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東北水電開發公司,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隨著技術不斷的進步、產業的飛躍發展及社會對清潔能源需要的不斷增大,光熱發電已逐漸于很多國家及地區作為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新投資熱點,可是與光伏發電產業相較,光熱發電技術尚處于發展之中,產業尚處在成長階段,市場尚處在開拓之中,尚需要具備有效的政策與有益的發展環境給予支持。光熱發電稱得上是具有戰略意味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雖然光熱設備制造技術在我國出現較晚,但進步速度確很突出。槽式熱發電之聚焦集熱管作為光熱發電設備關鍵部件在全球發展已近三十年的歷史,并且世界上只有德國肖特與西門子兩個企業能夠批量生產,可我國僅僅用了兩到三年的時間,就出現有十三家企業試制生產出樣管。客觀上來說,光熱發電于我國盡管起步較晚,可在西班牙、美國等歐美地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
黨的“十八大”倡導要推進能源生產與促進消費革命,而可再生能源屬于此方面是不能缺少的路徑之一。二零一二年尾我國風力發點電與光伏發電并網運行,裝機容量風力發點電達六千二百三十七萬千瓦;光伏發電達七百萬千瓦上下,百分之八十以上容量用在我國的西部和北部的集中開發上,因為光伏發電同風力發電均都很難存儲,已經顯露出嚴重的并網及受限出力問題,一些地區的限電數值已超過百分之三十,可光熱發電能夠借助技術可行、成本相對較低的儲熱裝置達到按電力調度需要發電,不僅能夠看做基礎支撐電源,而且具有比較靈便的調峰能力。大力開發利用光熱發電能夠緩解西部及北部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限制出力的狀況,并且共同構成清潔發電系統,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于電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
與光伏發電相較,光熱發電具備系統工作效率高而發電技術成本低的優勢,其規模效應具備能同常規能源火電相比拼的潛力,光伏發電與光熱發電的產業鏈都很長,與光伏發電產業鏈不一樣的是,光熱發電產業鏈的大多數環節屬于傳統制造業方面,例如太陽集熱島所大批需求的鋼材和混泥土以及儲熱材料等,一個五萬千瓦裝機配置四到八小時儲熱的光熱發電系統,大概需用鋼材十萬至十五萬噸、玻璃六千噸、混凝土一萬噸,發展光熱發電能夠適量緩解我國鋼鐵、水泥等方面產能過剩矛盾,除此之外,發電機汽輪機等在我們國家都是傳統行業,光熱發電技術作為新生產業潛力很大。光熱發電不單單是指出一項清潔能源供應策略,尤為重要的是能夠拉動經濟及諸多傳統及新生產業的發展。
光熱發電即將將作為新能源的主要角色,因為其光照不夠時可利用儲熱發電,光熱較比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更加有助于電網的穩定;并且免掉了光伏發電中成本較大的硅晶光電轉換,降低了成本、免除了污染。太陽能在我國的資源很豐富,特別是西部與北部地區,土地及太陽能資源能夠適合光熱發電大范圍發展需求。相較風力發電與光伏發電,光熱發電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水資源,能夠與西部煤電基地產生默契,建成數千萬千瓦到上億千瓦光熱發電系統,從太陽能、大地、水源方面看是可行的。光熱發電產業未來發展可從兩大類市場方面闡述,一方面是建立配置儲能裝置的大型光熱電站和建立光熱與天然氣聯合型電站等,另一方面采取光熱發電的分區布置式應用,包含在海島、偏僻地區運用光熱發電促成供電、熱以及海水淡化,在具備工業用熱所需領域推廣建立光熱熱電聯合產業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了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目標,到二零一五年達到一百萬千瓦,針對此目標,業內有著不一樣的觀點,一部分人認為目標還能夠增大,另一部分人認為當前光熱發電建設狀況達到目標很難,可此目標最為關鍵的意義在于其顯露出我國發展光熱發電的信心與導向。因此,若是光熱發電在技術方面與經濟性方面再前進一步。在設備制造方面保障系統集成方面及運作管理方面獲取充足的經驗,那么光熱發電產業中長期目標將會大幅度增加。
結合我國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實際經驗,光熱發電業已在技術與產業方面做好準備,就要邁進商業化運用的門檻。這便需求國家制定適應的政策,以快速啟動市場,并且結合市場反饋及此產業建設程度,依據適宜的速度拓展規模。國家需要出臺合理的電價政策,主張直接采納諸如與風電、光伏電相近似的光熱發電標桿電價方法,抑或借助一兩輪的招標來確立標桿電價,為光熱發電投資單位、制造業提供準確的信號,并且于金融信貸等層面提供扶持及優惠政策。
我國光熱發電制造設備產業不僅需要行動快速,短期內完善產業鏈建構,而且還需要引鑒國外光熱發電產業和國內光伏發電產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應當加大自主技術創新力度,基于我國疆土環境與條件研究開發技術并且實施產業鏈建設,不僅需要符合我國特殊情況,而且需要更加注意避免重復光伏產業大批引進技術及生產線、同類產業惡性競爭、對外貿易矛盾糾紛不斷的舊路,建設真正屬于我國自主技術力量研發投入的光熱發電產業。
總之,光熱發電具有市場需求范圍廣,產業發展潛力很大的優勢。我國目前的光熱發電電站規模比較小,主要是靠獲得了支持技術研究開發示范的科學研究經費的資助。所以,國家應當借助有效的政策引領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國光熱投資市場。光熱發電仍需借助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借助政策扶持啟動市場并且逐漸擴大規模,最終促成光熱發電技術成本的不斷下降。
[1]馮晉霞,王帆.可再生能源態勢下中國光熱發電的前景探析[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
[2]王蔚,李新民,李瓊慧.“十二五”太陽能光熱發電將異軍突起[J].化工管理2011(07).
[3]太陽能光熱發電發展現狀與市場前景.電器工業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