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亞榮
(西安文理學院 數學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的,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1]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科學上的實驗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就是一種新的可能。雖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科學探究都不可或缺,但從根本意義上說,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困難,也更有意義。提出問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即如果沒有提問就沒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可能,那么知識就很難發展下去,也很難進步,而一旦有新的問題提出就會引起大家廣泛關注和參與,從而解決問題,推動知識的進步;提問題能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引起好奇心,激發求知欲,也是探索興趣的重要渠道,學生不提問題就很難有創新,只能停留在接受的層面,對知識循規蹈矩的接受,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提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情感態度和探究精神;學生的不斷提問能促使科學進步。總之,提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很重要,是學生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
就數學課堂而言,教師應當怎樣激發學生提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下文將從四個方面談談激發學生提問題的策略。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發覺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數學教學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注重生活化教學,強調生活問題的數學化和數學問題的生活化,加強這兩者之間的辯證結合,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容易從生活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從數學知識中了解生活,增加提問的機會。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2]在基礎教育階段,要著重打好數學基礎學會應用,激發興趣,啟迪思維,學會創新,這在《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有要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促使學生提出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運用多方面的知識,不斷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好數學,使他們善于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并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有意設置懸念,使學生“欲知不得;欲罷不能”,產生強烈的探求問題的奧妙所在的心里和求知欲望。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學生”。[3]因此,在數學課堂中要注意授課新穎,方法適當,結構巧妙,鼓勵學生多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也是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有效途徑。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的問題情境來驅動課堂教學。問題要環環相扣,經常引導學生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為歸納、猜想提供一個適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去猜想。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創設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教學情境。根據教學目的,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富含時代氣息的現實生活情境素材作為課堂情景,或是可采用實際動手操作的方法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創設提問題的條件。
語言是教學內容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近年來,學術界流行將人類語言分為“科學語言”和“藝術語言”。科學語言是相對于藝術語言而言的,在數學教學中,不妨將其比作嚴格的教學語言,它基本上保持著數學邏輯所使用的特有的敘述方式和術語,科學語言雖然嚴謹、簡練,但欠缺生動,表達呆板,較難理解,因而需要富有表現張力的藝術語言來補充。教師在授課時,將科學語言與藝術語言穿插使用,用藝術語言來講解數學知識,可使科學語言通俗化、平易化。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并從中發現問題。
作為一名教師,為了作到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數學術語,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形象生動,邏輯嚴謹,簡練準確,必須對數學語言的類型及其課堂體現有深刻的理解,對于概念、定理、公式等用科學語言來表述是最為恰當準確的,如果用藝術語言來表達,就肯定會產生歧義和誤解,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欠缺準確性。
教師采取各種方法促使學生提出問題,那么教師對于學生的提問應當持怎樣的態度呢?既然是教師要求學生提問,那么教師就應當主動對學生的問題做出反應,并且這種反應應當是積極的,鼓勵的和贊賞的。否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自卑感,從而打消再提問的念頭。教師在評價和解決學生的提問時還要注意多表揚,多引導,少批評,少指責,讓學生感到一種成就感。因為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無價值的,或是與本節課無關的,甚至是不合理的,但教師要給予認可和鼓勵,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否則教師的指責、批評、不屑一顧都會給學生造成傷害,使學生對提問題產生抵觸情緒,從而起到反作用,導致教學失敗。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說過“最重要的是提出問題,否則將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5]中國學生在數學運算和推理方面比國外學生有明顯的優勢。但存在最大的缺憾是不善于提出問題,缺乏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教會學生提出問題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學生有了提問的意識,就能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問題,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這正是二十一世紀具有競爭力人才的關鍵素質所在,也符合《現代課程標準的要求》。
[1]周麗娟.培養學生提問能力 促進學生思維發展[J].常熱高專學報,2001(03).
[2]田凱.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集寧師專學報,2005(04).
[3]周建平.淺談培養小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J].維普資訊,2007(11).
[4]王彪.政治課教師的語言修養與教學效果[J].維普資訊,2005(08).
[5]余文森,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