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平
(武漢輕工大學 體育部,湖北 武漢430023)
何為心理訓練,就是在運動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目標化、專門化得訓練的經過,使用合理的方式和手段促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的過程,換句話來說是對大學生實施的為完成某個專項運動所需的心理因素的培訓,教會大學生進行調節心理狀態的不同方法,這樣就有利于訓練和比賽中,身體和技術、戰術水平的正常地發揮。合理鍛煉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大學生在緊張的比賽和訓練中能夠自我主動調節心態, 增強其心理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征,并使學生學會控制和調節最佳的心理狀態,以爭取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大學生在進行競賽時,會消耗很多的體力,還會耗費極大的心理能量。 若學生的心理素質不行,即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技、戰術等訓練的不管有多好,都不可能在比賽中取得良好站績。 在體育比賽中,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比賽的結果。 一些高水平的比賽往往最后是心理因素起決定性的作用。
從學生成長期心理發展的特點著手,充分的重視和強化學生的心理訓練,這樣學生不僅要接受籃球技、戰術訓練的內容,也要做相應的心理素質訓練,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才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具有優秀心理素質的籃球運動員。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能加強學生對自身的約束力以及心理的承受能力;還能提高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和強手打心理戰的能力。由此可見,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是很必要的。
心理素質訓練的目的是使隊員的內心世界和心理素質得到更好的發展,要學會各種方法來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提高對自身的控制力。調節機能,開發大學生存在的潛能,讓學生在各式各樣的比賽中發揮出精準的力量、運動知覺以及在對時間、節奏、距離、速度和空間的感和力,這樣就能在極短的時間里把注意力分配或集中于不同的動作和場合。 因此有必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訓練,特別是應從學生開始學習籃球階段開始,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極為重要,培養學生勇敢堅強、果斷穩重和爭奪勝利的意志力。
(1)加強自身的調控力。心理素質訓練,能教學生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 提高了大腦對內臟器官活動思維過程的調節和分配,加強穩定情緒,特別是加強了大學生在進行籃球比賽時的自我控制力,這也包含思維和情緒行為過程的控制,爭取達到三方面的最大調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他們的潛力,獲得優異成績。 (2)提高適應性。 通過心理訓練的內容,能為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帶來好處,培養堅強的意志力,提高適應能力。比如對在賽前上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模擬訓練,這樣學生在面對不同的籃球場地、器材、裁判、觀眾等干擾因素,都能處理好不同的意外,堅決完成比賽任務。即便是裁判的誤判、觀眾的嘩然都能淡然對待,這樣比賽時就能發揮出自己的正常程度。 (3)利于減輕疲勞。 因為大學生處于成長期心理狀態不穩定,緊張的體能訓練和比賽,容易產生生理上的疲勞,也易產生精神上的疲勞,特別是意義重大實力相當的比賽,研究表明,精神疲勞比生理疲勞損耗大,不少在籃球運動中表現優異的大學生,在連續大負荷的訓練和比賽后,感到體力不足,厭煩訓練,訓練任務無法完成而器官的生理機能都很正常,用按摩、蒸汽浴等方法收效甚微,這就是心理疲勞所致。如果及時采用一些賽后恢復的方法,比如進行放松訓練、催眠訓練、氣功訓練等,可使之早日恢復。
在籃球比賽中學生其最大的缺點就是心理素質不穩定、情緒波動大,容易受客觀事物的影響。 因此為了正確調整和控制在訓練和比賽時的心理活動,使學生的中樞神經系統達到最適宜的興奮狀態,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總結了以下幾個方法,即注意力集中訓練、意志訓練、心理調整訓練方法等。
學生在籃球比賽中要學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對于完成訓練任務和比賽任務是非常重要的。 他們只有提高集中的注意能力,才能促進認識的活躍狀態,提高情緒的興奮水平,達到提高訓練和競賽的目的。注意力訓練,就是使學生學會全神貫注于一個確定的目標,不受任何干擾外來刺激、影響和內心雜念干擾,始終把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當前活動任務上的訓練,注意集中的能力是因而異,有些大學生的抗干擾能力很強,對外界事物的影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此平時教練員要關心學生身體、思想狀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盡快消除苦惱,建立與隊員之間的感情。學生要嚴格控制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不順心、恐慌、發怒時更要養成自制能力。
堅強的意志是一個人寶貴的心理品質,一個意志堅強的人能戰勝任何內外困難,能在逆境中成熟,在厄運中創造奇跡。意志訓練就是在運動訓練中有目的的培養和發展學生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在運動訓練和比賽過程中、籃球比賽是在較高強度、大運動量訓練和激烈緊張的競賽條件下進行的。 他們不僅要具備好的技戰術和身體素質,而且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 才能在極端復雜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任務,與強有力的對手頑強抗戰,取得比賽勝利。
(1)肌肉放松法。學生在籃球比賽中情緒容易緊張,往往伴隨肌肉的緊張而不能在訓練和比賽中正常發揮。 通過肌肉放松,使肌體釋放的能量減少,緊張情緒得到調節。 (2)呼吸調節法。 籃球運動中出現緊張和焦慮時,常會產生呼吸短促,甚至喘不過氣來的感覺。這時有意識地調節呼吸頻率,進行平靜均勻的深呼吸,有助于消除緊張情緒。 (3)自我暗示法。 在情緒緊張時, 暗示自己,“要沉著冷靜”,“我能控制自己”。 在進行自我暗示時,要準確簡練,避免使用否定意義的詞語,如“不要緊張”、“不要怕”等。 (4)增強自信心訓練。 教練員提出的目標是大學生經過努力即可達到的。 在大學生參加大型比賽前,教練員向隊員提出的目標和要求應該是合理的, 即不應超越平時最佳訓練水平,因為大學生的自信往往是建立在平時的實力水平基礎上的。當目標一旦實現,就要立即配合強化措施,“強化”即對成功獎勵,自信心的增強就是“成功的表達”,而對每次“成功表達”輔之以及時的“強化”,并而進行提出新的目標,會大大有利于增強自信心。
大學生在籃球比賽中最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活動極不穩定,很容易受客觀外界的干擾。 在對大學生籃球訓練時,不但要重視基本功,基本技術的培養、訓練,更要重視對他們進行心理素質的訓練,以提高他們克服各種困難的能力;提高他們抗干擾能力;提高他們在比賽中自我心理調整的能力。大學生在籃球比賽中的心理素質訓練要有針對性,并且應貫穿于平時的身體、技術和戰術訓練之中,以提高大學生在籃球比賽的心理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大學籃球的教學應加強文化基礎知識和籃球理論知識的學習。 應給予學生多參加高水平比賽,增強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
[1]孫民治.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1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第14 章,344-352.
[2]田麥久.運動心理學[M].1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95-215.
[3]高發民.體育心理學[M].1 版.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109-120,204-231.
[4]李旭峰.籃球心理訓練切漠視[[J].2 版.2010:30-32.