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億明,潘法浩,樓堯平,黃珠媛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 323300)
油茶是我國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其加工制成的油料是一種優質高級保健食用油,色純味香,營養豐富,能夠降血壓、降血脂、軟化血管,具有諸多醫療和保健作用,被稱為“油中之王”、“東方橄欖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木本油料加工和綜合開發利用技術日趨成熟,市場需求更加廣泛。國家林業局十分重視油茶產業發展,近幾年來相繼出臺了《關于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關于加強林業“菜籃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尤其是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的出臺以及回良玉副總理的重要講話,使得各地發展木本油料的積極性高漲,給木本油料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油茶是遂昌縣的傳統林業經濟作物,大部分是20世紀60、70年代種植,品種混雜、良莠不齊,個體差異很大。全縣現有油茶面積8.1萬畝,其中原有投產油茶面積7.3萬畝,新引進油茶良種面積0.8萬畝,據統計,2012年全縣油茶產值8500萬元。全縣現有文泰、山圣、納福爾、回龍4家油茶加工廠,2012年全縣油茶加工產值2000萬元,其中浙江山圣山茶油有限公司產值800萬元,是遂昌油茶加工的龍頭企業。
全縣油茶分布相對分散,種植農戶多,管理水平不一,投入意愿不強,大部分油茶基地交通不便,增加了生產成本。省,市、縣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有限,與該縣的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所需的資金相差甚遠。
全縣林地都承包到戶,面積小,許多農戶意見不統一,也不愿意流轉,不能規模開發,集約經營。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農業勞動力投入相對不足。
全縣現有投產油茶面積7.3萬畝,還有4.2萬畝低產林未改造,未改造的低產林一般產油6~7.5kg/畝左右,加上茶餅等畝產值不足500元,整體效益不佳。
科技研發力量薄弱,缺乏知名品牌,產業鏈不長,市場競爭不強,造成銷售渠道不暢通,茶油產品銷售價格偏低。
建立科學有效的油茶產業發展機制、安全效能的財政保障和社會資金引入機制,按照“擴大基地規模、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品牌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的要求,全面提升該縣油茶產業基地建設和經營管理水平。
根據浙江省和麗水市“十二五”木本油料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實際情況,2013~2015年,遂昌縣建設油茶示范基地4.14萬畝,其中:新造油茶良種示范林1.1萬畝,低產林改造示范基地3.04萬畝。建設示范基地林區道路60km,修建灌溉水池60座,組織產區農民技術培訓2000人次,聯系科技示范戶60戶。新造林示范基地投產后優質精品率達到90%以上,畝產值3000元以上,低產林改造后油茶畝產值達到1200元以上,進一步促進該縣油茶產業發展,至2015年全縣油茶產業產值超1.4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
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財政局、發改局、林業局、國土局、農辦、科技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遂昌縣油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以加強油茶產業發展的領導,積極拓寬產業發展融資渠道,出臺油茶產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同時,運用多種宣傳媒體和途徑,大力宣傳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發展前景及其產品的作用,擴大社會的認知度,增加消費群體,推進油茶產業的持續發展。
嚴格按照木本油料產業標準化組織生產,規范產前、產中、產后的標準化建設,采取低產林改造和優良新品種造林相結合的經營措施,著力推進油茶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使廣大林農掌握油茶優良新品種管理技術措施,并真正運用到生產實際;加強示范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切實提高油茶集約經營管理水平。
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培育競爭力強、帶動面廣的油茶加工龍頭企業,從機制創新入手,引導企業參與木本油料基地建設,推動“企業+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的發展;充分發揮企業的技術、資金、市場優勢,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品牌意識,大力挖掘油茶及其副產品的市場潛力,促進油茶產業鏈的延伸。
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則,發展多種形式的專業協會和合作組織,開展技術推廣、技術培訓和咨詢、代銷生產資料供應、產品營銷等服務項目,切實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市場適應能力;重視培植油茶種植大戶,通過相關項目支持、推行林權制度改革、合理林地流轉等,為有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油茶種植大戶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油茶產業上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
[1]遂昌縣林業局.遂昌縣油茶產業發展規劃[R].遂昌:遂昌縣林業局,2012.
[2]華瑞富.遂昌縣油茶產業提升項目的主要做法和特點[J].綠色科技,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