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文
(山西省介休市園林局,山西 介休 032000)
工業革命將人類從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但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發達的工業生產造成了環境污染,氣候變暖,城市溫室效應、熱島效應加重。加上近年來各地惡劣天氣頻發、季節反常,2012年我國大多數城市連續數日出現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了普通人正常的生活,這是大自然給出的警示。在人口密集、工業化發達的城市,自然界的自凈功能已無法完成超負荷的工作,需要人類進行干預。除了減少污染物排放,植物作為空氣凈化器的作用不可忽視。
園林綠地對保護環境、防治污染有明顯的作用。它不僅吸收CO2,釋放O2,同時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如SO2、Cl2、CO等),防噪、滯塵。可是僅一塊綠地、幾個公園、幾條林蔭路,很難發揮其功能。只有合理布局形成規模,作為一個綠地生態系統,才能發揮其美化城鎮、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功能[1]。進入新世紀,我國通過方方面面的努力,使得大小城市綠化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不管是綠地的分布合理化,還是關于綠化方面的一些專業指標的達標率,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對如此驕人的成績,作為園林綠化工作者,該如何繼續走好這條路。筆者認為除了再建設,就是保護好、管理好這些已建好的綠地,保證其不被破壞。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目前以及今后面對的形勢是:綠化的面積越來越大,分布的范圍越來越廣,管理單位越來越多。然而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是植物養護,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習性,稍有差池,就會造成生長不良或死亡。所以推廣科學的管理模式,便于參考,是保證養護管理科學合理,不參差不齊的有效途徑[2]。
此模式優點是能保證養護管理水平的控制;缺點是人的主觀因素影響大,不同的管理者,對養護管理的標準要求不同。綠地養護管理過程中,綠化單位可根據所管轄的綠地要發揮什么樣的功能,達到什么樣的標準,經費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合理定位開展養護管理工作。我國《園林綠化養護標準》將綠地養護劃分為三級。一級為最高,屬于精細化管理,依次遞減二級、三級。
分布在城市中心、重要部門以及精品特色工程的綠地,要起到展示城市形象、美化環境的作用,其養護的標準就高,應達到一級(植物生長旺盛、葉色濃綠、無病蟲害、修剪整齊、環境衛生干凈整潔、設施齊全)。專人專管,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技術人員能根據氣候條件變化,植株生長狀況準確制定養護管理辦法,提前做好各種養護措施(防病、防寒、抗旱等),日常管理也能及時到位。此標準需要充足的經費和人力資源作保障。一般的綠地如居民區綠地、交通綠地等也應該達到二級養護標準(植物生長量能達到該物種的一般水平,無病蟲害、環境干凈整潔、設施不缺失)能按常規做好各種養護工作。而地理位置相對較遠的綠地,或自然條件不是很好的工廠綠地,也應該盡最大努力提供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基本條件,保證植被的生命。同樣,在同一塊綠地的不同片區也可分級管理,區別對待。
此模式適用于管理的綠地面積大,需要的人手多的綠化單位。優點是能化整為零,明確各自的管理任務;缺點是各自為陣,養護水平易因某一項工作不到位而下降。
綠化養護管理措施,大致可分為灌溉、修剪、中耕鋤草、病蟲害防治、施肥、保潔等。各項工作的技術要領不同,對養護工人的素質要求不同。應根據各項工作特點,對人員進行分組管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方便技術培訓。如:灌溉組,目前的灌溉方式分水車澆水和管道澆水。不論何種方式,每年初春、盛夏等植物需水量增加的季節,都需要工人能最長時間堅守崗位或加夜班,而技術掌握方面,僅需區別是澆淺表水,還是深灌溉。修剪組,要求素質好、技術過硬,懂相關的專業知識;能認清常用的綠化植物;知道該如何進行修剪,能熟練掌握機械操作的養護工人。根據修剪植物種類不同,還可細分為綠籬修剪、花灌木修剪、草坪修剪。中耕鋤草組,要求身體健康、辨認常見雜草,會使用鋤草工具的養護工。該組需要的人員最多,需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明確的工作目標。防治病蟲害,施肥組,要求能辨認病蟲害發生癥狀、缺肥癥狀;掌握防病、施肥時期;以及各種農藥藥性、肥料成分;合理使用、配制、噴施比例;并對農藥、肥料有嚴格的管理登記制度。雖然整個養護過程分組進行,但是由于各組的任務隨著季節的變化,工作量增減明顯,需要統籌安排,合理調配各組人員。
此模式適用于綠化面積不大的居民區庭院綠化養護、專屬區綠化養護等單位或者是中小型綠化公司。優點是:負責到底的做法,能增強綠化公司的責任心,保證工程質量,節約成本,使效益最大化[3]。
園林綠化和養護管理在機械設備、工人對專業技術掌握上有很多的相同點,都需要做好修剪、灌溉、防治病蟲害、施肥等方面的工作。而且這些工作在施工過程中完成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后續養護管理工作的開展。所以小型綠地建成后依舊交由綠化公司養護不失為良策,再說綠地規模小的綠化單位也不容易找到人員、機具、技術全面的專業養護隊承攬其業務。相反的,中小型綠化公司兼做養護,對其也有好處。因為城市每年的綠化工程數量有限,綠化施工還易受季節影響,會有很長時間的空檔期。如果兼做養護不僅能給公司帶來經濟效益,而且能提高公司凝聚力,不會因停工放假,導致熟練工人流失。
此模式適用于所有綠地的養護管理。植物是不停地生長變化的,再有經驗的設計師都無法僅通過一次設計就能完成、解決一塊綠地中所會發生的問題。
我國的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現代園林綠化工作也開展了幾十年,每一塊綠地的建成都來之不易。可有些綠地受建設時期的設計理念、技術水平、環境條件的限制影響,有很多達不到現在節能要求或者設計本身也存在不合理問題[4]。這些在養護過程中都會顯現出來。對于這類綠地要提出合理改造方案,改造升級。養護管理過程中,要做到改造前做好方案、改造過程中做好保護、改造后加強管理。比如說,植物配置問題,設計師往往注重景觀效果而忽視植物習性。可是由于已經由圖紙變成了實景,就必須在養護中想辦法。舉例來說,銀杏很好的觀葉樹,樹形也好;再搭配金葉女貞、膠東衛矛、紅葉小檗,組成色彩鮮明的色帶,形成高低錯落的景觀效果,特別好。但它們之間習性不同,種植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到植株長勢。所以養護過程中要將樹與灌木的距離拉開,并且在它們之間做好土堰保護。又如灌溉方式,可分水車澆灌和管道設施澆灌,但在成本上二者有很大的差距。如果綠地建設施工時,因無水源而未鋪設管道設施;那么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改造升級,以降低養護成本。養護管理的過程中,會發現許多這樣那樣的不合理,或成本高的問題,需要每一位管理者細心觀察,發現并解決問題。
不管采用什么樣的管理模式,都需要養護管理者有責任心,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看似沒有設計、施工那樣有嚴格的技術規范、標準。但是每一項工作要做好都要靠工作者發揮個人智慧和辛勤勞動。同樣的,如果養護管理工作者能做到細心觀察、作好記錄、善于總結,那么也會給設計、施工提供第一手材料。所以讓有經驗的養護管理者在綠化項目立項、設計過程中參與、有發言權,能促進項目立項更科學,設計更合理。
[1]張 永.園林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的作用及配置原則[J].綠色科技,2011(11).
[2]陳洪如.創新綠化管理模式提高綠化管理水平[J].城市監察,2006(10):55~56.
[3]封傳俊.淺談現代園林綠化施工現場管理模式[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20).
[4]敬開蓉.城市園林綠化養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綠色科技,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