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法
(福建省福清市江鏡鎮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福建 福清 350316)
黃瓜(C.sativus L.)屬于葫蘆科(Cucurbitaceae)黃瓜屬(Cucumis),一年生攀緣或蔓性草本,莖枝有棱溝,密被白色或近黃色糙硬毛;卷須纖細,不分叉。花黃色,單性同株,單生或雄花簇生,花冠輪狀或近鐘狀,深裂[1]。黃瓜的起源地是熱帶潮濕森林地帶,由于長期處于水肥充足、有機質豐富的土壤和潮濕多雨的環境中,形成了根系淺,葉片大,喜溫、喜濕和耐弱光的特征[2]。我國是世界上黃瓜生產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國家[3]。
選擇黃瓜種子時,首先要保證品種對路,不但要適合本茬栽培,而且要適合本地區栽培;其次,播種前應測驗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發芽勢是指黃瓜催芽3d內的種子發芽百分數。黃瓜發芽率一般指催芽7d內種子的發芽百分數,發芽率90%以上時才能符合播種要求。[4]大棚栽培黃瓜茬口主要以春提早為主,其次是秋延后[2]。適于溫室長季節栽培的品種有中農19號、京研迷你 2號、春玉黃瓜、綠珍1號、綠秀1號[3,5,6]。
春節前后是黃瓜消費的高峰,為緩解設施蔬菜栽培倒換困難,提高效益、改善品質,儲海平[7]等在原有的高效設施蔬菜生產的基礎上進行了無公害反季節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探索,認為春提前黃瓜的品種應選抗低溫、耐弱光、結瓜節位低、瓜碼密、品質好、產量高的品種,如“長春密刺”、“津優”系列。
延秋黃瓜一般采用適應性強,較抗病,耐熱,雌花形成對日照長度反映不敏感,植株生長勢較強的品種,如津春2號、津雜4號、津優1號等[8]。
由于黃瓜種子常常帶有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和疫病等多種病原菌,如果播種帶病菌的種子,很有可能導致幼苗或成株發病,所以播種前的種子消毒十分必要。消毒方法有:溫湯浸種可防黑星病、炭疽病、病毒病、菌核病;藥劑浸種可防枯萎病、黑星病;70℃恒溫處理可防病毒病、細菌性角斑病;生物菌劑拌種,此法可防苗期立枯病、猝倒病,定苗后的枯萎病、根腐病等。
保護地黃瓜播種期的原則是在溫度、光照等基本條件滿足黃瓜生長的前提下,盡可能使黃瓜的采收期與市場需求相吻合。一般黃瓜品種從始收商品瓜到進入盛果期需要15d左右,從播種到始收商品瓜所需要的時間加上15d就是從播種到進入盛果期所需的時間。從進入盛果期往回推15d是始收商品瓜期,再往回推算減去定植至始收瓜所需天數就是定植期,由定植前再往回推算,減去從播種至定植所需要天數,便是適宜的播種日期。一般中熟品種比早熟品種要提前10d播種,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提前20d播種。
嫁接在播種后5~8d,當砧木苗的子葉已經充分展開,第一片真葉剛剛出現時是嫁接最適宜時期。可以用靠接法(舌接法)、插接法、劈接法進行嫁接,前兩種操作簡單,較易管理,成活率高,利用較多,最后一種嫁接后較難管理,成活率低,生產中應用很少[4,9]。
黃瓜冬春茬高效栽培育苗主要采用嫁接育苗,這樣一是可以抗土傳病害,特別是提高對枯萎病的抵抗能力,砧木能有效地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根系的耐寒、耐熱、抗病等抗逆性和適應性,從而提高了嫁接黃瓜的產量;二是可以提高黃瓜根系的耐寒性和抗逆性,克服由于重茬而導致的土壤連作障礙;三是增產效果顯著,砧木根系發達,吸水吸肥能力強,抗逆性強,嫁接后接穗得到了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供應,生長速度加快,秧苗健壯,增產幅度大,據試驗,嫁接黃瓜比自根黃瓜增產30%~50%[2,4]。
(1)黑子南瓜。要求日照嚴格,日照在13h以上的地區或季節不形成花芽或有花蕾而不能開花坐果,生長要求較低溫度。
(2)中原共生Z101。鄭州中原西甜瓜研究所利用國外品質資源通過遠緣雜交育成的黃瓜砧木新品種,坐果率高,瓜條順直,單瓜重增加,顏色濃綠有光澤,商品價值高,提早上市,采收期延長。產量比黑子南瓜作砧木提高30%。
(3)特選新土佐。日本引進的雜交一代南瓜,生長勢強,吸肥力強。很少發生因嫁接而引發的急性凋萎,能提早成熟和增加產量,比自根苗減少施氮肥30%。
(4)共榮。抗黃瓜枯萎病。
(5)白皮黑子。黃瓜嫁接其上,低溫生長性強,吸肥力強,抗土壤病蟲害力強,可使黃瓜提早結果,結果良好,產量提高。
還有壯士等。近年來,白子型南瓜有代替黑子型南瓜的趨勢。
2.4.1 溫度
黃瓜喜溫不耐高溫,生育適宜溫度為10~30℃,白天25~30℃,夜間10~18℃,光合作用適溫為25~30℃。冬季育苗可通過鋪地熱線、大棚內加蓋小拱棚等措施使苗床的夜溫不低于10℃,短時間不低于8℃;南方主要是夏季降溫,夏季通過蓋遮陽網、濕簾降溫等方法,使苗床的最高溫度控制在35℃以內,短時間不超過40℃[2]。
秋冬季節黃瓜生產溫室中不同部位土壤溫度和空氣溫濕度的變化規律研究結果表明,南部土壤和空氣溫度變化最小,比較適宜黃瓜生長,中部土壤和空氣溫度變化幅度相對較大;不同時期,不同部位溫濕度變化情況不同;長時間低于0℃的空氣溫度以及低于10℃的土壤溫度是導致溫室北部黃瓜植株死亡的直接原因;隨著時間推移,溫室每天處于飽和空氣濕度的時間逐漸增多,溫室中部濕度最大,北部次之,南部最小[10]。
2.4.2 光照
黃瓜對日照長短的要求因生態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華南系品種對短日照較為敏感,華北系品種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黃瓜是果菜中相對比較耐弱光的蔬菜,屬于短日照植物,縮短光照有利于早形成雌花,在降低夜間溫度的同時縮短日照時數,可增加雌花數量和降低雌花節位。黃瓜雌花出現的早遲和多少,直接影響著產量的高低,尤其是黃瓜雌花節位愈低,雌花開花愈多,早期產量就愈高[2,4]。
2.4.3 施肥
黃瓜對土壤適應范圍比較廣,在pH值5.5~7.2范圍內均能適應,最適宜的是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壤土,pH值6.5為宜[2]。黃瓜設施栽培中由于其生長期短、產出量大、需肥量多,從而形成土壤肥力具有高消耗、高補充的特點[11]。
黃瓜施肥的原則是“少量多餐”,需肥量與生長量變化同步,幼苗期較少,甩條發棵期增加,以結果期最多,其整個生育期間要求鉀肥最多,依次是氮、鈣、磷,施肥依據氮∶磷∶鉀為2~3∶1∶4較為合適,根系適宜的土壤濃度為0.03%~0.05%[2]。
運用正交設計方法等[11],探討了施用不同量氮、磷、鉀肥和菜籽餅對設施栽培黃瓜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對黃瓜前期生長影響較大的是氮肥,后期是鉀肥。營養土配制時施入的肥料充足,整個苗期可不用施肥,若發現幼苗葉片顏色變淡,出現缺肥癥狀時,可噴施少許磷酸二氫鉀500倍液。育苗過程中,切忌苗期過量追施氮肥,以免發生秧苗徒長,影響花芽分化。
2.4.4 濕度
苗期保持土壤的濕度,有利于雌花的形成。苗期時,一般播種前或分苗時澆足底水,苗期盡可能不澆水,以保墑為主。苗床出苗后要進行2~3次覆土,當大部分幼芽拱土時,選擇晴天中午覆蓋干細土,厚度0.3cm左右,用土封嚴裂縫,防止種子子葉肥大,同時抑制胚軸伸長,控制徒長。黃瓜根系淺,葉片大,消耗水分多,因此喜濕不耐旱,適宜的空氣濕度為70%~90%,但是長期的高濕環境易導致病害發生。黃瓜栽培要求土壤有較好的通透性,尤其在黃瓜生長發育前期要注意中耕松土[4]。
黃瓜主、側蔓都能結瓜,應及時整枝、疏瓜、摘心。植株下部5節以下的側蔓要全部去掉,基部老葉及時摘除,5節以上的側蔓選留1個瓜后摘心;主蔓到頂后打頂。整枝時要選擇晴天且露水干后進行,集中整枝后選用70%托布津或50%多菌靈等保護性農藥噴霧預防傷口感病[12]。
黃瓜越冬栽培中的植株調整可采取抑強扶弱,促控結合,保持整齊一致的方式。定植后半個月開始進行插架綁蔓。要求龍頭等高,方向一致,呈“S”形上升。在綁蔓時,壯秧宜緊,弱秧宜松。同時綁蔓時結合去卷須。整枝時頂瓜上留2~3片葉摘心。對于回頭瓜期,側蔓見瓜留1~2片葉摘心,并及時打掉下部老葉[13]。
我國保護地黃瓜抗病能力差,保護地條件又容易滋生病菌,因此保護地黃瓜病害發生嚴重,用藥量大,應加強對保護地黃瓜抗病能力的選擇。為了達到無公害蔬菜的要求,在設施蔬菜生產中病蟲害防治要以農業防治為首選,選用高抗、多抗品種;種子、土壤要消毒,優先使用物理、生物防治;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加強肥水管理、溫濕度調節;控制病發中心,及時摘除病葉,增施磷鉀肥[7]。黃瓜通過嫁接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黃瓜設施栽培應重視綠色防控技術。夏季可通過覆蓋塑料薄膜、防蟲網和遮陽網進行避雨、遮陽、防蟲栽培來減輕病蟲害的發生;設施內懸掛黃板誘殺蚜蟲等害蟲;利用化學防治時,應在防治適用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輪換用藥[14]。
黃瓜品種和栽培技術的要求將越來越高,隨著我國黃瓜生產的產業化,品種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不僅要求高產、抗病、優質,黃瓜的果實形狀及口感等也成為重要的種植指標。
[1]許鴻川.植物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2]李式軍.設施園藝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3]顧興芳,張圣平,王 燁.我國黃瓜育種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05(12):1~7.
[4]胡永軍,孫志剛,李玉華.大棚黃瓜高效栽培技術[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5]林毓娥,何曉明,陳清華,等.黃瓜新品種“綠珍1號”[J].園藝學報,2003,30(6):764.
[6]侯 棟,岳紅忠,郭蘭香,等.保護地水果型黃瓜綠秀1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05(10/11):73~74.
[7]儲海平,孫建群,王孝兵,等.秋延后番茄、春提前黃瓜的無公害栽培技術初探[J].上海農業科技,2009(5):121~122.
[8]董紅霞.黃瓜大棚秋延后栽培[J].中國果菜,2009(4):24.
[9]自曉秀.設施黃瓜高效栽培技法[J].農家顧問,2009(10):43~44.
[10]丁小濤,金海軍,張紅梅,等.秋冬季節黃瓜栽培設施中不同部位土壤溫度及空氣溫濕度的變化規律[J].上海農業學報,2009(2):15~19.
[11]周 航,徐 文,王京文.施肥對設施栽培黃瓜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06(6):624~626.
[12]梁景玉,馮春梅.早春設施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8):25~26.
[13]底玉娟,徐 燕.黃瓜越冬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8(21):19.
[14]孫東明,王建芬.茄子、黃瓜無公害生產關鍵技術[J].上海蔬菜,2009(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