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 中國天津 300387)
政治與憲法在許多方面都有極為密切的聯系。政治文明的核心就是憲政文明;政治文明的樣態就是執政黨依據憲法執政的政治實踐。政治文明必然要求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必然要求執政黨依法執政,依法執政的主要內容即為依憲執政。就我國而言,這不僅標志著政黨政治與法治政治的結合,也是推進法治文明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的制度實踐和制度創新的佳境。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盵1]黨的十八大報告進而又指出:“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2]由此,我們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任務,就需要每一名共產黨員加強憲法修養,這既是黨性的核心內容和重要體現,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和實現執政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更是關乎黨的先進性、執政能力與地位和依法治國進程的重大戰略課題。
憲法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母法,具有鮮明的法律屬性和強烈的政治屬性。共產黨員遵守憲法、加強憲法修養, 就是一個政治立場問題和黨性問題。作為執政黨的成員,要提高政治敏銳性、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就不能忽視憲法。劉少奇同志指出:“我們的修養不能脫離革命的實踐,不能脫離廣大勞動群眾的、特別是無產階級群眾的實際革命運動?!盵3]在我們黨已經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的新的歷史時期,在新的執政實踐的要求下,加強共產黨員的憲法修養,是黨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實現的憲法化、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體現。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三個代表”所體現出的黨的代表性在與時俱進中不斷被憲法予以確認?,F行憲法明確規定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現代化建設方向,為我們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要求我們黨不斷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法治文化,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而黨的代表性的本質要求則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茖W發展觀的本質是“以人為本”,促進發展就是關注民生、保障人權,憲法作為公民權利的保障書無疑與之相契合。良好的憲法修養,要求共產黨員在政治實踐中必須以科學的憲法理論武裝頭腦,以正確的憲法思維指導實踐,以深厚的憲法情懷塑造人格,以崇高的憲法信仰鼓舞精神。
憲法是法治的表征,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一般說來,憲法會完整地體現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尊重憲法權威、弘揚憲法精神,已成為一批批中國共產黨人對于科學執政規律的深刻認識。我們黨要圓滿完成執政使命,就要求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尤其是政法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切實貫徹依憲執政的思維,推動憲法文本和憲法價值從規范層面轉向實踐層面,使憲法真正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最高準則。
在憲法政治下,共產黨員憲法修養的實質就是實現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的憲法化,進而倡導民主思想、強化人權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并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憲法豐富的價值內涵中,貫穿著以人權為核心,融合民主和法治精髓的價值體系。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以民主、人權和法治的精神規范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引?!皯椃ㄊ侨嗣駲嗔凸駲嗬募蟹从?,憲法的權威就是人民的權威”。[4]我國憲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制定的,它以根本法的形式體現了黨的意志與人民意志的統一。維護公民在憲法上的基本權利,就是實現為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既是共產黨員憲法修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共產黨員進行憲法修養的目的。
2004 年的憲法修正案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人權保障正式成為我國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從憲法規范層面來看,中國共產黨執政就是為了實現公民權利,這抽象為憲法原則、上升為憲法修養,就是為了實現和保障人權。憲法文本融入了中國共產黨對所領導的事業的期許與愿景,而且通過公民基本權利的方式確認和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事實上, “三個至上”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奮斗和追求的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良好的依憲執政能力,是執政黨將主觀世界的思維活動與客觀實踐需求相結合的必要途徑。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矛盾不斷涌現,使得中國共產黨必須不失時機地更新自己的憲法思想,提高運用憲法化解社會矛盾、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的能力。綜觀我國現行憲法的31條修正案,每一次修憲都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科學總結和經驗概括。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作為反映全黨意志、體現人民心愿、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的黨的代表大會報告和決定中蘊含的豐富的憲法思想。在新形勢下,黨的十八大又賦予了黨的憲法思想以鮮明的時代內涵:“科學發展觀”為憲法的指導思想注入了與時俱進的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為黨的憲法理念的與時俱進奠定了新的價值基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深化了依法治國的憲法理念;加強“純潔性建設”、“建設廉潔政治”深化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理念;“美麗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憲法注入了和諧理念等等,這些都已成為指引未來中國憲法發展,乃至法治發展的重要航標。
[1]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07—10—25.
[2]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8.
[3]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C]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1.
[4] 肖揚.論憲法的權威—紀念憲法頒行20周年[N].法制日報,200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