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杭民
據報道,投資千萬元的公園為了給五星級酒店項目“讓路”,尚未建好就被毀掉,記者在河南省新野縣采訪“毀公園建酒店”竟發現,短短3年多的時間,新野縣因重復建設毀掉的新建項目就多達5個,總造價超億元。當地群眾對政府的巨額浪費怨聲載道。
前幾天,《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一些地方出現“一任市長一張藍圖”的怪象,認為追求“任期政績”才是“算在自己頭上”的政治資本,接續前任的規劃豈不成了“為他人作嫁衣裳”這種錯誤思想,讓一些領導干部熱衷另賦新篇、重起爐灶。一些城市,一屆一個規劃,新城芳草萋萋、成為空城,那邊又開始大興土木、大拆大建!
殊不知,這樣的景象,在年財政收入僅有3.8億元的河南省新野縣,也是窮折騰得“淋漓盡致”。“燒錢”的“短命工程”這般囂張,說到底,還是因為即使這般瞎折騰了,也不會折騰掉官員的烏紗帽,反正用的是公共財政,折騰來折騰去,能把GDP折騰上去,升遷就是大概率的事情,怕啥呢?而更有一些居心叵測的官員,如果沒有這樣的瞎折騰,又怎么能中飽私囊趁機撈錢呢?河南新野縣的人民路改造成本翻了3倍多,事后當地一些官員因涉貪污受賄而鋃鐺入獄,恰恰是很好的例證。
而短短3年多時間,新野縣因重復建設毀掉的新建項目就多達5個,總造價超億元,更暴露出在城市規劃中民眾話語權、監督權的旁落。城鄉規劃法早就明文規定:“城鄉規劃報送審批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依法將城鄉規劃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新野縣早在2010年人民路改造時,當地群眾就曾對政府盲目的重復建設產生爭論。當地網站發起的網民投票中,九成以上網民都認為,人民路沒必要改造和升級,但群眾的建議沒能阻止人民路巨額改造工程。可見,在蠻橫的長官意志下,民眾對城市規劃的參與權、監督權,實在是可憐得很。
顯然,如果烏紗帽不短命,“短命工程”當然會無休無止地窮折騰、瞎折騰下去。如何從制度設計上最大限度根治“拍腦袋”決策、最大限度地避免“短命工程”?首先是要管好公共財政,實現決策的民主和透明,哪些錢應該花,哪些錢沒必要投,應該在人大監督的同時,實現公民的參與和監督,使政府決策更加科學和民主。
同時,更要管好領導干部的“官帽子”,盡早實現“工程短命、烏紗帽更應短命”的考核評價體系,徹底打破“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觀,使搞勞民傷財“短命工程”的官員“吃不了兜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