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南方“供暖難”,不妨試試多元化
“北方凍皮,南方凍骨”。今冬以來,全國平均氣溫創近28年來最低,南方地區氣溫持續走低,多數居民呼吁集中供暖:地雖分南北,人并無不同,為何北方人家有暖氣,時時如春,政府還有補貼;南方人就得忍著,或者自己想辦法?
網民“冰森林的魚”:之所以出現供暖的“南北差異”,主要就在于解放初制定的秦嶺淮河供暖劃界。但是當時制定這條線是基于經濟發展水平的考慮,而非實際需要。沒有暖氣的南方,比北方更冷,甚至連許多北方人都受不了南方的冬天。一旦出現冰雪天氣,南方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就更讓人“傷不起”。
網民“樂水”:在供暖這一民生問題上,顯然不能只算經濟賬。如今許多地方的經濟實力已經較為雄厚,讓老百姓溫暖過冬,當是題中應有之義。隨著技術的進步,南方集中供暖的起點較高,完全可以采取與北方完全使用煤炭的不同方式。
網民“瘋狂賽車”:在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大規模投入集中供暖工程,反倒不如在需要供暖的情形之下,將供暖工程的剛性投入省下,直接給居民發放寒冷補貼?,F在的居民家庭大多裝有冷暖空調,電暖設備,或者已接入天然氣,之所以習慣于用身體扛住寒冷,更多的原因是家庭經濟能力扛不住而已。一旦享受了政府補貼的陽光,寒冷的日子也將備感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