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祥
(貴州省黔西縣林業局,貴州 黔西 551500)
人類對森林資源的開采和經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單元上的,森林資源的經營由最原始的單純采伐利用發展到永續的利用到現在的可持續經營幾個階段,在每個不同的階段對尺度的選擇和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在永續利用階段的時候是以林分單元進行經營,這是由當時人們對森林的看法和用途產生的,永續的利用階段的重心在于森林資源所帶來的物資價值上,直到如今發展為可持續經營的階段,人們才真正將森林資源的環境服務功能加以重視,將其放在全球的自然生態環境管理的開放性的系統中去進行有效的管理,讓人和森林得到和諧的發展。
面對森林經營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很多海內外的學者都從多方面的角度對森林經營管理的尺度選擇和整體性上加以研究和探討。如1993年許慧等學者指出,森林環境的變化對景觀上的河流、動植物、沉積物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認為森林的管理要和景觀尺度緊密的結合起來,如果延長林地的輪伐期可以使景觀的結構更加的多樣化,這樣在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基礎上促進景觀的發展;國外也有很多的學者呼吁人類在森林資源經營管理中要將時間和空間尺度放的更長更寬一些。近年來我國對林業進行了系統科學的改革和規劃,逐漸地增加生態公益林經營區的空間范圍,對如何將時空尺度觀念讓人們所接受并利用到森林可持續經營單元的管理體系中去,對林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文就森林可持續經營單元的時空尺度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論證,以期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發展。
在森林永續利用的階段,在空間上來說是采用林分或者林分組合為單元的經營方法,它的多少是由森林經營的水平、林地的生產力決定的,當森林經營的水平、林地的生產力較高的時候,永續利用的林分就會比較小。在實際的林業生產中,森林的區劃是森林經營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森林永續利用階段的森林經營都是以經營單元的實際利益為發展目標的,對森林的可持續經營根本沒有考慮到,沒有生態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森林永續利用階段都是根據樹木或者林分的平均生長的數量來作為砍伐的依據的,但是普遍的規定的時期都比較短,一般20~30年,從森林可持續發展的時間尺度來看,這個時間太短,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時間,有的經營者為了自身的利益,在實際的經營中縮短輪伐的時間,從時間的尺度上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續經營。
總之,森林永續利用的階段不論是從時間還是空間的尺度上來說,經營者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從眼前考慮,這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續的發展和物種多樣化。
森林可持續經營單元的時間尺度就是森林資源可以砍伐的時期限度,通過輪伐期的限制和規劃,可以為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時間,使森林資源達到最佳的利用價值。
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時間尺度的確定并不是一味的以經營者的利益為前提,要遵循森林生態系統發展和演變的規律來進行確定。一般的輪伐期都是根據偏生態系的成熟點來確定的,但是在實踐的利用中又要考慮森林成熟期比較長,有的甚至要跨越幾個輪伐期,這不利于經營者的發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遵循生物發展的規律的前提下按照實際情況重新確定時間尺度,來保證森林可持續發展。
景觀是一個由自然環境的時間演變發展而成的面積范圍廣大的生態區域,其范圍內存在大量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生物資源。
(1)空間尺度是森林可持續經營最理想的基本空間管理單元。為了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必然會影響到區域森林系統內的其他資源發生變化,這是由于這些變化使得整個區域內的生態呈現出持續的形態,但是如果區域過小就很難向可持續發展改變,但是如果區域過大,受技術等外部條件的限制,會影響調節的有效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承受劇烈變化,但范圍又不是很大的單元就成為了一個最佳的選擇對象,它的范圍是最理想的基本空間管理單元。
(2)生物、生態多樣化的的保護和森林可持續發展的融合。將生物、生態多樣化的保護工作和森林經營有機的融合起來能夠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因為在景觀生態的研究過程中,生物占據了大量重要的部分,同時生物和森林的生存和生長都有著必然的聯系,為了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就必須對生物進行研究和保護,保護生態的平衡發展,這樣才不會導致因為局部的物種和生物的滅絕影響到破壞整個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3)一區域內的景觀尺度要和其他的景觀尺度共同的管理。現在由于人類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得森林的分布出現了破碎化的趨勢,林地和其他的土地都出現交相使用的情況,為了全面的提高森林可持續經營單元就必須將其他的景觀尺度一起納入管理的范圍內,將林地的管理和其他的土地可持續的管理和利用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促進全面的可持續發展。
(4)森林經營活動對景觀尺度的影響。由于受到森林營造、采伐等森林經營活動對景觀資質中斑塊的大小、形狀都有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整個景觀的格局,所以在采伐的過程中要更多的依賴于生態性的采伐,從景觀的具體格局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來選擇采伐的方法。
森林的采伐無論以何種方法和方式進行都會對當地的生態產生影響,但是如果采用一定的保護措施的話,可以保證采伐流域外的生態不受到影響,這也是一種可持續。在森林經營中引進流域生態區,可以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發展,流域是一個地形比較封閉的區域,對流域生態系統的自然資源的管理和整治可以促進流域內的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實際中一個流域可能只具有一種景觀或者跨越不同的自然區域,所以不能片面地將流域生態區作為所有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空間尺度,只能在那些低于景觀尺度的小流域或者景觀和流域的空間范圍比較一致的時候才能加以確定。
在景觀管理和流域管理每個都具有一定的特點和優勢,同時也存在各自的局限和不足,所以在森林可持續經營單元的空間尺度上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實現多空間尺度的森林可持續經營單元。
森林可持續經營單元的時空尺度對林業的改革和發展有著指導性的作用,要想達到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目標就必須在更大更寬的時空尺度上去發展和改進,在空間尺度上要采用多尺度的管理體系將景觀尺度和流域尺度結合起來實現尺度的擴大化,在時間尺度上要以遵循森林生態系統發展和演變的規律為規律。只有好好地把握了時間和空間的尺度,才能真正地促進森林的可持續經營。
[1]侯元兆.林業可持續發展和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框架理論[J].世界林業研究,16(2).
[2]張建國.森林經營與林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J].福建林業科技,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