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桂林理工大學 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近年來森林生態旅游的開展,一方面有利于深化林業改革,擴大林區對外開放,調整林區產業結構,增強林區經濟活力,加快林區擺脫困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緩解旅游旺季傳統觀光旅游超負荷人流,促進旅游業的長久發展。然而,隨著生態旅游的快速發展,生態旅游區森林防火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大量游客涌入生態旅游區,防火意識參差不齊,甚至有不法分子,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森林火災的發生機率。由于旅游景區內人群密度加大,火源的來源更多,發生的機率比其他的都來得更大,森林旅游區森林防火的任務更艱巨。因此,加強旅游景區森林防火是保護旅游者生命安全和生態旅游資源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部分領導和群眾中普遍存在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對護林防火工作認識上淡化、措施上軟化、制度上松化、督查上懶化,致使護林防火工作進展不平衡。許多人認為森林防火工作任務是林業部門的事,其他部門、單位的責任明確在紙上的多,落實于行動上的少,在火災高火險時段以及清明、旅游旺季等關鍵時期,對重點部位也沒有嚴加防守,沒有真正做到路口有人把,山頭有人看,墳頭有人守,沒有真正做到嚴禁一切形式的野外使用明火。
生態旅游區每年都會向附近農戶發放護林防火通知書,具體規定了森林防火期的用火管理辦法,并常常到農村開展宣傳教育,落實需要野外用火的情況,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對森林火災的重要性、危害性宣傳還沒有做到家喻戶曉。一些人在思想上還沒有形成防火意識,對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森林防火野外火源管理知識,擅自在野外用火,致使引發森林火災。群眾對農事活動用火、野外用火不經審批,火災隱患不斷。農民森林防火意識差,生產用火操作不規范。村民思想麻痹又過于自信,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就點火,若遇風力較大的天氣,火借風勢很容易從田邊迅速蔓延到山上,致使森林火災頻繁。
由于生態旅游區面積普遍較大,火種進山與野外用火防不勝防;有些不法份子由于在偷盜林區保護動物的過程中,與護林員發生矛盾,報復心理強,故意縱火;旅游旺季到來,旅游者吸煙、亂丟煙頭等都加大了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同時,由于多年沒有發生火災,林區內可燃物積累多,火災隱患大。
近年來,生態旅游區的防火工作有所改善,但總的來看成效并不是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建設資金不足,消防投入捉襟見肘。多年來,林業部門肩負著森林防火、保護野生動植物、防治病蟲害,以及禁止亂砍濫伐等多項任務,并且背負著員工工資、福利的重大包袱,消防投入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配備先進的防火設備。
生態旅游區在森林防火的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隊伍管理上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1)管護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管理人員來自不同的地方,有城鎮居民,有單位職工子弟,也有來自農村的,年齡歲數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大部分沒有接觸過森林防火工作,掌握的業務知識也不多。
(2)極少數管護人員思想品質欠佳,工作散漫,得過且過,馬虎了事等。
(3)少數管護人員,對自然保護事業認識不足,敬業精神不強,工作欠主動,缺乏上進心,更談不上創造性;四是部分管護員缺乏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缺乏必要的工作、生存能力鍛煉。
針對生態旅游區森林防火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不足,以及面臨的形勢,從目前旅游發展的階段來分析,提出以下對策。
管理工作是生態旅游區森林防火的首要目標,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3.1.1 加強防火隊伍監督管理
(1)加強對生態旅游區森林的監督管理。景區應建立健全管護工作各項規章制度,狠抓落實,督察人員多深入實際,盡快熟悉旅游區的基本情況。要定期、不定期到各站檢查工作,深入景區去檢查工作。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檢查督促,從根本上杜絕謊報、瞞報等現象的發生,做好管理工作。
(2)加強對防火隊伍的建設。作為新形勢下的生態旅游區工作者,沒有文化,不熟悉掌握相關的防火知識、相關的法律法規、工作技能,就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因此,要適當開展軍事體能、文化業務知識培訓,使各護林員德、智、能全面發展,以適應各種形勢下的森林防火工作。管護人員一方面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的價值和意義,進一步增強對自身工作的熱情,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質,以更好地保護生態旅游區的森林資源。
3.1.2 加強野外火源管理
(1)嚴格控制野外用火,杜絕火種進入生態旅游區。在防火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管護人員的主觀能動作用,加強巡山護林,嚴防死守,堅決制止無關人員進入林區,對過路行人、游客要提醒并收繳火種,不得隨意用火。對進入林區上墳的群眾,禁止燃燒紙錢,燃放鞭炮。對易發生火災的區域要多加巡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切實減少火災隱患,確保森林安全。
(2)認真排查隱患,護林員在巡山的過程中,要改正把巡山當做“游覽”的毛病,認真檢查有可能發生火災的隱患,對檢查出來的隱患,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對整改措施未落實引發問題的,要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堅決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3)狠抓重要時段和關鍵部位的森林防火。在防火期內,林區禁止野外用火,必要的生產性用火,必須經過縣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授權的單位批準。防火期的必要野外用火,在平地要先從逆風端開始點火,讓火逆風蔓延,在坡地要從坡的上方開始點火,讓火由上坡往下坡蔓延,這樣比較安全。黃金周旅游周人流聚集密度非常大,更要加大管理的強度,必須做到關鍵路口都有人把守,確保有游客隨時隨地都能看見護林員,以便護林員阻止他們的用火行為。
宣傳教育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基礎,要把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做好,就得在提高各級領導思想認識和廣大群眾防火意識上狠下功夫。
(1)突出宣傳重點,深入生態旅游區,組織開展面對面的宣傳,以《森林防火條例》和防火安全知識等為主要內容,對游客進行宣傳教育和溫馨提示。
(2)豐富宣傳形式,要通過舉辦宣傳月、宣傳周、警示日和文化下鄉,通過設置固定宣傳牌、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手冊、播放公益節目、編發防火短信息等,創新和豐富宣傳形式,力求喜聞樂見。
(3)拓展宣傳廣度,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墻報等公眾媒體。
(4)確保宣傳實效,充分利用正反兩方面典型,強調森林防火形勢的嚴峻性、森林火災后果的危害性和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把森林防火工作融入到林區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各個方面,營造濃厚的森林防火氛圍,真正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3.3.1 加快建立林火預報系統和指揮系統
充分運用高科技的林火監控技術和網上指揮系統,建成較先進的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包括指揮室硬件系統、通訊系統、信息網絡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等)實現省、市、縣、鄉4級聯網,建立信息數據庫,建立具有文本、防撲火資源、人力資源、圖形圖像等內容的數據庫,實現上下數據共享。做好森林防火信息化的服務保障工作,提高人員業務素質,提高整體管理水平。配合瞭望臺(哨),隨時掌握轄區內的林火狀況,提供最新、快捷、準確的信息,為正確判斷和科學決策與指揮奠定基礎。
3.3.2 完善林火監測技術
林火監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火情,是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步。林火監測通常分為地面巡護、了望臺定點觀測、空中飛機巡護和衛星監測。
地面巡護:一般由護林員、森林警察等專業人員執行,方式有步行、騎摩托車巡護等。
了望臺觀測:利用了望臺登高望遠來發現火情,確定火場位置,并及時報告。
航空巡護:航空巡護是利用飛機沿一定的航線在林區上空巡邏,觀察火情并及時報告基地。
衛星林火監測:應用氣象衛星林火監測具有范圍廣、時間頻率高、準確度高等優點,既可用于宏觀的林火早期發現,也可用于對重大林火的發展蔓延情況進行連續的跟蹤監測制作林火報表和林火態勢圖,進行過火面積的概略統計、火災損失的初步估算及地面植被的恢復情況監測,森林火險等級預報和森林資源的宏觀監測等工作。
3.3.3 建立林火阻隔網
防護阻隔網是防止林火蔓延的重要措施,將河流、道路、防火林帶、防火線相互聯結,形成網絡,將大片林區分割成若干小塊,一旦有火,起到隔火作用,將火場局限到一定范圍,快速撲滅,從而把損失降到最低點。道路網不僅隔火,也是交通運輸、防火機械化不可缺少的,為做到有火不成災,道路網密度應達到4m/hm2,以適應防撲火需要。防火林帶是生物防火工程的一部分,營造一定密度的阻火樹種,使之成網,既對防火有利,又有利于病蟲害防治,增加林木資源,是一項永久性工程。防火線能夠起到阻隔林火和減少可燃物的作用,開設方法主要采取火燒、機耕、藥劑滅除等,開設地段為林緣、邊界、重要設施周圍、道路、河流兩側,以及在大片林區內部連接河流、道路,形成封閉網絡。
森林火災對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的影響極其嚴重,森林防火工作一直是我國森林保護的重點,并且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任何一個地方都應該在開展生態旅游的同時,把森林防火作為景區管理的首要工作,在確保防火安全的情況下才能保障生態旅游的順利開展,才能實現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1]施燕平,潘 林,卞亞文,等.淺談常州市武進區太湖灣旅游度假區森林防火體系建設[J].江蘇林業科技,2012(6):52~54.
[2]王亞麗,劉英杰.森林旅游與風景區的森林防火[J].四川林勘設計,1995(4):52~54,61.
[3]郭 衡,莊作峰,姜洪波,等.景區旅游線火險段劃分技術的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1996(6):39~43.
[4]鄧閩利.完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機制的思考[J].中國西部科技,2006(19):47~49.
[5]宋 偉.大海陀旅游景區森林防火經驗談[J].河北林業,2006(S1):40.
[6]楊國斌.大理市蒼山旅游風景區防火體系建設現狀及林火管理對策[J].福建林業科技,2009(2):202~206.
[7]劉發林,張思玉.自然保護區森林防火對策探討[J].林業經濟問題,2009(5):392~394.
[8]曲立新,崔 健,李桂香.森林防火監控系統新技術的應用[J].森林防火,2010(1):30~34.
[9]顧香鳳,李 昂.森林旅游風景區森林防火問題的探討[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2):169.
[10]權西強,王秀麗,王俊明.秦嶺林區公路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與對策[J].北京農業,2012(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