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杰
皇帝過度收受貢品,本身就是一種嚴重腐敗行為。官場上,送點小禮物,是人之常情。如果禮品價值過限,就是腐敗。同樣,按定制收受貢品,自是帝王維持正常生活的必須,但像晚年乾隆這樣毫無節制地收受禮物,當然就是犯罪了。
因為進貢之風的盛行,乾隆年間的官場上出現了“幫貢”一詞,即有權進貢之大臣令下屬幫助其“購買物件”,以“孝敬皇上”。這一新詞匯光明正大,而且十分光榮,頗有凝聚全體官員對皇帝的無比熱愛之義,實際上卻成了貪污腐敗的新方式。因為送給皇帝的禮物,從采購置辦到送進大內,往往過程不公開,賬目不清楚,云霧重重,機關多多。事實上,送到皇帝手里的一萬兩,可能意味著督撫們從州縣官員那里剝削了十萬兩,而州縣們則完全有可能從民間剝削了百萬兩。
事實上,乾隆晚年的數起貪腐大案,都牽出過背后的進貢問題。那些進貢最多最好最得皇帝賞識的大臣,后來多數都成了貪污犯。比如那個一年進貢十多次的閩浙總督伍拉納勾結串通屬下官員,貪污庫存銀八萬五千萬余兩進行私分。案發后,朝廷抄了伍拉納的家,抄出白銀四十多萬兩。乾隆皇帝的寵臣李侍堯是當時“優于辦貢”的代表之一。時人認為他是乾隆朝進貢之風興起的帶頭人:“(李侍堯)善納貢獻,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變,從風而靡。”這并非虛言。
李侍堯之所以如此熱衷“辦貢”,討皇帝喜歡固然是一個原因,而另一半的原因是進貢過程中,自己可以大肆向下屬攤派。而且,進貢后退回的寶物,他居然也納入自己的私囊。當時來中國的朝鮮使節風聞,“大抵侍堯貪贓中,五之三入于進貢”。原來,為了表示風度,臣下所進貢品,皇帝一般不會全收,只能擇收部分,其他要退回。這張貢單中,皇帝所收的只有十來樣,其他玉器、宋元古瓷、龍袍、紫檀寶座、琺瑯等74項數百件都歸李氏所有。山東巡撫國泰也是“進貢能臣”演變成貪污案犯的典型一例。國泰進貢成績之突出,連乾隆都曾夸其 “進貢為優”,“優于辦貢”。他進貢之勤快到了令皇帝有點煩的程度。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月初六,皇帝在山東巡撫國泰的貢折上批道:何必獻勤至是?今所貢才器都閑置圓明園庫,亦無用處,數年后爛壞而已。真成大笑話。就在此批發出僅三個月后,即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國泰就犯了案,原因是對下屬強行攤派,聚斂個人財富,致使山東通省虧空。七天之后,國泰即被賜自盡。
乾隆年間侵貪大案而與進貢有關者,除李侍堯、國泰、伍拉納外,還有浦霖、阿思哈、盧焯、恒文、良卿、方世俊、高樸、彰寶、王亶望、勒爾錦、陳輝祖、郝碩等無數大案,而這類敗露的大案充其量不過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整個官僚體系通過進貢這個借口直接汲取的財富,不知凡幾。進貢過程中的貪腐行為,不過是進貢諸多后果中最輕的一種。更為嚴重的是,皇帝對物欲不加節制的追求,給天下傳達了許多不良的信息。
第一個不良后果是官場奢侈之風的刮起。
乾隆晚年,社會風氣日趨奢靡。官場之上,官員們整日比的是誰家的廚子好,誰請的戲子高明,誰收藏的古玩稀奇。據說當時在江南一帶的仕宦社會中,人們有“三好”,即“窮烹飪,押優伶,談骨(古)董”。這也可以說是整個乾隆時代官宦、士人階層平日愛好的一個縮影。
進貢熱的另一個影響是官場上送禮之風的興起。
乾隆早年,對進貢送禮之弊察之甚詳。即位之初,他就規定,官場之上,不得以送“土特產”之類的名義給上級送禮。皇帝說:“持廉之道莫先于謹小慎微,督撫為一省表率,既收州縣土宜,則兩司、道府之饋遺又不可卻,而州縣既送督撫土宜,則兩司、道府之饋送又不可少,層屢遞及,督撫之所收有限,而屬員之費不貲。”然而,晚年皇帝自己公然需索重禮,對自己早年這個規定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官場之上請客送禮之風迅速升溫。章學誠說:“印官上任,書役饋送輒數萬余,督撫過境,州縣迎送必數千金。”
乾隆晚年,官場上無錢不辦事。王亶望就官甘肅時,全省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一千見面,二千便飯,三千射箭。意思是說,送一千兩銀子給王亶望不過能見上一面;送兩千兩銀子,王大人賞臉的話,有望留吃一頓便飯;送三千兩銀子,王大人高興,會和送禮的人一起拉拉弓,射射箭,練練騎射,以示關系更近一層。從見面到吃飯再到一同玩一玩,表明和掌管全省錢財物大權的布政使的關系一步步拉近,而主導這種關系遠近的砝碼就是白銀。
當代官場上有兩個怪現象——辦事處現象和司機現象,這似乎是新生事物,其實在乾隆年間早已經存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布政使王亶望冒賑案發,就揭露出一個新的職業:“坐省長隨”,就是把“貼身長隨”派去做駐省城的聯絡員。據后來接任甘肅布政使的王廷瓚說,王亶望在任時,令各下屬州縣專派出自己的貼身“長隨”守候在省城,建立“辦事處”。這些人在省城,就專門負責與王的家人交朋友,拉關系,探聽信息。凡有屬員饋送王亶望金銀時,就裝入酒壇內,用泥封好,由這些“坐省長隨”送進。王亶望交代說:“我遇有需索時就令人通知坐省長隨,以便送信給各州縣,所以各州縣有饋送我的東西全由坐省長隨經手。”王亶望在短短數年間聚斂了三百萬家財,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坐省長隨”來完成這些“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