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岳英,李軍飛,葉慧群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 323300)
遂昌縣境內擁有優越的生態環境、獨特的高山氣候和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是浙江省十大林區縣之一,享有“錢甌之源,江南綠海”、“金山林海,仙縣遂昌”等美譽,是浙江南部地區的生態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區位。山區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責任,如何協調山區森林經濟社會功能與生態功能,如何實現山區森林資源向資本轉變顯得尤其重要。2006年以來,遂昌縣充分依托和挖掘山水、文化、環境資源,加大生態旅游產品建設開發,堅持旅游綠色化,著力打造“健康、快樂、休閑”縣域品牌,帶動住宿餐飲、金融房地產等產業較快發展。全縣目前擁有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南尖巖、神龍谷三個國家4A級景區,飛石嶺、中國竹炭博物館兩個國家3A級景區。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南尖巖、神龍谷、湖山等景區已經在長三角地區形成一定的知名度。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開發出長濂、珠村畈、三井等一批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點,2009年農家樂工作考核榮獲省、市一等獎。
(1)以創建省旅游經濟強縣和省旅游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有效提升區域形象和旅游品牌。按照《浙江省旅游“十百千”工程創建實施意見》,科學編制新一輪《遂昌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和《遂昌縣“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以建設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為目標,以創建省旅游經濟強縣和省旅游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以鄉村鄉野為平臺,以民俗文化為特色,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舉全縣之力,完善各項旅游服務功能,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提升旅游發展水平,在2010年通過省創強辦的驗收,成為浙江省旅游經濟強縣。
(2)強力打造遂昌旅游品牌。堅持大旅游發展理念,突破行業、部門、區域局限,擴大旅游產業規模,優化旅游產業結構,以旅興農,以旅興林、以旅促工,推進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突出發展溫泉養生、鄉村、會務、紅色、自駕、節慶旅游,努力形成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多元化旅游業態,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實現觀光型旅游向度假休閑型旅游延伸。加快制定和實施地方特色的旅游標準規范,進一步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規范旅游服務行業管理,提升服務水平。按照“主攻上海、兼顧蘇南、拓展省內、深化本地”的營銷戰略,建立政府支持、企業參與的營銷經費籌集機制,每年堅持舉辦2~3場大型旅游推薦活動,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大力拓展旅游市場。“金山林海、仙縣遂昌”的區域形象初步打響,“健康、快樂、休閑”的遂昌鄉村旅游品牌得到有效提升。
在現有南尖巖景區、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神龍飛瀑景區3個國家4A級景區的基礎上,努力把飛石嶺景區、竹炭特色旅游區、石姆巖景區、湖山旅游度假區、長濂大明文化園、王村口紅色古鎮、白馬山生態旅游景區等培育成國家4A級景區,打造更加經典、多元、特色化的旅游產品。加快現有景區擴容提升,加大通景公路、連景公路建設力度,按照“全縣是一個大景區”的理念,力爭把遂昌旅游建成一個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成為名副其實的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
以錢甌流域民俗文化為根基,深入總結中國竹炭博物館和耕讀人家項目中三產融合的經驗,以縣城、三墩、竹炭園區、遂昌金礦、長濂大明文化園旅游區為重點,結合周邊鄉村休閑旅游開發,深入挖掘和弘揚遂昌生態文化、湯顯祖文化、好川文化、黃金文化、竹炭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快文化與旅游的滲透融合。加快長濂文化產業園、三墩風情小鎮等的規劃建設,積極開發湯顯祖文化系列產品,做深湯顯祖晚明文化。以“健康、快樂、休閑”為方向,以農事活動、民俗文化、經濟產業等為內容,以“表演、展示、互動”為手段,以市場化、經濟化為目標,總結優化業已形成的有區域影響力、有生命力的品牌節慶,繼續創新推出新的節慶活動,加快打造區域特色文化產業體系,大幅提高文化對遂昌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效益的貢獻率。
探索生態公益林、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農房抵押貸款新機制,拓寬農民生產生活融資渠道,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戶參與鄉村休閑旅游開發,加快完成耕讀人家、高坪景區、龍潭賓館、旅游集散中心和紅星坪溫泉度假村的建設,讓游客樂在其中,讓群眾富在其中,在更大范圍實現“全民參與、惠及全民”。進一步提升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特色和檔次,不斷凸顯遂昌鄉村自然之美和民俗文化魅力,使之繼續保持全市、全省領先。
以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通過發揮旅游業泛產業化的綜合牽引作用,推動以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快縣城及周邊旅游項目的謀劃,加快推進石姆巖景區入景道路改造等通景道路及安保設施建設,推進生態旅游休閑度假中心、湯公園、旅游集散中心停車場等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增強縣城旅游接待服務功能、旅游集散功能、旅游購物和休閑娛樂功能。進一步建立完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在主要道路、旅游集散地設置大型旅游交通圖和標識標牌。
在全社會廣泛深入開展“微笑遂昌、潔凈鄉村”文明素質養成活動,積極在各景區、賓館飯店、旅游購物場所、農家樂經營村(點)等推行微笑服務,繼續開展“十佳文明導游”評選,實踐“不讓一位游客在遂昌受委屈”的諾言。加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提升旅游從業人員自身素質,進一步創新旅游營銷舉措,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和檔次。
按照旅游發展“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要求,改善遂昌旅游的薄弱環節,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一批賓館酒店、購物、娛樂場所及自駕車營地等項目。建立健全服務業發展工作機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服務業投資領域,加快推進工業企業主輔業務分離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金融、商貿、倉儲及現代物流業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強房地產行業與市場的研究,積極推進普通商品房建設,探索和培育休閑、旅游房地產業,引導和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確保規劃建設期內縣域生態旅游空間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保持在12.0%以上。
[1]吳愛麗.河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12(1).
[2]莊初陽.努力把湖山旅游度假區建成生態文明示范區和鄉村休閑旅游引領區[N].麗水日報,2011-07.
[3]唐隆校.抓旅游發展 促富民強縣[J].浙江林業,2011(8).
[4]方根深.開發生態景觀資源 推進森林旅游發展[J].麗水林業科技,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