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健,高昆瑞
(1.云南省陸良縣中樞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陸良 655600;2.云南省陸良縣林業局,云南 陸良 655600)
陸良縣中樞鎮由于過去處于以生態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不合理生產方式,使森林資源破壞嚴重,林地大量流失,造成森林資源嚴重匱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林業建設得到了高度重視,林業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但隨著近年來陸良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急劇擴張,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林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為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和今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樞鎮森林資源林政管理任務任重而道遠。
中樞鎮隸屬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為縣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樞紐中心。東與三岔河鎮、華僑農場接壤;南與馬街鎮、大莫古鎮相連;西與小百戶鎮為鄰;北接芳華鎮、板橋鎮,距省會昆明123km,離曲靖市64km。全鎮下設19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有林社區居委會13個)總面積82.05km2,全鎮總戶數27009戶,總人口109450人(其中農業人口52341人),總耕地面積1585.18hm2,屬人多地少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937元。
氣候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四季氣候溫和,西南風盛行。年平均氣溫14.7℃,年降雨量976mm,無霜期249d,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干旱、秋涼濕潤的特點,適宜多種生物的生長和繁衍。
主要森林類型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樹種比較單一,天然林比例偏低。全鎮有林業用地1395.2hm2,其中:有林地1087.2hm2,灌木林地290.9hm2,未成林造林地5.7hm2,苗圃地2.5hm2,宜林地8.9hm2。全鎮森林覆蓋率僅15.79%。
中樞鎮可用于林業發展的土地十分有限,除去城市規劃范圍用地、一般農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外,可用以發展林業的土地不足1500.0hm2。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以及其他工業用地對林地的需求迅速增加,且呈現多樣化趨勢,森林資源供需矛盾一直得不到緩解,嚴重制約了林業發展。
中樞鎮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木材加工、交易、流通的集散地,由于長期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導致中樞鎮的森林資源受到嚴重威脅。特別自2002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中樞鎮種植的主要是以桉樹為主的速生用材林,隨著近幾年火電的快速發展,煤電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作為支撐煤礦最好的材料之一的桉樹(俗稱坑木)成了一些不法商販賺取利益的犧牲品。在中樞鎮的大潑、茶花、中紀、閻芳橋、四河等社區境內有近20多個木材和坑木交易市場,每天交易量在300m3左右。加上缺失有效的管理機制導致木材交易市場秩序混亂,木材的來源和流通不完善、不健全,違法交易和無證運輸常有發生。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群眾法律意識淡薄,偷砍盜伐現象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森林資源。
隨著陸良縣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工廠、企業、交通設施、住宅等建設使用林地量大大增加,直接導致中樞鎮林業發展空間急劇減少。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陸良城區面積將達到20km2,人口達20萬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業的發展。近兩年陸良縣從中樞鎮西橋至青山征地5000畝用于工業園區建設,部分林地必將成為建設用地的首選資源,發展經濟與保護林地資源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中樞鎮森林資源林政管理人員較少,且人員變動較大,知識更新速度較慢,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的要求,急需充實具備專業技術的管理人員和加強科學管理業務培訓。
部分群眾對依法用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發生的火警、火情大部分是因農事燒火積肥,上墳燒香、燒紙等野外違章用火所致。同時森林防火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防火基礎設施脆弱,撲火裝備落后,一旦發生森林火警、火情,極易造成大的森林火災,帶來較大經濟損失。
按照“嚴管林”的要求,不斷強化和完善森林采伐相關規定,簡化商品林采伐程序,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下達“十二五”期間年森林采伐限額的通知》(云政發〔2011〕169號)規定,為切實保護管理好生態環境和珍貴的林業資源,中樞鎮嚴格控制主伐指標,鼓勵以撫育管護為主的撫育間伐,“十二·五”期間全鎮主伐指標控制在每年600m3以內,撫育間伐指標控制在每年1200m3以內,主要用于國家級公益林和退耕還林地的撫育采伐更新,有效保護中樞鎮森林資源。
在全鎮范圍內實行林地總量控制和占補平衡,力爭征占用一片,在本鎮范圍內補造一片,保存一片,確保新林地建設面積與被征占用林地面積基本平衡或有所增加,切實保護好僅存的有林地。齊抓共管,廣泛進行宣傳,反復清理整頓,及時督查督辦,重點整治毀林開荒、亂占林地;重點打擊偷砍盜伐等違法活動,使林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在保障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地,通過高效利用林地資源,確保全鎮經濟社會建設和林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共贏。
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一是認真學習掌握林業政策、法律、法規,全面領會其精神實質,做到應用準確無誤;二是積極宣傳林業政策與法規,提高人民群眾的知法、懂法和守法的自覺性;三是依法對全鎮森林采伐限額憑證采伐、木材流通、運輸進行監督管理及時制止和查處違法行為;四是依法行使林業行政處罰權及時查處偷砍盜伐,亂占林地,私采亂開、亂捕、亂獵、私采亂挖、林區違章用火等違法行為;五是從速從快查處林政案件,配合上級主管部門打擊涉林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全鎮森林資源安全;六是重點做好轄區熬制桉油戶的管理,確保林農不在森林防火高火險期熬制桉油。
及時投入鄉鎮執法中隊建設資金,對有站房的及時進行維修,對無站房及時解決新建站房。同時,舉辦各類基層林業執法崗位教育培訓,使林業執法人員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林業主管部門要從全局出發,把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林業和生態建設中賦予資源林政管理核心地位,在林業產業發展中賦予資源林政管理基礎地位,在林業行政執法中賦予資源林政管理主體地位。
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國債、扶貧開發、法行貸款等各種能源建設項目爭取大量的項目資金,不斷提高農村能源建設的扶持標準,切實減輕林農的負擔。同時,積極調整農村能源結構,將太陽能做為一種常規能源引入尋常林農家中,降低林農對森林資源的消耗量,促進森林資源持續發展。
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以加大宣傳教育為目的,不斷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識,強化野外火源管理。在國家級公益林區設置森林防火宣傳牌。加強撲火隊伍管理和培訓,組建一支30人左右半專業撲火隊伍,配備撲火設備,真正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從而有效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
以“林改”為動力,以分類經營為途徑,借助平安林區創建的平臺,逐步完善“七項工作機制”,即:工作考核獎懲機制,林業有害生物檢測預報防治工作機制,森林火災預防、撲救工作機制、涉林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林業系統全員信息員、宣傳員工作機制,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工作機制,“平安林區”創建工作機制;強化“四項管理”,即:涉林違法犯罪高危人群管理,重點林業行業安全管理,森林資源安全管理,森林資源管護隊伍教育管理;建立“六大防控網絡”,即: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防控網絡,森林火災監測預警防控網絡,涉林情報信息收集研判防控網絡,林區邊界打防協作防控網絡,專群結合林區巡邏防控網絡,點、線、面快速防控網絡;構建“十大防范體系”,即:周邊鄉鎮協作防范體系,林業、交通、工商、衛生等協作防范體系,林區重點要害部位防范體系,林業系統內部安全防范體系,涉林重點行業安全防范體系,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防范體系,森林火災預防、撲救防范體系,涉林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防范體系,鄉、村、組三級防范體系和森林資源安全防范體系等。
[1]陸良縣林業局.云南省陸良縣“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R].陸良:陸良縣林業局,2010.
[2]云南省林業生態工程規劃院.陸良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R].昆明:云南省林業生態工程規劃院,2008.
[3]陸良縣“平安林區”創建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陸良縣“平安林區”創建工作指導手冊[R].陸良:陸良縣“平安林區”創建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2012.
[4]何騰發.森林資源管理[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