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無論是從經濟社會的實踐看,還是從企業公眾的呼聲看,下一步的改革都要從政府自身改革切入,特別是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能夠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遲福林說,要通過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事項,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按照市場優先和社會自治原則,凡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行業組織能夠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設定行政審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不再進行前置審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有一個過程,但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育,改革力度應當加大。(《經濟要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已成為當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金融體制改革,要把放寬準入擺在第一位。有關部門一再為民間資金進入金融市場設置障礙,擔心其帶來金融風險。在國有商業銀行已控制了絕大部分金融市場的情況下,在大批外資被允許進入國內的情況下,為民間資金開一扇門,能有什么危險呢?目前各類直接融資的利率一般在15%以上,這是實體經濟的項目和企業難以承受的。可見,拒絕民間資金進入才會真正帶來風險。當務之急,就是取消民間資金發起設立小型金融機構時必須由銀行法人作為主發起人并控股15%的限制。(《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