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好學
(西安文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2)
教育技術定義中指出,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內容包括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五個范疇。教育技術學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活動過程的發生、變化、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因果關系,對被觀察到的事實和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活動的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預測和控制,建立系統的理論以期對教育技術中復雜的圖景做出精確、深刻的描述。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則是“人們為深刻認識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活動的過程和現象而采用的途徑、手段或工具等?!边@決定了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對象和必要性,也昭示了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意義。
教育技術學與其它科學的最根本區別是研究取向的差異。所謂研究取向是指研究者在研究某種特定對象時所持有的基本信念、研究視角和研究范式的綜合體。研究取向的不同可能會導致研究方法的不同。教育技術學從產生至今,研究取向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回顧和反思這些研究取向的演變,分析教育技術研究取向的現狀,展望研究取向發展的未來趨勢對于我們合理選題,從事教育技術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什么是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論,通俗的理解:人們在進行教育技術研究過程中所采取的步驟、手段和工具的總稱,是按照某種途徑,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進行教育技術研究和構建教育技術理論的方式。它既是一種思維方式,又是一種行為方式;既是一種理論上的方法體系,又是具體實踐的行為策略。通常情況下,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按照其普遍程度可以分為四類:哲學方法、元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專門研究方法。哲學方法是具有普遍適應性的最高層次的研究方法,適合于所有研究對象;元方法是是指研究的觀念思想體系,包括基木的理論假設、研究的哲學取向和原則等;一般研究方法是對某一學科進行研究的具體方法;專門研究方法是對某一具體問題而采取的研究方法。
面對眾多的研究方法,教育技術工作者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到底選用哪種方法最好呢?就像媒體沒有優劣之分,研究方法也無所謂好與不好。因為每一種研究方法,對于研究者來說都是有價值的,每一種方法都代表了一種不同的工具。一種特定方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要研究問題的性質以及特定研究所發生的具體背景。我們要針對具體的研究問題,在具體的情境下去選擇最合適、最適宜的研究方法。我們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方法的應用是很靈活的,只要可以達到研究的目的,各種方法都可以拿來用。我們要從盡可能多的焦度,來了解教育中的各種現象,從廣泛的角度去解釋研究,即:研究應該從詢問多種問題入手,同時要向多個方句進行,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并使用多種工具。
長期以來,實驗驗證假說一直是作為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論的核心,研究通常采用實驗分組對比的方式來驗證各種媒體工具的功效和學習課件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正在逐步走向多樣化、多元化的軌道。這是由于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研究目的的多樣性、教育研究過程的階段性以及研究者的個性化等因素所導致的?,F在實證研究將不再是教育技術研究唯一的主流,定性與定量研究的結合,行動研究法、多種綜合方法的系統研究都將成為教育技術學今后研究的重點。
多元化方法一:思辨哲學方法與實證科學方法的融合
用思辨哲學方法研究教育技術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教育技術學領域的一些概念、思想、范疇加以討論,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在已有理論的基礎上對教育技術學的觀念進行創新,從而使得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得到進一步深化。這也是教育技術學得以存在的基礎。
實證科學方法遵循自然科學“科學化”研究范式,按照“實驗、統計、測量”的基本手段,對教育技術學進行研究。實證科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具有可信服性,但是,這一研究方法難以適應對復雜問題比如像教學活動的分析,難以適應及時變化了的形勢,因而有其狹窄的一面。
思辨哲學方法與實證科學方法的分歧,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當成是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分歧。教育技術學是從自然科學領域中成長起來的社會科學,在這樣的前提下,在對教育技術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把自然科學的一些研究方法、研究模型、研究原則比如系統論、控制論的方法積極運用到教育技術學領域,另一方面,人文社會科學不但要提出對教育技術學的觀點,同時還要利用自身優勢對自然科學得出的結論加以分析、綜合,并以此為基礎提出新的概念、原理或假說,并可以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原則適當加以驗證。這意味著,實證科學方法可以為思辨哲學方法提供立論基礎,思辨哲學方法可以為實證科學方法提供命題假設,二者可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統一于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發展。這也是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創新的必由之路。
多元化方法二:質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的相互補充
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方法是隨時代變遷而變化的。近年來,研究者采用質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的論文數量逐年增加,同時以實證研究方法為基礎的心理學研究日益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并正在受到理論心理學者的猛烈批判。這樣一種現狀在客觀上造成定量研究與質的研究雙峰對峙的格局。其實,從后現代觀點來看,可以認為,質的研究方法作為一種“科學表現的方法”被重新獲得而已(徐曉東,2001年)。
事實就是這樣,量的研究方法的使用是有一定條件的,當然在這一條件下也可以使用質的研究。由此可見,在很多條件下定量研究和質的研究可以和睦相處。因此,為了獲取某一現象的數據,質的研究的數據也好,量的研究的數據也好,都只不過是廣泛數據群當中的一部分而已,并非互相排斥、也不存有什么不合適。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決定了教育技術學研究者的研究范式、研究目標、研究對象、研究原則、研究程序等問題,也決定著教育技術學的研究者如何利用教育技術學理論來進行教育指導與實踐。同時,教育技術學的迅速發展,也要求教育技術學研究力一法的創新。但是,與之相反,教育技術學卻仍沒有明確的屬于自身的研究方法,因此,對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探討,仍然任重道遠。
[1]徐曉東.教育技術學的研究領域及其研究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3(9).
[2]宋新芳.現象學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對教育技術研究的啟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8).
[3]陳桂生.略論“教育研究方法”[J].當代教育論壇,2006(7).
[4]劉紅斌.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兩種范式的整合[J].當代教育論壇,2006(3).
[5]丁麗紅.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探析[J].軟件導刊,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