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西安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潛人才”,又稱潛在人才,相對“顯人才”而言,是指其創造性勞動已成才或正在成才并取得初步成果而尚未被社會承認的人才。隨著地方大學生士兵為部隊補充新鮮血液的同時,如何將大學生士兵由“潛人才”資源轉“顯人才”資源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大學生士兵在部隊表現優秀,有提干的,轉士官的,甚至還有考上研究生的,但是也必須清醒認識到,仍有部分大學生士兵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并未順利融入部隊。使我們浪費了這些“潛人才”資源,未能有效的轉化為“顯人才”,影響了部隊人才隊伍的建設。
(一)軍地文化差異大,滯緩了轉變。軍營本身相對于外界,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尤其在文化理念方面,與地方基本不一樣。地方生活豐富多彩,而軍營生活訓練緊張、生活枯燥、管理嚴格;地方約束管制少,自由、舒適還有獨立自主的空間,而軍隊紀律嚴明,限制個人空間,強調集體生活,基本沒有隱私而言;地方講究標新立異,追求時尚,個性張揚,而軍隊要求步調一致,整齊劃一;地方在價值觀上多是等價交換,民主自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軍隊要求愛黨愛國、艱苦奮斗、集體主義、犧牲奉獻。這些反差會使他們出現思想波動大、消極怠工,更有甚者會出現焦慮、困惑的心理問題。容易讓這些人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其主動融入部隊,從而嚴重滯緩其由“潛人才”向“顯人才”轉變,還有可能使其對部隊失去信心,自暴自棄。
(二)理想現實反差大,影響了轉變。大學生士兵相對于其他士兵,思維更活躍,視野更廣闊,見識也更多一些,但其目的性也要更重一些。有部分大學生士兵抱有以部隊服役為踏板,實現考軍校、提干或者其他目的,在個人前途設計上較為理想化。而入軍營后,因自身和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其理想難以達到。特別是因為理想與部隊現實需要發生矛盾時,有的同志自我調節做的不夠好,不能及時矯正計劃目標,適應部隊這個大環境,反而是出現焦慮困惑、抱怨連連、情緒低迷等情況。這些情況削弱了大學生士兵立足軍營建功立業的勁頭,也嚴重影響了地方大學生士兵由“潛人才”到“顯人才”的轉變。
(三)領導認識偏差大,阻礙了轉變。大學生士兵雖經過高等教育,但在部隊工作平平,也屬于正常現象,符合人才成長規律。而有的領導過于重視第一印象和學歷,對大學生士兵的期望較高,有時把他們當做“準干部”使用,尤其在出現第一任職不適應的情況時,覺得“學歷≠能力”,對其多少有些成見,也不對其再賦予重任鍛煉。有的領導干部對地方大學生士兵的個性張揚的性格看不慣,認為他們是“刺頭兵”,總是用規章制度去制約,而少了一些談心交心的引導。對地方大學生士兵特點、素質和個性把握得不恰當,必然影響到對他們的合理使用。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大學生士兵終將取代如今高中、中專畢業的學生參軍入伍,成為我軍未來組成部分的中堅力量。對此,我們要合理利用好這些資源,把握其成長成才特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引導大學生士兵由“潛人才”轉“顯人才”資源。
(一)端正根本態度,促進“潛人才”資源開發最大化。各級領導應努力探索掌握其成長成才規律,促進地方大學生士兵“潛人才”資源開發最大化。一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各級領導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大學生士兵,積極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不因短暫不適而定其性,不使其中的“潛人才”遭到埋沒。二是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不能以點概面,只看大學生軍事能力弱的短板,而忽視其接受能力強、學習知識快的優勢,要注重發揮他們的優勢和特長,盡量使其專業對口,使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加強教育引導,縮短由“潛人才”到“顯人才”的轉變周期。大學生士兵經過高等教育,在接受能力上相對于一般入伍士兵要強一些。針對于此,管理者要在教育引導上下功夫。一是注重強化軍人意識。各級要注重引導他們加強身份轉化,自覺強化軍人意識,切實增強組織紀律觀念、和諧共處觀念和集體協作觀念,盡早融入軍隊這個“大熔爐”,縮短轉變周期。二是突出軍事訓練磨礪。注重發揮軍事訓練的教育熏陶作用,對大學生士兵與其他士兵一視同仁,不因學歷高而降低標準,不因有特長而放松要求,不因素質好而遷就照顧。通過艱苦的訓練,不斷強化其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意志品格。
(三)營造良好氛圍,提供大學生士兵順利轉變的優越環境。針對大學生士兵思想觀念新、競爭意識強的特點,應提供良好的軍營環境,幫助他們順利轉變。一是營造優越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他們學習能力強的優勢,與理論學習標兵、軍事訓練能手結成互幫對子,讓他們在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活動中挑大梁、擔重任,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二是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積極主動地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正確看待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錯誤,面對面地幫,手把手地教,心貼心地帶,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盡快融入部隊,成為各崗位的行家里手。
[1]楊敬東.潛人才學[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黃漢陽,李晶,周士永.正確對待“潛人才”[J].政工導刊.2009
[3]丁耀.軍事潛人才資源開發芻議[J].軍隊政治工作.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