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韜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5)
6S 管理一種基于工作現場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越來越為企業認可并紛紛引入到生產管理工作中。保持“質量第一”工作態度和執行6S 理念的工作準則是企業對其員工的重要要求,作為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的職業院校應該在教育過程中使學生養成6S 職業素養和品質。
高職培養學生的目標是符合社會要求的技術性、應用性人才,如基層領導、技術員、工程師、高級技工。高職學校推行“6S”的意義:模擬企業生產車間建設規范實訓場所,提供安全實訓環境和實訓氛圍,提高學生職業素質,激發學生實訓熱情。圍繞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實際需要。學生要適應社會的要求,在思想觀念上適應社會,從大學生活、學習中切換到現實社會中去。高職學校與企業車間極為類似,在實訓車間推行“6S”管理可營造“企業氛圍”、培養學生的“員工感”,從而提供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適應企業環境能力。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實現學生就業與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6S 活動起源于日本的一種家庭方式,是基于工作現場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6S 活動是指對工作現場各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處的狀態不斷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提高工作者自身素養和安全意識的一種活動。
把工作現場要與不要的物品分開,再將不要的物品加以處理整理。對工作現場現實擺放和停滯的各種物品進行分類,區分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對工作現場不需要物品,例如廢機油、廢紙板、廢舊件、過時的文件、個人生活用品等要清除出現場。通過整理要達到工作現場無任何妨礙工作,妨礙觀瞻,無效占用工作面積的物品。
把工作現場需要的物品加以定量、定位。對工作現場需要的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并加以標識,實行定置和目視管理,以便能方便、快捷地取得和放回所需物品。
把工作現場打掃干凈,設備異常時及時修理,保證現場無故障設備。工作現場產生灰塵、紙屑、油泥、污水等垃圾。清掃要消除工作現場產生“臟、亂、差”的源頭,自己使用的物品、場地,要自己清掃,公用物品、場地,可設專人清掃或分區值班清掃。把清掃設備同設備點檢、保養有機地結合起來。
清潔是在整理、整頓和清掃之后認真堅持,使工作現場規范化、標準化,盡可能保持完美和最佳狀態。工作現場的物品、環境要整潔、有序,以確保優良的環境。員工要清潔,著裝、儀表要整潔,要勤理發、洗澡和修剪指甲等,切實搞好個人衛生。員工要禮貌待人,尊重他人,助人為樂,友好共事,要做到精神上清潔。
素養也即教養,努力提高工作者的素質,養成以工作為重,嚴格遵守工作紀律的習慣和作風。推行6S 活動要始終著眼于提高工作者的自身素質,這是6S 活動的核心。
排除或預防工作場所會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源(地面油污、過道堵塞、安全門堵塞、滅火器失效等),安全不僅僅是意識,它需要當作一件大事獨立、系統地進行,并不斷維護。
職業院校必須高度重視,深入借鑒和學習企業推行6S 活動成功經驗。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職業素質,成立“6S”管理領導小組,在學生實習車間推行“6S”管理方案。以教學校長、系部主任、實訓教師及實習班級為全體學員組成小組,確定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制定實習車間“6S”管理實施方案,組織全員培訓,制定獎懲措施,使“6S”管理模式在全校全面展開。將6S 中的“規范”運動轉化為常規行動,總結方法和要求形成管理制度,長期貫徹實施,并不斷檢查改進。學校教學工作現場的良好狀態是需要時刻保持的,從管理方法的角度說,要想保持好的做法長期貫徹,應當將有關的方法和要求總結出來,形成規范與制度。把制度化的行動要素轉換成一種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提高教學場地利用效率,降低教學維護成本,提升教學質量,最終以高性價比完成教學過程,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制訂各實訓場地“6S”管理標準,如《實訓室管理員工作職責》、《實訓指導教師工作職責》、《學生實訓流程》等掛牌上墻。根據實訓具體情況,設置清晰的、標準化的信息顯示符號,將各種區域、通道、物品的擺放位置鮮明地標示出來。統一實習車間實習老師和實習學生的著裝,實行項目掛牌制度,進一步體現正規化和標準化。項目掛牌和個人佩戴標志可以起到激勵和推動的作用。高職校實訓場地教學管理實行定位置、定數量、定區位,使高職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以后走向企業成為合格員工打下基礎。
“奉獻實現價值”,企業繁榮發展需要全員的共同努力。6S 管理是一種現場管理,各生產線,各部門之間一定要事先進行協調,這樣才能使6S 管理的各項指標落到實處。教學過程中,強調6S 管理是一種以奉獻與犧牲精神實現全局價值最大化的制度,鼓勵全體學生全情投入。個人服從集體,局部服從全局。這就是6S 管理制度中的“奉獻”精神,提升人的品質,使人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PDCA 循環是“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循環,又稱戴明循環,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6S 活動的目的是要不斷改善教學現場,6S 活動要通過檢查,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不斷提高中去堅持。將“6S”管理應用到高職實訓教學中,可以修正長期以來實訓教學中的許多不良習慣;也可以使高職校教學更加符合企業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進一步縮小校企之間的差距。因此6S 教學活動,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學校發展的需要,提出改進的措施和計劃并組織實施。
職業院校學生是企業生產或基層一線的技術工人、技術員或管理者,掌握6S 活動知識,初步養成6S 職業習慣,切實推行6S 管理,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在工作現場推行6S 活動,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崗前培訓工作,讓高職畢業生提高就業率質量。
[1]郭惠玲.高職院校加強職業素質教育的途徑探討[J].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3.
[2]蘇俊.卓有成效的5S 管理[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
[3]鄭義臣,黃秋華.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新探索[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