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伊茄
(廣東醫學院護理學院 廣東東莞 523808)
1.自我效能是人們自身在完成一項任務時的自信程度。據調查,輔導員的自身效能感影響著他們對學生的態度,對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成果,以及對學生學校生活問題的處理。作為高校輔導員,其職能的重要性,要求輔導員更要具備較高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在處理學生工作的過程中處理的更加到位,有更好的表現。
2.職業倦怠也被叫做“工作倦怠”,指的是人們在長時間從事某一固定職業,在強度較大工作環境下或者是工作崗位要求與個人能力不符,工作人員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況,而自身又不能夠及時進行自我疏導,不愿繼續投身工作的倦怠情況。
輔導員雖然是高校教師隊伍與管理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輔導員并不擔任教學工作,所以存在感不高。部分輔導員在從事學生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積極性下降,甚至出現工作倦怠的狀況。
首先,輔導員管理一切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事物,不論是學習監督,生活狀況了解亦或是思想教育,作為輔導員都要承擔,工作繁瑣復雜,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危機公關的處理使得輔導員的神經處于長期緊張的狀態,時刻準備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久而久之,輔導員身心俱疲,極易出現工作倦怠的現象。
其次,在工資待遇以及職稱級別方面,輔導員往往處于劣勢。輔導員雖然在教師行列,卻不從事教學工作,反而管理大大小小的后勤事務,得不到同學們的尊重,也得不到教師隊伍的認可。就管理者而言,輔導員處于比較低級的管理崗位,仍然不能獲得相應的重視,這一現象使得許多輔導員看不到職業前途,極易導致輔導員的工作倦怠情況。現今,高校輔導員已經成為工作倦怠人群的主力軍。
輔導員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個人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系是正相關的,即個人效能越高,工作績效越明顯越優秀,相反的,個人效能越低,工作績效越不明顯。個人效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輔導員工作完成的優秀情況。
工作倦怠與工作績效顯然是負相關的關系,不論是何種崗位,只要出現工作倦怠,必然會影響正常的工作效率,倦怠指數越高,工作效率越低。
工作倦怠有兩種表現形式:情感耗竭與人格解體。
(1)情感耗竭即個人在工作中過度消耗個人情感,出現心力交瘁,無心應對的現象,在這樣的現象下,工作者不得不降低工作投入力度,進行自我情感的保養,這樣一來,工作效率就會大大下降,工作質量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人格解體也可看做是情感耗竭的一種延伸性表現,即個人對待工作表現出消極、冷淡沒有激情的現象,這樣,工作效率必然會降低,工作完成情況也不如人意,進一步影響工作績效。
面對高校輔導員工作倦怠與個人效能的提高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改善輔導員隊伍管理體系
輔導員屬于高校崗位,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崗位較為穩定,變動較小,鐵飯碗的說法使得大家覺得考上輔導員崗位是一勞永逸的事,所以輔導員隊伍缺乏主動探索性,缺乏活力創新意識,工作方式較為傳統刻板。所以想要從根源解決這一問題,就得從制度改革入手。實行彈性較大的崗位考核制度,一方面增加輔導員的競爭意識,一方面激發輔導員的創新意識。
(2)加強輔導員上崗培訓
目前,大多數高校輔導員上崗前培訓不到位或者不組織培訓,使得大多數輔導員對崗位職責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從事輔導員過程中工作不全面不到位。另外,缺乏上崗培訓使得許多輔導員的個人能力與崗位要求能力不符,降低工作效率與成果。所以,開展輔導員上崗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