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云 趙永紅
(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24)
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人們對精神的需求不斷增加,精神消費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消費領域。但是西方的文化侵略正通過精神消費表現出來,動搖著社會主義的文化領導權。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符合當今時代的主題,可以成為構建精神消費中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的有益借鑒。
葛蘭西汲取了馬克思關于“市民社會決定政治國家的思想”,把市民社會作為其文化領導權的基礎和前提。但是葛蘭西的“市民社會”與馬克思所講的“市民社會”不同。葛蘭西在他的《獄中札記》里明確地指出“目前我們所能做的是確定上層建筑的兩個主要層面:一個可以稱作‘市民社會’,即通常被稱作‘民間’的社會組織的集合體,另一個可稱作‘政治社會’或‘國家’。”[1]可以看出,葛蘭西的“市民社會不再單純代表傳統(tǒng)的經濟活動領域,而代表著從經濟領域中獨立出來與政治領域相提并列的倫理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它包括政黨、工會、學校、教會等民間社會組織所代表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也包括報刊、雜志、新聞媒介、學術團體等所代表的社會輿論領域。”[2]
葛蘭西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是指那些作為整個社會結構和上層建筑中介的擁有一定特殊世界觀和有意識的道德觀的社會集團,他稱之為“有機知識分子階層”。葛蘭西稱他們“是上層建筑體系中的公務員”,[3]是上層建筑的“活動家”,是“統(tǒng)治集團的‘管家’,用他們來實現服從于政治領導和社會管理任務的職能,……。”[4]這些知識分子是社會發(fā)展的主導者,既能創(chuàng)造維護本階級統(tǒng)治的文化產品,又能宣傳和鞏固業(yè)已存在的本階級的文化價值理念。所以葛蘭西認為,無產階級建設自己的“有機知識分子”隊伍是奪取革命勝利的關鍵。通過在市民社會中宣傳自己的思想,贏得“同意”建立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從而達到社會主義政治領導的目的。
葛蘭西認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失敗主要是因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市民社會”強大,反動政權僅是它的“前沿陣地”,思想、文化在社會中占有主導性,學校、教會、道德觀念具有感染性和廣泛性,因此市民社會具有穩(wěn)定性,從而使得這些國家能夠經受得起反對力量的沖擊。因而無產階級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改變以往以突發(fā)式的暴力革命的方式打擊統(tǒng)治者,而要從“運動戰(zhàn)”轉向“陣地戰(zhàn)”即“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堡壘’和‘要塞’逐個擊破,在獲得市民社會的文化領導權的基礎上,最后奪取國家的領導權”[5]因此,以上“陣地戰(zhàn)”的論述表明,葛蘭西認為奪取文化領導權的斗爭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過程,并且要經歷艱苦卓絕的努力。
當代的“文化殖民”浪潮、“和平演變”戰(zhàn)略都是從意識形態(tài)上奪取領導權。這些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認同造成了威脅,社會主義的文化領導權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因此,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提醒我們要時刻注意對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的構建和鞏固,這樣才能保證無產階級的執(zhí)政地位,確保社會主義方向。
當前,精神消費品中承載的社會主義文化元素大大縮減,這主要表現在西方國家的精神消費品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上,也就是精神消費的西化。具體來說,首先,在文化消費上,人們對西方國家的文藝作品和節(jié)日更感興趣,這其中所滲透的文化影響正使中國人一點點喪失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主性,正逐漸成為西方國家的歌頌者并最終導致國家經濟和政治上的腐蝕。其次,在教育消費上,人們愿意接受外國的學習方式和理念,不惜花大價錢送孩子出國留學,請外教。進口的學習資料總是充斥著各大圖書音像店,西方的教育方式也開始風行。第三,在娛樂消費上,出國旅游熱。年輕人對西方明星的盲目追捧,日韓動漫卡通在文化領域的大量入侵,進口的網游等娛樂產品的絕對優(yōu)勢,都在人們休閑享受的同時把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垃圾思想,西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傳播給了我國人民。最后,在保健消費上,就身體保健來說,高爾夫、網球、跆拳道、拳擊等運動受到普遍青睞。就心理保健來說,人們也同樣熱衷于西方的心理療法。由此可見,這些精神消費的西化現象不得不引起重視。
隨著社會轉型期的快速發(fā)展,多元價值觀相互碰撞,精神消費也出現了異化的現象,首先,炫耀過度的精神消費。青年人易受西方消費主義的影響,崇尚符號消費,人們所消費的不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要從而全面發(fā)展自己,而是使精神消費成為一種炫耀的資本,成為一種盲目的追求,成為一種交往的方式和手段。其次,低級庸俗的精神消費。當前,我國人民的精神消費中存在著嚴重的消費層次低級的現象。如黃色、暴力、庸俗的精神消費品,屢禁不止。最后,跟風盲目的精神消費。精神消費是人的精神需要的滿足方式,存在著易感染性。青年人易受同輩群體的影響,精神消費的傾向存在嚴重的盲目跟風現象,如盲目的追星、一味的迷戀韓流或日流等。
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一直把“市民社會”當做邏輯起點。重視政黨、工會、學校、教會及報刊、大眾傳媒等“陣地戰(zhàn)”作用。[6]同時由于精神消費的引導性、易感染性。因此,精神消費的陣地理應選在在學校、社區(qū)、大眾媒體的上。
1.學校、社區(qū)應采取多種形式引導青少年的精神消費觀
青年人是精神消費的主力。因此,學校和社區(qū)要肩負起應有的責任,采取多種形式對青年學生的精神消費觀進行引導。使其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采用“陣地戰(zhàn)”的形式逐步在學生心理上樹立社會主義文化的領導權。
2.規(guī)范大眾傳媒以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精神消費很大程度上受到大眾傳媒的引導,當前,廣告、電視劇、報紙雜志、網絡無不滲透人們的生活。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它逐漸變成了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不斷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引導人們的消費取向。[7]因此傳媒監(jiān)管部門要加強對其管理力度,對其進行社會主流價值觀教育并實行相應的改革,保證社會輿論引導的正確方向。另外,媒體要負起應盡的責任宣傳好的精神作品,提倡健康的精神消費。
葛蘭西認為奪取文化領導權的關鍵要靠“有機知識分子”的引導作用。在精神消費中同樣要培養(yǎng)精神生產者來引導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精神產品的生產具有相對獨立性,精神生產者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就更加多元化,作用更加凸顯。
1.全社會要形成尊重精神生產者的氛圍
隨著全球化的到來,承載中國文化的精神生產應該得到更多重視。而為精神生產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一個積極的文化氛圍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良好氛圍,真正做到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精神生產者,鼓勵創(chuàng)新、包容失敗。
2.大力扶持精神生產者并獎勵精神生產
繁榮精神產品市場除了社會氛圍的烘托之外,還要有國家政策的傾斜和支持。精神成產者還應得到國家的政策優(yōu)惠,此外,對于有作為的精神生產者政府理應予以獎勵。在物質利益的層面上推動全社會范圍的精神生產,以使精神生產者更好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
葛蘭西認為有機知識分子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育,它對“陣地戰(zhàn)”的勝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8]并且精神消費價值觀的教育對健康精神消費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
1.進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以認清外來文化的利弊
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把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做到實處。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這就要求必須加強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注重對社會主流價值的把握,要以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全民,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認清外來西方文化的利弊,消解西方的精神消費的腐朽思想對我國人民的侵蝕。
2.精神消費教育要分階段、分層次進行
馬克思認為價值是客觀的,但它又受到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我國由于貧富懸殊,城市鄉(xiāng)村的文化差異,代際差別等因素,精神消費呈現出很大差異。農村地區(qū)普遍注重物質消費,富人有炫耀性消費,窮人無精神消費或者消費低級。青少年有盲目性精神消費,老年人缺少消費資源和環(huán)境等。這些層次上的差異要求政府,社會,學校在進行精神消費引導和教育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
葛蘭西認為要奪取文化的領導權,要采用“陣地戰(zhàn)”的形式,形成自己的文化理念,增強文化主體性,從根源上逐步奪取領導權的勝利。[9]并且,精神消費承載著一定的文化價值理念。可見,增強文化自信要從加大精神生產主體性開始。
1.做好精神消費品整合,辯證吸收外來文化
全球化使各國的精神產品呈現多樣性發(fā)展,沖突和整合不斷出現。在整合過程中,要堅持以本國文化為根本,秉承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的原則,辯證的吸收外來文化。其次整合的標準要以體現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為基礎。最后整合的方式要在平等對話的前提下根據本國社會發(fā)展需要和文化進步的內在要求協調各種精神產品發(fā)展的限度與空間。
2.鼓勵精神消費品創(chuàng)新,提高市場競爭力
文化入侵的出現使一些學者提出了一種文化保守主義,提倡恢復傳統(tǒng)。然而這也是不現實的做法。要建立一種新的文化認同最重要的是依靠創(chuàng)新,扭轉劣勢就只能從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活躍國內的民族文化市場。國家應加大對精神消費生產的支持,培養(yǎng)一批領軍人物,鼓勵創(chuàng)新。從我國實際出發(fā)重建自己的價值體系和文化目標,走好精神產品創(chuàng)新之路。
綜上所述,而在精神消費日益國際化的今天,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在精神消費領域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并日益成為文化領導權爭奪的主戰(zhàn)場。雖然葛蘭西的文化理論揭示了奪取文化的領導權在國家的建設和鞏固過程中的重要性,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領導權的構建和鞏固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在這過程中必將會有多元文化的價值觀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必將對人的精神生活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必將任重而道遠!
[1]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倫敦英文版,1971.
[2]衣俊卿,等.20世紀的新馬克思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3]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曹雷雨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4]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葆煦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裴艷麗.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對我國民族文化復興的啟示[J].學習月刊,2011(06).
[6]、[8]雷雪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葛蘭西文化領導權理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的借鑒作用[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7]盧穎生.改革開放30年報紙廣告中的消費觀念變遷[D].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暨南大學.2011.
[9]余超文.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理論界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