鎖在海上達數小時之久,擔心、著急自不待言,事后仍難免心有余悸。
陸均如從氣象部門了解到,舟山年平均霧天數為50—110天,海霧持續時間最長可達4天,且舟山海霧分布局地性強、日變化大。隨著舟山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上交通日益繁忙,海上航行、作業船舶明顯增多,而且由于中日、中韓漁業協定生效后,舟山漁民捕撈作業范圍大大縮小,造成舟山海域航道、漁場擁擠,船只在霧天航行,極易發生碰撞和觸礁事故。
“如果能在船舶航行密集的主航道附近設置能見度觀測站,那該多好!”陸均如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有關專家的認可,只是能見度觀測站在國內高速公路的應用已初見成效,但從未運用到海島上。為此,在舟山市人代會上,他大膽地提出了《關于在舟山主航道建設能見度觀測站的建議》。
該建議引起了舟山市主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要求氣象部門根據突出重點、合理布局的原則逐步實施。目前,經過氣象部門的不斷努力,舟山海域已建成22個海島能見度觀測站,有效改善了舟山海域的交通狀況,減少了海上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率。
“當一個人把一項工作當成一份事業來做,那他對該項工作的關注肯定是全天候、全方位的。”作為一個已經當了12年的人大代表,陸均如這些年無時無刻不把履職責任掛在心上。
前兩年,他發現舟山的氣象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可氣象信息發布卻十分滯后,手機上收不到氣象預警信息,公共場所也沒有氣象預報欄,本地電視臺的氣象預報僅停留于簡單的字幕播報。
“這不利于平安舟山建設,不利于城市品位提升,更有礙于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在一次人大代表座談會上,陸均如手持《關于加強氣象信息發布工作的建議》,一一闡述信息發布平臺建設滯后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建議氣象部門、廣電傳媒、電信企業不斷提升氣象信息服務,第一時間向當地群眾和外地游客發布更具人性化的氣象資訊。
收到該建議后,舟山市氣象局立即籌建由廣電、報紙、網站、“96121”聲訊電話、手機短信等組成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其中手機短信服務范圍由黨政機關、各部門領導擴大至各鄉鎮船舶管理站長、各中小學校長等。
隨后,全市又先后安裝了55套氣象信息顯示系統,在一些人流較集中的區域安裝了58塊氣象預警信息顯示屏,以及39套氣象大喇叭系統。2011年12月31日,市財政耗資250萬元打造的氣象演播室也正式投入使用,使舟山市的氣象節目更加生動形象,內容也更加豐富實用,成了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一檔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