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守強,張發富,張慶秀,朱輝升
(1.湖北省丹江口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湖北 丹江口 442700;2.湖北省丹江口市大溝林業管理站,湖北 丹江口 442700)
丹江口市花卉苗木產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成為該市農業發展速度快、勢頭好的一個新興朝陽產業,是“建設中國水都,打造十堰龍頭”的主導產業之一,是推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載體。
丹江口市現有花卉苗木生產經營面積4800余畝,主要分布在漢江以南316國道和漢江以北337省道邊的武當山特區、六里坪、丁家營、浪河、三官殿、安樂河、習家店、石鼓、涼水河、丹趙路、大柏等鎮辦場。自1998年后,丹江口被國家、湖北省授予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中國柑橘之鄉、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全國科普示范縣(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008年獲評)、國家旅游名片(2011年獲評)等多種榮譽稱號。
現該市花卉苗木從業人員達0.8萬余人,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2600萬元。經營項目有行道樹、樁景、色塊、灌木、鮮花、草坪等。種植有桂花、紅葉石楠、欒樹、大葉女貞、金邊黃楊、香樟、銀杏、紫薇、金銀花、石榴、刺玫、月季、雞冠紅、孔雀紅等為主要花卉苗木品種350多種。涉及到園林植物栽培、園林工程建設與養護、鮮花租擺與出售、插花、生態休閑旅游等多個領域。主要銷往河南、陜西、重慶、襄陽、十堰等省市。丹江口市在花卉苗木產業發展方面突現以下轉變。
現在的花卉苗木產業由傳統的行道樹、擺花轉變為多功能園林產業,有鮮花、盆景、樹樁、草坪、灌木、石景等。
從以前只有幾戶甚至是幾十戶經營苗木轉變為目前有資產過億的園林企業集團+公司+農戶密切合作,推動花卉苗木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苗農增收。
該市以苗木花卉為背景的“農家樂”282個,經營花卉苗木面積700多畝,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實現旅游接待收入400萬元。達到了由原來簡單苗木花卉培育轉變為森林生態旅游。
當前在培育桂花、香樟、柏木、杉木、馬尾松、刺槐等鄉土樹種外,轉變為依靠科技進步引進和培育廣玉蘭、紅豆杉、無花果、龍爪槐、喜樹、重陽木、梔子、法國冬青、七葉楓等多彩多樣樹種,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丹江口市積極向省財政、人事、扶貧、教育、林業等部門爭取資金、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對苗農、花農進行花卉苗木方面的技術培訓,并聘請已退休的園林、林業、農藝等高級專業人員做技術顧問。
花卉苗木基地的道路和水利設施目前遠跟不上發展需要,還停留在機耕道和人工渠水灌溉的水平。
由于不斷的城鎮化建設在城市綠化方面存在發展誤區,力促大樹“進城”,使野生植物價格大幅度增高,造成大量野生植物被迫遷移,一部分成活身價倍增,也不乏死去一些,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
由于受耕地利用的局限性,農民要擴大再生產花卉苗木基地規模,只有向山地轉移。部分農民無視林業法律法規,毀林開荒,亂占林地,發展花卉苗木,在短期內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因山地無序開發,易造成水土流失,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丹江口市現有柏木、杉木、女貞、香樟等苗木達2650畝,占花卉苗木總面積4800余畝的55.2%,鮮花、盆景、石景、樹樁面積有420畝,僅占8.7%,產業效益低下、產品品位不高;雖有350多個品種,但品種單調,科技含量低,無市場競爭優勢,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的品牌產品;目前花卉苗木年均畝收入達5000余元,因生產經營苗木花卉產業鏈短,風景園林、工程建設等領域產值比重低,缺乏附加效益。
本地盆景、樹樁材料多采自野生,而生產者沒有自行從小苗木開始繁育的意識。如此下去既破壞了自然資源,又束縛了盆景、樹樁的規模發展。
該市花卉苗木結構由純粹用材林苗木、擺花生產向多樣化發展,基本形成風景園林、盆景盆花、樹樁石景、綠化苗木、鮮花切拼協調發展的全新局面。總體形成以城郊區三官殿、丹趙路、均州、大壩、新港辦事處為主的風景園林、鮮花切拼生產基地,以武當山特區、丁家營、六里坪鎮為主的樹樁石景、盆景盆花生產基地,以江北習家店、石鼓、涼水河等鎮和龍口、大柏林場為主的綠化苗木生產基地。
通過多年的生產積累,該市花卉苗木有相當豐富的適宜本地自然環境的品種,如本市古樹名木在幾百上千年還生長旺盛的有銀杏、冬青、花梨木、黃連木、楓楊、側柏、皂莢、桂花、木瓜、紫薇、女貞等,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觀賞價值以及開發前景。
隨著現代農村集鎮化、鄉鎮城鎮化的推進和產業集約化經營,農村呈現出相對較多的勞動力資源,其成本低廉,鼓勵其從事花木行業,加之現有從業人員多為花卉苗木愛好者之后,對花卉苗木行業感興趣,發展積極性高,這些都為擴大生產規模帶來優勢。
源自外購的花卉苗木,費用成本自然加大,而本地生產人工、運輸費用低可提高競爭力。隨著各地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花卉苗木的需求呈現逐年增長勢頭,所以說今后花卉苗木消費市場的潛力還相當大。
按照建設宜居宜業宜旅游的工業生態旅游城市的發展要求,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為發展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調整結構為抓手,發展花卉苗木產業。以轉變生產經營方式,促進市域經濟發展,從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統一發展花卉苗木的思想認識。
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運作,建設“公園式基地、園林式庭院、生態式村鎮”的花卉苗木示范區,做強做大該市花卉苗木產業,使之真正成為“中國水都”的主導產業。加強對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和資金、專業技術人員的扶持力度,從財政、金融、扶貧、土地、稅費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手續從簡,改進和完善配套服務,以林業為牽手,花協為紐帶,積極組建中介服務組織,成立松散型產業聯合體或產業合作社,互相溝通信息,協力拓展市場。
突破行業、部門、區域等各領域界線,強力扶持和培育一批產品有市場、經濟實力雄厚、產業鏈條長、帶動力壯的優秀名牌花卉苗木龍頭企業。搶先機、超速度發展特色拳頭品種,帶動整體發展贏得市場。加緊抓好名、優、特、新花卉苗木品種的注冊與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實現花卉苗木產業由資源消耗型向開發利用型,由單項技術型向復合技術型,由單一品種開發型向多品種聯合開發型轉變。
奮力做好該市花卉苗木品種繁殖、培育和改良工作,推廣育苗管護先進技術,促進栽培設施的系列化與花木產品的標準化。以科技帶動產業化,以省林業科研部門為技術依托,運用高科技開發,引進繁育花卉苗木品種,在市林科所、種苗公司、園林所基地繁育優良苗木,建立全市珍稀、名貴花卉苗木種源基地,并與本市內科技院校合作建立生物科研技術開發中心。
由于花卉苗木生產周期長、投入大、成本高、見效慢,現在城鎮綠化多數需要大樹大苗和優質木本苗木,所以要防止過度采挖現有森林資源,開展全市珍稀野生花卉苗木資源的調查、收集、保護和科研所需開發利用工作。依法管理自然資源,加強產地生態環境建設,實現花卉苗木產業可持續發展。
[1]祁祥春,仇恒軍.射陽花木產業發展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花木世界,2007(8).
[2]張金云,夏光炎.安徽省苗木花卉產業現狀及發展方向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