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楠
(江蘇省靖江市環境監測站,江蘇 靖江 214500)
隨著地球人口數量的增加和經濟的持續增長,生態環境所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受到傳統工業發展方式的制約以及城市化進程、人口膨脹帶來的生存壓力,當前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無論是水源、土地還是大氣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在某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反噬現象。基于這一現狀,人類要想繼續在地球上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采取必要的生態修復措施,對現有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對于我國而言,為了發展經濟而對資源進行的掠奪性開采,對生態環境已經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傷害。要想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要對目前的生態環境進行積極修復。
廣義上講,環境是人以外的一切事物的總和,如現代人居環境即為廣義的環境概念;狹義上講,環境是影響有機體生長、發展和生存的外界物理條件的總和。生態系統簡稱生態,是有生命的主體(包括人類)與無生命的客體的總和。研究有機生命體與無機環境關系的科學稱為生態學,研究生命體以外的無機環境的科學稱為環境學。生態修復的研究與實踐離不開環境學和生態學,而后者尤為重要。
對于當前的生態環境而言,所謂生態修復就是采取相應的干預手段,對已經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適度修復,盡可能地恢復生態環境本來的面貌和功能,使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以緩解。目前生態修復主要集中在三個生態領域,首先,生態修復集中在水源生態領域,水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的最關鍵資源,因而水資源的修復是生態環境修復的頭等大事。其次,生態修復集中在土地生態領域,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料和勞動對象,由于礦產開采和濫砍濫伐導致的土地污染必須得到整治。再次,生態修復集中在大氣生態領域,大氣環境的狀態和變化,時時處處影響到人類的活動與生存,當前我國多地頻繁爆發的霧霾天氣就是大氣污染的最鮮明的例子,這部分污染是關系城市居民身體健康的,因此生態修復的迫切性更加強烈。所以,我們應對生態修復有正確的認識,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積極推動生態修復工程的進行,努力提高生態修復的質量,保證生態環境維持在穩定狀態。
通過長期的生態環境監測可以發現,在當前環境形勢下開展生態修復已經刻不容緩,原因在于我國長期的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生態環境惡化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水資源的污染是目前我國環境污染的首要問題,目前不管是長江、黃河等主要流域,還是其他細小支流,都受到了污染的威脅。由于水域周邊許多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水得不到有效處理就直接排入水體,從而使我國多地的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嚴重的已經影響到了居民飲水安全,甚至對城市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制約。
我國土地污染具體表現在礦產資源在長期開采中對地表植被破壞較大,濫砍濫伐使森林面積和數量銳減,許多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由此造成了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地質災害頻發,對當地的生產和經濟造成較大影響。同時,礦產資源的開采多屬于粗放式掠奪性開采,不但浪費了礦產資源,還對礦藏所在地的環境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
目前我國由于城市供暖、工礦企業生產、能源消耗、汽車尾氣排放、城市道路揚塵等多種原因,使城市大氣環境不斷惡化,從而使臭氧層遭到破壞、酸雨頻次增加,遇到冷熱空氣交匯時極易在城市上空產生霧霾天氣,對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和危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因此,大氣污染對城市造成的傷害必須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環境下生態環境已經遭到了嚴重破壞,要想維持我國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并實現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局面,就必須利用生態修復手段對當前環境進行積極修復,以保證生態環境得以好轉。因此在當前環境下進行生態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開始積極轉型,已經從過去單純追求效益向多方面利益兼顧的方向發展,不但要實現經濟效益,同時還重視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發展,在這種和諧發展的現實要求下,生態修復已經成為了必要選擇,刻不容緩。
從目前人與自然的關系來看,遠遠未達到和諧共生的程度,人類粗放式生產經營活動、對自然不計后果的掠奪和破壞已經使人類嘗盡了自然帶來的報復苦果。因此,基于人與自然嚴峻的關系,我們必須立即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使人與自然的關系相對和諧,保證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為了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并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利用,我國已制定了綠色發展戰略,在這一戰略政策的影響下,我們應該對生態環境進行積極修復,使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使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實現和諧共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考慮到生態修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生態修復工作在我國已經得到了廣泛開展,目前對水源、土地和大氣的生態修復已經取得積極的進展和效果,保證了我國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的修復。具體的修復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水源生態修復使得水源得到凈化,保障了居民飲水安全。目前我國水源生態修復的開展,如近年來積極推進的太湖、滇池、淮河等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工程,卓有成效,使得我國江河湖泊的污染程度明顯減輕,許多城市下大力氣合理建設工業園區,將流域周邊的嚴重污染企業遷走,對輕度污染企業實施限制排放,對城市中的河流、水域進行重點治理,保障了居民飲水安全的同時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2)土地生態修復使得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減少了次生災害的發生。為了減少土地資源污染帶來的次生災害,我國對土地污染也進行了綜合治理。不但規范了礦產開采和森林采伐業務,同時也優化了相關產業結構,從而使土地資源的重視程度得到了加強。從目前來看,土地生態修復有效減少了土地污染的發生,對減少水土流失、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次生災害有重要作用。
(3)大氣生態修復使得空氣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減少了大氣污染的危害。在大氣生態修復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了措施,首先是合理建設工業園區,將重污染企業遷出城區,同時積極推進傳統產業盡快轉型升級;其次是北方地區實現集中供暖,優化能源結構和布局,節約能源消耗,同時擴大清潔能源使用范圍,減少污染排放;再次是優化城市交通,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全面開展機動車尾氣治理、合理限行;以及推進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建設,擴大城市生態景觀帶、綠化帶,減少城區裸露地面,加強城市揚塵污染控制等。這幾方面措施的采用,使得城市大氣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減少了大氣污染的危害。
在目前的環境下我們要想保證生態環境維持現有局面,不再惡化,以免對經濟和社會造成較大影響,就要明確進行生態修復的必要性,就要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努力推進生態修復工作,使得我國的生態環境能夠成為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從根本上保證生態環境質量,為打造綠色生態新型城市和綠色生態發展戰略的推進提供重要保證。
[1]袁 雯,楊 凱,徐啟新.城市化對上海河網結構和功能的發育影響[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2).
[2]劉曉濤.城市河流治理規劃若干問題的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01(3).
[3]鐘春欣,張 瑋.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態修復[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4(3).
[4]何 冰,高輝巧,夏旭東.城市河流及其生態治理規劃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06(12).
[5]王海亞.生態水工學的理論方法及其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D].武漢:武漢大學,2004.
[6]劉增富,何為民.城區河道水環境保護措施[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