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電力公司懷化辰溪電力局 ,湖南 懷化 419500)
目前,電網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主要是事后統計、年底上報方式,采用的《供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僅有基本的數據錄入與統計功能,結合辰溪電網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目標分解,及時調整技術措施,保證供電可靠性管理指標,將供電可靠率計算、評估、目標分解等算法集成管理,以便達到供電可靠性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我局是隸屬于湖南省電力公司懷化電業局的二級供電企業,主要經營電網業務,下轄一部一室三中心:安全運檢部、辦公室、客戶服務中心、調控中心、農電服務中心。所轄110KV變電站2個:辰溪變電站、火馬沖變電站;35KV變電站3個:田灣變電站、修溪口變電站、潭灣變電站。自從"十二五"開局以來,各項經營指標創辰溪電力公司有史以來最高水平。2011年,全年完成供電量8.1 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8.24%;完成售電量7.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9.08%;實現銷售收入4.24億元,同比增長243.68%;上繳稅金969萬元,同比增長35%;綜合線損率5.05%,同比下降7.43%;電費實現結零;電網建設方面投入資金3959萬元,完成了49個行政村的農網改造任務,使11270戶居民受益。
(1)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AIHC-1與扣除電源不足限電AIHC-3進行對比:IHC-1為11.09,AIHC-3為11.09。
(2)用戶故障停電時戶數與用戶預安排停電時戶數進行對比:用戶預安排停電時戶數與用戶故障停電時戶數之比約為100:1.42,因此用戶預安排停電是影響用戶供電可靠率的主要原因。
(3)用戶平均故障停電次數AFTC-3與用戶平均預安排停電次數ASTC-3進行分析:用戶平均故障停電次數占系統停電次數的7.25%,比例不算高。用戶平均故障停電次數主要體現在電網設施老化及安裝質量因素造成的故障停電影響。
(4)用戶平均預安排停電時間AIHC-S-3與用戶平均故障停電時間AIHC-F進行對比:2011年用戶平均故障停電時間比2010年大幅減少54.6小時/戶,主要是2011年沒有汽車撞電桿、盜竊、異物短路等外力破壞因素,不但故障影響范圍較小,造成停電用戶數也較小;2010年剔除電源不足限電用戶平均預安排停電時間為8.73,2011年比2010年增加2.2小時/戶,其主要原因:一、由于城市配電網改造施工停電任務大,二、城市建設施工、用戶業擴工程較多。
(5)預安排停電平均持續時間MIDS-3與故障停電平均持續時間MID-F進行對比,2011年我局預安排停電平均持續時間與故障停電平均持續時間,較2010年分別增加了1.01小時/戶和減少了2.41小時/戶。預安排停電平均持續時間增加的主要原因:①一些大型的電網改造在今年施工停電時間較長,②我市的城市建設施工和用戶業擴工程較多,工程量比較大。故障停電平均持續時間減少的主要原因:①主要是發生一些比較小的故障,②加強了停電綜合管理,我局嚴格按照可靠性管理制度及考核辦法進行考核,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檢修人員準備充分、行動迅速,到現場等待停電,不再是"停電等人",有效地縮短了對用戶的停電時間。
(6)預安排停電平均用戶數MIC-S-3與故障停電平均用戶數MIC-F進行對比:通過電網改造,我局電網結構不斷完善,互聯率為84.6%,平均4.81km/條,2.04km/段,但同桿架設線路較多,增加了停電用戶數。
架空線路由于受外界,如天氣因素、設備老化、安裝質量等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引起的故障是配網故障的主要因素,占整個故障停電設備的100%。配電變壓器故障停電率、電纜故障停電率均為0,主要原因:其一,由于每年進行電網改造未發生過載線路;其二,加強用電監督管理,及時掌握配變負荷情況,并根據負荷增長情況增加配變布點,未發生過負荷配變運行。
(1)從停電原因進行分析
2011年城市平均用戶故障停電時間0.15小時/戶,占全部停電的1.35%,用戶平均預安排停電時間10.93小時/戶,占全部停電的98.65%。故障停電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風雷雨天氣時,由于設備老化原因,健康水平差,發生故障1次。以后還應加大電網改造力度,現在的10KV城市主網經過改造后比較可靠。但一些線路支線以前改造力度不大,還有很多修修補補的地方,舊材料利用的也很多,幾年后支線的健康水平較差。二是由于安裝質量原因發生瓷瓶放電1次,提高對檢修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確保安裝質量合格,工程投運前,要嚴格按照驗收規程進行驗收,做到"零缺陷"投運。
預安排停電的主要原因是10kV配電網設施計劃施工、計劃檢修和業擴工程施工、市政建設施工。因此開好月度生產協調會,制定月度停電計劃,嚴格執行計劃性檢修管理,合理安排停電時間,科學安排全局生產任務,盡量減少預安排停電工作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有效手段。
(2)從配網結構進行分析
從網絡結構角度分析,設備增長率,手拉手比率,線路每段用戶數等是可靠性管理的硬件。設備增長率反映了配網建設狀況,設備的高增長率與供電可靠率成反比。線路每段用戶數反映了線路的分段狀況,經過多年配網大修改造,城區線路每段用戶數是7.67戶。手拉手率決定了線路的合解環能力,城網配電線路手拉手率達到84.61%。同桿架設的回路數較多,造成了在制定停電計劃時不得不全線停電或多條線路同時停電。
(1)加大電網改造力度,提高電網整體健康水平,提高電網裝備水平,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逐步建立堅強的智能電網。實現將故障區段隔離、診斷及恢復、網絡的過負荷監測、實時調整和變更電網運行方式和負荷的轉移等來減少停電頻率。
(2)針對線路長分段開關少的問題,在線路上加裝分段開關,控制開關與開關之間用戶數,為重要用戶提供雙電源為提高供電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3)積極使用狀態檢修,通過在線監測、紅外測溫、測負荷等科學手段,按設備實際狀態進行風險評估,開展狀態檢修。
(4)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帶電作業,減少設備停電時間。
(5)對因地理因素而不足條件的線路,建議將裸導線更換為絕緣導線,以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6)低壓網改造,應使用低壓電纜取代原來的接戶線,解決因用戶負荷增加而進線容量不足而引起的故障。
(1)指標分解,與績效考核相結合,根據年度指標,結合停電計劃,將全年指標按季分部門班組進行分解超前控制,將用戶供電可靠率指標按季納入績效管理考核,用經濟手段保證供電可靠性指標。
(2)加強工程停電和檢修停電的管理。盡量縮短停電次數和時間,統籌安排計劃停電,使輸、變、配電施工一條龍同時進行;工程停電和檢修停電同時進行;一次停電多方作業。
(3)制定具體的供電可靠性管理及考核方法。使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日趨完善。
(4)加強對基礎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助于準確統計出供電可靠率,從而找出影響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原因而及時進行改善。
(5)加強對用戶的安全用電宣傳和用電監察,減少由于用戶內部設施引起的故障。做好事故預想,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事故一旦發生,首先隔離故障點,轉移負荷,縮小停電范圍,組織力量及時搶修,盡早恢復送電,將停電時戶數控制在最低。
經過長期的努力,供電可靠性指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可靠性管理工作仍然不足。還將通過電網建設、科技進步、可靠性管理等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以不斷提高供電可靠性,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彭金寧.供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研究[J].西安理工大學,2004.
[2]張綱.中壓用戶供電可靠性指標診斷分析[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