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亞軍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組織人事處,四川 瀘州 646005)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空前發展,但是高職院校的體育課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一方面,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激烈的社會競爭,繁重的學業任務,從小學到大學一成不變的體育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不斷磨滅,學生體質日益下降。另一方面,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和人才培養目標都要求“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根據這一要求,高職院校辦學與一般高校相比具有更明確的指向性和針對性,更加側重于技能、就業、服務等,對體育課等非專業學科的重視程度不足,體育課程改革進程緩慢。而高職院校公體育課大多照搬傳統體育課教學模式,預先設定為田徑、球類、武術等固定的幾個項目,并要求所有學生無差別地學習,并進行無差別考核和評估,沒有充分考慮到高職學生職業特點、興趣愛好和個體差異等方面的需求,是為典型的“填鴨式”教育。
體育課要實現著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實現終身體育目標的重要任務,就必須要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愛好運動,享受運動,自覺參加到各種體育運動中來,最終促使學生在眾多體育項目中選擇一項或幾項體育運動作為自己終身體育的鍛煉項目。要改變當前高職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的現狀,就需要從學生興趣和職業特點入手,改革現行體育課程模式,以學生的興趣和職業特點為導向,根據每一個學生的需求進行課程設置和教學資源的合理調配,允許學生動態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學習。
改革是創新的過程,沒有觀念的轉變時不可能產生創新意識行為的。高職教育與普通高校教育相比,即具有共性,也具有職業教育的定向性、實用性和專業性特點。體育課作為一門非專業課,一般課時量較少,每周兩節,要通過這短短兩節課實現強身健體和終身體育的目標是不可能的。
作為高職體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從思想上把體育課界定為一個引導學生自主鍛煉、展示并體驗各種體育運動、宣傳健康和終身體育概念的重要載體和窗口,而真正的強身健體和終身體育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在于課外鍛煉,是體育課堂常規教學的成果體現。在教學目標上,應注重培養學生適應職業崗位,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意志品質與沉著果斷的精神、自我控制與自我心理調節等心理素質的培養;應充分尊重高職年齡段的學生個體意愿和差異性,改變競技體育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使其掌握體育健身的科學知識、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為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樹立終身體育觀,養成獨立進行健身的能力和習慣。
首先要改革現行的學校統一規定課程,學生被動學習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規定必修課時量的前提下,依據學生的自主意愿,打破傳統的以專業或班級為單位的教學模式,借鑒新加坡高校體育課只有體育指導員,沒有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選定本次課教學內容和場地,任由學生自主選擇到哪個場地進行哪個項目的學習。
其次要考慮到選課模式必然會導致各種體育課程出現冷門與熱門的現象。例如田徑類,雖然其具有很好的強身健體功能,但缺乏娛樂性,實用性,而且一般是個體性運動,運動者之間缺乏互動交流的特點,因此可能會成為冷門項目,而球類、健美操等娛樂性、團隊合作性、交流性強的項目可能會成為熱門項目。對于此種情況,從體育教學理念上應該予以認可,體育課的初衷是讓學生運動起來,喜歡運動,而不是規定學生一定要以什么樣的方式運動。學校要做的,就是合理分配場地、器材,并對師資進行培訓和調配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目前各個運動項目考核的標準在難易程度上有較大的差異,教師的評價標準上也有較大的差異,因此“走課”模式考試標準化就成了必須要的問題。教學評價的目的是鼓勵和促進每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考核評價。一是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二是以肯定性與激勵性評價為主的原則;三是體現個體差異性評價原則;四是突出自我評價的多主體評價原則。
體育課走班教學模式,在促進學生發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形成,激發、挖掘學生運動潛能,讓每個學生都在獲得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形成愛好和特長項目,提高體育愛好、特長項目的運動水平和促進健康的能力,從而實現“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目標。同時,在我國競技體育現行“舉國體制”模式下,我國近年來雖然“體育大國、金牌大國”之列,但遠不是“體育強國”,原因之一就是我國沒有形成廣泛的、金字塔式的群眾體育基礎,如果走班教學模式得以廣泛推廣,一定時間之后,將大大改善這一現象,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全民運動和健康水平都有較大幫助。
[1]張帆.體育課選課走班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體育教學與研究,2010,10
[2]施志香.三自活動在體育教學中的嘗試[J].體育科研,2004,2.
[3]趙永健,袁沖.“自主、合作、創新”體育教學模式的構想與實踐[J].體育科研,2002.3.
[4]楊忠.高職體育課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9,7.
[5]喬亞軍.關于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