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民
(庫爾勒市園林綠化管理局,新疆 庫爾勒 841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濕地重要性的認識,國內各地紛紛掀起了保護、開發和建設濕地的熱潮,濕地園林成為追捧的新寵,水生植物作為濕地系統中的基礎材料和主要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發展。在干旱、少雨、多風、沙浮塵的庫爾勒地區引進發展水生植物,可改善當地人居環境和推進生態城市建設,使之逐漸成為公眾熟悉的觀賞性植物類型。本文結合近兩年庫爾勒市對水生植物的引種試種和推廣應用,對其發展前景作進一步探討。
庫爾勒地區素有“梨城”之稱,是馳名疆內外的“戈壁綠城”。近年來,當地的園林綠化工作突飛猛進,綠地覆蓋率大幅增長,景觀多樣性也不斷得到豐富,然而在城市濕地綠化方面卻相對滯后,濕地的開發建設方面還在起步階段。庫爾勒的城市發展“三河貫通”格局的大規劃的制定,充分體現了以綠為主,以水為輔的發展思想。濕地植物推廣應用可充分體現出庫爾勒地區的園林特色,同時也突顯出水生植物在庫爾勒園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豐富了水域特色,而且對污水、廢水可進行有效可靠的凈化,同時還將對當地城市空氣的凈化、氣候環境的改良發揮積極的作用。
目前,庫爾勒濕地保護和開發建設是城市大建設的標志,而城市濕地綠化的基礎就是水生植物的應用。因此,引種開發和篩選出適合本地生長并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水生植物迫在眉睫。
水是園林的靈魂,是構成景觀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保持景觀水體生態系統平衡的關鍵因素。
在園林景觀中,水生植物以灑脫的姿態、優美的線條、絢麗的色彩美化水面,打破水面的寧靜,增添水面的情趣,加強水體的美感,使水面景致生動、活潑,還可充實美化水陸交接帶。像水蔥修長的莖稈、旱傘草碧綠的苞片等,都是水生植物園中觀葉的好材料。在河岸密植的蘆葦林,大片的香蒲、蘆葦、水蔥能使水景野趣盎然,給水岸線帶來清新怡人的自然景觀和四季分明的季相。
在白鷺河曲橋下、孔雀公園的水池中用荷花、睡蓮、香蒲等布局,可以突出“碧、紅、香、涼”的意境美,即荷葉的碧、蓮花的紅、熏風的香、環境的涼。從欣賞植物景觀形態美升華到意境美而含意深邃、獨特清新。所以,應進一步挖掘、整理水生植物豐富的文化內涵,為創造美好的水生植物景觀效果提供豐富的源泉。
近年來興起的人工濕地系統,在凈化城市水體方面表現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態價值的最好體現。研究證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元素,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抑制有害藻類大量繁殖,遏制底泥營養鹽向水中再釋放,以利于水體的生態平衡。水生高等植物能有效地凈化湖水,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也是人工濕地系統發揮凈化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目前引種的香蒲、千屈菜、水蔥、黃菖蒲、荇菜、睡蓮、水燭、蘆葦等品種均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可以在今后設計中有選擇地配置,形成有特色的穩定植物群落。
目前,庫爾勒地區栽培應用的水生植物品種主要有:
(1)挺水型:荷花、蘆葦、香蒲、千屈菜、水蔥、黃菖蒲、水燭、紙莎草、曲軸黑三棱、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等。
(2)浮葉型:睡蓮、荇菜等。
(3)水緣及喜濕植物:黃菖蒲、水生美人蕉、千屈菜、曲軸黑三棱等。
在充分研究植物的功能、結構、生態與環境的基礎上,利用物種多樣性提高群落的觀賞價值,增強植物體系的抗逆性和韌性,最大限度地將植物的生態性和觀賞性結合起來。
通過營建正確的生態平衡系統,使水域的生物長期和諧共生。利用浮葉植物或挺水植物的葉片就可以達到制造陰影來控制單細胞藻類的生長,避免了池塘“綠水”現象。但不可在池邊過多地種植喬木或灌木,以免影響睡蓮類沉水植物的生長。所以最佳的辦法是在水體表面形成陰影,但并不遮蓋全部的池塘。
在水體中進行植物種植前,需對整體的安排深思熟慮,并根據情況進行調整。一般的經驗是:計算池塘的表面積,包括池塘邊緣。每平方米可以種植5~10叢水生植物,這些植物種植在一串容器中要比散植于池底更有利。
在種植浮葉植物如睡蓮之前,也要進行類似的數量計算,但水面浮水葉片面積一般不宜超過營造水景水體整體面積的1/3,以便水下植物能進行良好的光合作用。
當大體的生態平衡模式定下來后,可在植物配置的細節和植物種類上進行選擇與調整,浮葉植物、沉水植物的種植數量具有一定限制,岸邊的植物種植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像石質水槽、水道或小水池中,種植1株浮水植物即可。對于大一些的水池,可根據水面的面積做出大概的估算,并進行多種水生植物混種。
水體周圍也是營造景觀極好的區域環境,營造手法將會影響到池塘的觀賞質量及庭院整體效果。在規則的水域中,栽植水生植物營造景觀較為簡單,在周邊通過3~4個較好的容器進行限制性栽植,如黃菖蒲、千屈菜等,這樣可以保證有足夠的水面來產生倒影,增添景觀的層次感與情趣。而不規則的水域,一般有著泥沼式的邊緣,可以混植植物,形成一定群植景觀,但要有疏有密,保證人們在某些區域可以直接到達水面。
庫爾勒地區的水生植物開發、栽培和應用滯后于蓬勃發展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主要表現在:一是水生植物的應用品種單一,除荷花、睡蓮等少數品種外,只有蘆葦、香蒲等;二是缺乏專業生產和研究部門(單位),生產栽培技術相對落后;三是濕地建設起步晚,應用范圍較小,重視程度不夠。若要解決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通過加大對優良水生植物品種的開發性研究工作,使傳統園林應用的荷花、睡蓮等許多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及生態價值的水生植物,能因有足夠的優良種源而得到廣泛的應用。此外還應加強濕生植物的栽培與管理運行技術的研究推廣,以獲得最佳的景觀效果與最優的生態效益。另外,可以考慮運用早春喬灌木品種,如連翹、金枝垂柳等,與水生植物遙相呼應,加大優美樹種的利用,提高觀賞性,以提升春季景觀效果,彌補春季景觀單調不突出的問題。
優先選擇本地抗逆性強且具有良好治污凈化能力的水生植物,為延長人工濕地的運行時間,提高運行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更好地發揮濕地調節環境目的,可以優先選擇年生長期長、根系發達、莖葉茂密和生物量大的水生植物,在充分掌握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習性的情況下,結合本地氣候、水域及周邊環境特點,合理搭配植物,避免植物種間相互侵害;其次,注意植物的葉型、葉色、花期的搭配,使景致看上去協調、和諧、色彩豐富;最后,掌握植物的耐水濕程度,做到適物適水。一方面要注重深根系與淺根系搭配,另一方面注意叢生型與散生型植物搭配,以及常綠植物與季節性植物搭配等,充分發揮植物群落的生態景觀效果。
根據設計目的、立地條件、周圍建筑物的色彩與風格,選擇與實際水景類型和風格相匹配的水生植物。盡量遵循和模擬穩定后的自然群落,從空間、色彩、香味、立意上著手,選擇高度要協調,錯落有致,形成立體輪廓線,色彩季相等要明顯,變化豐富。栽培植物與水之間的距離要有遠有近,疏密有致,同時,還要協調與周圍陸地植物的關系,通過正確的養護和管理,實現“綠色水質”,達到生態環境與功能需求的完美結合。
政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政策進行城市濕地園林的保護、開發和建設,園林部門則要抓住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大好時機,做好水生植物的研究,從品種開發、繁殖栽培、配置應用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規劃,為濕地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并逐步發展一定規模化的水生植物苗圃,進而使水生植物資源壯大起來。
[1]陳西林.淺談水生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30).
[2]郝明會,王文成.常見水生植物種類及其園林應用[J].吉林蔬菜,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